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紈掌社
且說寶玉春夢醒來,方憶起次日辰時父親賈政要考問功課一事,平日不磨槍,臨時也沒抱佛角,唬得心膽俱裂。
不及梳洗打理,便蓬頭散發奔賈政書房而來。
眾清客卻報,老爺已入朝面聖去了。
原來,賈政自元妃歸省之後,居官更加勤慎,以期仰答皇恩。
皇上見他人品端方,風聲清肅,雖非科第出身,卻是書香世代,因特將他點了學差,也無非是選拔真才之意。
這賈政只得奉了旨,擇於八月二十日起身。
是日拜別過宗祠及賈母,便起身而去。
寶玉等如何送行,以及賈政出差外面諸事,不及細述。
單表寶玉自賈政起身之後,每日在園中任意縱性游蕩,真把光陰虛度,歲月空添。
寶玉等仍不過在園中嬉游吟詠不提。
這日甚覺無聊,便往賈母王夫人處來混了一混,仍舊進園來了。
剛換了衣裳,只見三姑娘探春的丫鬟翠墨進來,手里拿著一幅花箋,送與他看。
原來竟是邀請大觀園眾人結詩社,旨在“宴集詩人於風庭月榭;醉飛吟盞於簾杏溪桃。”
寶玉看了,不覺喜得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議。”
一面說,一面同翠墨往秋爽齋來,只見寶釵、黛玉、迎春、惜春已都在那里了。
眾人見他進來,都大笑說:“又來了一個。”
寶玉道:“這是一件正經大事,大家鼓舞起來,別你謙我讓的。各有主意只管說出來,大家評論。寶姐姐也出個主意,林妹妹也說句話兒。”
寶釵道:“你忙什麼!人還不全呢。”
一語未了,李紈也來了,進門笑道:“雅的很哪!要起詩社,我自舉我掌壇。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想了一想,我又不會做詩,瞎鬧什麼,因而也忘了,就沒有說。即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著你作興起來。”
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就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才不俗。”
李紈道:“極是。何不起個別號,彼此稱呼倒雅?我是定了‘稻香老農’,再無人占的。”
接下來,黛玉被封作‘瀟湘妃子’,寶釵封為‘蘅蕪君’,探春封為‘蕉下客’。
迎春就叫作‘菱洲’,惜春叫作‘藕榭’。
寶玉道:“我呢?你們也替我想一個。”
寶釵笑道:“你的號早有了:‘無事忙。’三字恰當得很!”
李紈道:“你還是你的舊號’絳洞花主‘就是了。”
寶玉笑道:“當不起,當不起!倒是隨你們混叫去罷。”
黛玉道:“混叫如何使得!你既住怡紅院,索性叫‘怡紅寶玉’不好?”
眾人道:“也好。”
李紈道:“就是這樣好。但序齒我大,你們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教說了大家合意。我們七個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會做詩,須得讓出我們三個人去。我們三個人各分一件事。”
探春笑道:“已有了號,還只管這樣稱呼,不如不有了。以後錯了,也要立個罰約才好。”
李紈道:“我那里地方兒大,竟在我那里作社,我雖不能做詩,這些詩人竟不厭俗,容我做個東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來了;還要推我做社長。我一個社長自然不夠,必要再請兩位副社長,就請菱洲藕榭二位學究來,一位出題限韻,一位謄錄監場。既立定了社,便要立下章程。若違了罰約,一例清白處治。是這麼著就起,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驥了。”
眾人均點頭稱是。
迎春惜春本性懶於詩詞,又有薛林在前,聽了這話,深合己意,二人皆說:“是極。”
