第59章 干將莫邪造劍傳說
①眾說紛紜的傳說
說法一:見於《吳越春秋》等書。干將莫邪煉鐵不化,莫邪斷發剪爪,投於爐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炭,終於煉化了。變種:莫邪沒有用發爪,而是用自己生命。《吳地記》等書:闔閭使干將鑄劍,材五山之精,合五金之英,使童女三百人祭爐神鼓橐,金銀不銷,鐵汁不下。其妻莫邪曰:鐵汁不下,有何計。干將曰:先師歐冶鑄劍不銷,以女人聘爐神,當得之。莫邪聞語,竄入爐中。鐵汁出,遂成二劍。雄號干將,作龜文;雌號莫邪,鰻文。餘鑄得三千,並號干將莫邪。
說法二:見於《搜神記》等書。沒有提怎麼才煉化的,只說三年才鑄成,預感會被吳王怪罪誅殺,於是獻雌劍,雄劍留給兒子報仇。後來干將果然被吳王殺掉,莫邪將兒子養大後,授以雄劍。變種:《吳地記》等書則說,莫邪鑄劍身死,干將獻雄劍藏雌劍,雌劍懷念雄劍,時時悲鳴。
說法三:見於《拾遺記》等書。仍然基本沒提怎麼才煉化,而是大談原料來源,說昆吾山其山有獸,大如兔,毛色如金。食土下之丹石,深穴地以為窟。亦食銅鐵,膽腎皆如鐵。其雌者,色白如銀。昔吳國武庫之中,兵刃鐵器俱被食盡,而封署依然。王令檢其庫穴,獵得雙兔,一白一黃。殺之開其腹,而有鐵膽腎,方知兵刃之鐵為兔所食。王乃招其劍工,令鑄其膽腎以為劍,一雌一雄。變種:又有文獻說,是楚王讓莫邪(鏌鋣)鑄劍(有的版本只提莫邪不提干將),原料來源是楚王妃、楚王夫人抱鐵柱後,孕生的一個鐵塊。
而《越絕書》中則有一句像是病句的記載:千里廬虛者,闔廬以鑄干將劍,歐冶僮女三百人去縣。
歐冶子,傳說是干將的師父和岳父,又或同門師兄弟,又或就是同一個人。但這里“歐冶”似乎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個動詞。因此我提出一個猜想:“歐冶”原本是指熔化和冶煉金屬的一種方法,即讓童男童女作爐工,借“精氣”化開金屬。而歐冶子正是因為發明或擅長“歐冶”而得名的。因此有的書說歐冶子姓聶名干將,原來干將就是“歐冶子二代”。
而《吳越春秋》在干將莫邪鑄劍故事後面,還有一個故事:吳鴻扈稽二金鈎,吳王闔閭所作。闔閭既得干將、莫耶,復命國中作金鈎,令曰:能為善鈎者,賞百金。吳作鈎者甚眾,有人貪王重賞,殺其二子,以血釁金,遂成二鈎以獻,詣宮門求賞。王曰:為鈎者眾,子獨求賞,何以異於眾夫子之鈎乎?作鈎者曰:吾之作鈎也,貪而殺二子,釁成二鈎。王舉眾鈎示之曰:何者是也?鈎甚多,形相類,不知其所在。鈎師向鈎呼二子之名,曰:吳鴻、扈稽,我在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兩鈎俱飛,著父胸。吳王大驚,賞百金,遂服鈎不離身。
②傳說背後的真相
綜合上述種種傳說,我認為最可能的真相大概是這樣的:
當時用童男童女鑄劍被稱為“歐冶”,會這種技術的劍師就是“歐冶子”。干將、莫邪都是著名的歐冶子,其他的歐冶子則用“歐冶子”這個統稱聞名於世。所以無論是殺雌雄雙兔,還是生了個鐵塊,其實都是隱文,隱喻用選中的童男童女的生命祭祀爐神(剩下的繼續燒爐鼓風),最後造出雌雄雙劍。後來傳說干將、莫邪因為鑄劍自己也死了,於是逐漸演變出莫邪是干將妻子、用自己性命祭祀爐神的說法,後來又和諧成夫妻兩人用爪、發代替自己的生命。
有網友猜想,之所以會有用人祭祀爐神的說法,是因為鐵的熔點有一千五百多攝氏度,比銅還高五百度,當時的技術很難煉化,於是只有額外加油脂助燃;又因為迷信人的靈魂比動物更有靈氣,所以好的刀劍不用動物油脂而用人。因此當時鐵被稱為“惡金”,“鐵(鐡)”字右邊部分就是刑徒,他們既要負責燒爐子,又要負責祭祀爐神。又因為觸犯刑法的成年人都死了或者變成了殘疾人,所以這些還能勞動的刑徒都是童男童女。後世雖然技術進步,不必再用人的生命祭祀爐神,但仍然講究要童男童女負責燒火。
不過,也有文獻記載,干將、莫邪兩劍不是鐵劍而是銅劍的,則上述猜想又不對了。又或者,其實既是鐵劍,又是“童劍”,言其犧牲的童男童女很多?
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