寶玉道:“既這樣,咱們就往稻香村去。”
李紈道:“都是你忙。今日不過商議了,等我再請。”
探春道:“到底要起個社名才是。俗了又不好,忒新了刁鑽古怪也不好。可巧才是海棠詩開端,就叫個‘海棠詩社’罷。雖然俗些,因真有此事,也就不礙了。”
寶玉與眾人都說好。
說閉,大家又說了一回閒話兒,各自散去。不在話下。
閒言少敘,一日正是李紉做東道,詩社聚會稻花村,勝者有獎,輸者受罰。
且說寶玉接書,便從怡紅院一徑踱來。
徑自步出軒中,不覺天色漸晚,仰見一輪皓月萬里無雲,春光正皎,走過幾幢樓閣,但覺清風颯颯、暗香浮雲,心中感嘆:“冬去幾時,忽爾春來矣,人生幾何,須要及時行樂。”
轉過山懷,稻香村黃泥院牆中,里面數楹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
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有幾百枝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
寶玉且走且嘆,嘖嘖稱奇,真叫“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進得屋來,見得燈燭輝煌。
探春、黛玉、迎春、寶釵等,也都往那里來。
一則賞詩,二則便於會面。
敘起年庚,除李紈年紀最長,餘者皆不過十七八歲,大半同年異月,連他們自己也不能記清誰長誰幼;不過是“姐”“妹”“兄”“弟”四個字,隨便混叫。
進入房中,不免推讓一回,大家歸坐,就聽李紈出題限韻。
薛蟠之妾香菱卻上前,斟上茶來,又領著老婆子、丫鬟們灑掃庭除,並擦抹桌椅,預備茶酒器皿。
原來李紈寡居多年,陪房的丫頭早打發散了。
掌社做東,比不得往日,平時又素不理俗務,正愁人手缺乏。
這香菱正苦志學詩,精血誠聚,不敢十分羅唆寶釵,又欲遠避只知斗雞走馬、尋花問柳的薛蟠,近日便在李紉處幫忙,滿心滿意就近學詩,正得兩便。
只聽李紈道:“我就出題,迎春限韻,惜春監場。方才看見他們抬進兩盆白海棠來,倒很好,你們何不就詠起他來呢?”
說罷,迎春等便依令限韻出題。
侍書一樣預備下四分紙筆,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來。
獨黛玉或撫弄梧桐,或看景致,或又和丫鬟們嘲笑。
迎春又命丫鬟點了一枝夢甜香。
原來,這夢甜香只有三寸來長,有燈草粗細,以其易燼,故以此為限,如香燼未成便要受罰。
一時探春便先有了,自己提筆寫出,又改抹了一回,遞與迎春。
因問寶釵:“蘅蕪君,你可有了?”
寶釵道:“有卻有了,只是不好。”
寶玉急得抓耳撓腮,背著手在回廊上踱來踱去,因向黛玉說道:“你聽她們都有了。”
黛玉道:“你別管我。”
寶玉又見寶釵已謄寫出來,因說道:“了不得,香只剩下一寸了!我才有了兩句。”
又向黛玉道:“香要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做什麼?”
黛玉也不理。
寶玉道:“我可顧不得你了,管他好歹,先胡縐幾句寫出來罷。”
說著,走到案前寫道:“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
則個,怎麼個玉為魂。“說了這句,又言語不出。
寶釵轉眼瞥見,便趁眾人不理論,推他道:“此中佳人典故頗多,虧你還是脂粉隊里的英雄。”
寶玉見寶釵如此說,便拭汗道:“我這會子總想不起什麼典故出處來!”
寶釵悄悄地咂嘴點頭笑道:“也罷,今日你不過如此,將來金殿對策,你大約連‘趙錢孫李’都忘了呢!豈不聞,東坡詩雲:欲把西湖比西子……”
寶玉聽了,不覺洞開心意,笑道:“該死,該死!眼前現成的句子竟想不到。姐姐真是‘一字師’了!從此只叫你師傅,再不叫姐姐了。”
寶釵也悄悄地笑道:“還不快做上去,只姐姐妹妹的!誰是你姐姐?”
李紈見兩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的模樣甚是可疑,因道:“曉喻其詩社之有知者,軍有軍令,社有社規。不得營私舞弊,不得弄虛作假。如有不遵者,逐出席外,當場吃罰!本掌壇決不會姑息的。”
五指尖尖如筍,在寶玉案頭敲敲。
眾人都道:“有理,有理。”
寶釵無可奈何,不敢私心暗助,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開了。
寶玉聽說無法,只得收攝精神,暝思苦想。
卻有思無緒,眼巴巴地看著李紈輕移蓮步,裊裊婷婷,打從身側踱來踱去。
暗忖,李紈寡居多年,平日性情賢淑,言語平和,諸事不管,渾名叫作大菩薩,第一個善德人。
只知清淨守節,問事不知,說事不管。
不想做個執社,卻言語爽利,諸事分明,倒似變了個人似的。
原來這李紈,乃寶玉亡兄長賈珠之妻,生有一子賈蘭。
出身金陵名宦,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
至李守中承繼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她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李紈,字宮裁。
因此李紈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內則惟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詩而已。
寶玉近日因在外游嬉,漸次疏懶了工課,一時無心詩文,神游太極,不住用眼瞟著寡嫂李紈,真與往日不同。
只見:桃腮微紅,杏眼撩人,行動時豐龐俏麗,言語時嬌音婉轉。
那嬌懶倦慵的少婦體態,不似風吹弱柳的黛玉姿色,也與婀娜豐盈的寶釵風味不同。
把個寶玉看得渾身趐麻了,毫筆拿捏不住,竟失落於地上。
拾起時,竟精蟲上腦,手將李紈繡花鞋頭上只一捏。
那李紈只當小叔頑劣,將身避過,乜斜著鳳眼,向他手背只一捻,低聲笑道:“怎的這般羅唣!”
又推寶玉,催道:“我們要看詩了。若看完了還不交卷,是必罰的。”
卻止不住兩頰暈紅,杏眼流波。
兩個在暗地里調情頑耍,眾人倒不曾看出來,不料香菱這丫頭在邊上卻瞧了個仔細。
心下自忖:“李紈尋常在大家跟前,倒是精細撇清,誰想暗地卻和這寶二爺有些勾搭。”
寶玉平日最受不得婦人家作嬌作痴之態,登時心似火燒,紅了臉,咂著嘴,道:“稻香老農雖不善作,卻善看,執法又最公道。你的評閱,我們是都服的。”
眾人點頭,卻看探春的稿好了,寫道:“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大家看了,稱賞一回,又看寶釵的道:“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李紈笑道:“到底是蘅蕪君!”
大家看了,寶玉說探春的好。李紈終要推寶釵:“這詩有身分。”
因又催黛玉。
黛玉道:“你們都有了?”
說著,提筆一揮而就,擲與眾人。
李紈等看她寫的道:“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看了這句,寶玉先喝起彩來,說:“從何處想來!”
眾人看了,都道:“是這首為上。”
李紈道:“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
寶玉又笑道:“這評的最公。只是蘅瀟二首,還要斟酌。”
李紈道:“原是依我評論,不與你們相干,再有多說者必罰。”
寶玉聽說,只得罷了。
此時,黛玉因見寶玉構思太苦,心上不快。
走至案旁,知寶玉卻苦後面四句無詞。
趁李紈不備,卻自己吟成一律,寫在紙條上,搓成個團子,擲向寶玉跟前。
寶玉打開一看,覺比自己做的半首高得十倍,遂忙恭楷謄完呈上。
不想李紈使得卻是欲擒故縱之計,早有提防,當場拿了個現行。
上前奪過寶玉卷稿,劈面一擲,笑道:“怡紅公子,汝豈可一而再、再而三冒犯本社天條。自古刑法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本社法度不會因你而廢!你該如何罰?”
寶玉沒好意思起來,無言可支,只得笑道:“該罰,該罰!”
拿起酒,一飲而盡,卻嗆得咳出聲來,倒把眾人都慪笑了,兩邊的丫頭也都抿嘴兒笑。
探春是始作俑者,不意領罰的首犯竟是兄長寶玉,不敢為寶玉求情,只得緘口無言,便起身告辭往賈母去處。
寶釵、黛玉原是共犯,哪敢為寶玉鳴冤。
迎春、惜春本是執法,更不敢起殉私之意,當下嘿然無語。
大家略用些酒果,便各自借故散去,也有回家的,也有往王夫人處去的。
可憐寶玉,平日枉作紅顏知己,一旦受罰,竟落個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