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姝雖從未見過外祖母,但她幼時母親尚在,經常與她談起家中諸事,後母親去世,外祖母憐她幼小日日想念,逢年過節便打發人去淮揚探望。
今見了秦母面目可親,亦有幾分昔年母親的影子,聽見秦母哭聲,眼下一熱,目中也滾下淚來,好容易眾人勸解住了,方才上前下拜行禮。
一時禮畢,秦母指著下首的一位婦人:“這是你二舅母,家中現是她在理事,你但有什麼想吃的想玩的,只說與她便是。”
又有兩個年輕姑娘上前來,二人均是一般的釵環裙襖,一水的銀紅織金斜襟褙子,底下襯著桃紅百褶裙,只年紀稍長的那位頭上斜插著一對羊脂白玉簪,尚幼的則是攢珍珠累絲玉釵,觀其面貌仿佛,一個溫柔可親,一個顧盼神飛。
秦母道:“這是你二姐姐,三妹妹。”
玉姝忙又互相拜見,方才分賓主落座,又奉上許多精心准備的表禮和一封一萬兩的銀子,不過敘些家中瑣事,路上可曾安穩,不消多述。
到底舟車勞頓了一日,秦母見玉姝面上露出疲態,忙教人伺候她先去歇息。
她的屋子是早已備好的,秦母原想將她安置在自己上房內,又嫌不夠闊朗,便擇了離上房最近的快雪軒。
玉姝此來,也帶了奶娘丫鬟另並幾房在外院聽侯的家人,秦母尤嫌不足,做主將自己房里一個叫紅藥的大丫鬟與了她。
一番慈心不可謂不周全,秦府上上下下也都清楚了——
新近入府的這位表姑娘,恐怕不容怠慢。
果不其然,待玉姝住下後,秦母日日將她拘在身邊,祖孫二人感情一日千里,便連秦府的兩位姑娘都退了一射之地。
玉姝亦不拿大,每日與姊妹們相交,或說些詩書,或談些琴棋,初入京時的一腔忐忑俱已消散,雖還牽掛老父,到底不再日夜懸心。
只是她心中有一件極要緊的事,卻是至今不曾辦妥。
眼看著至秦府已有十數日,這日趁秦母午睡起來高興,她便道:
“來了這幾日,怎不見姊妹們去上學?”
那三姑娘秦露笑道:“玉姐姐有所不知,我們姐妹幼時也是有西席教導啟蒙的,只是年歲漸長,二姐姐前些年還許了人家,因要避忌著些,便將先生辭退了。如今不過是自己胡亂在家看些書,畫兩筆畫兒便罷了。”
秦母正就著丫鬟的手吃茶,聞言笑道:
“你是書香門第出身,你爹又是做過探花郎的,比不得她們。先時你入京前,我已看過你爹送來的信了,仿佛此番你來,還有一個什麼蕭先生的,是與你一道的?”
玉姝正欲提到此事,不由心中一喜,忙道:“正是。”
“蕭先生是我授業恩師,也與爹爹是忘年之交。此番入京,爹爹便托他照拂我。”
“外祖母也知道,因家中只有我一個,爹爹與娘親從小便待我如男孩兒一般教導的,因而課業上十分著緊。來了這幾日,我已荒廢許多,若再不進學,恐爹爹要罰我呢。”
“他敢!”秦母卻是啐了一口,“你老子若是敢動你一根汗毛,看我不捶爛了他!”
一番話說得眾人都笑起來,秦母亦笑:
“也罷,你在家里是如何安置的,如今便如何,不過……”言罷吩咐地下的婆子,“叫人去請蕭先生來,叫該避的都避一避,我要見見蕭先生。”
婆子忙領命而去,不一時,外頭便傳來通報聲:
“蕭先生來了。”
玉姝早與姊妹們避出去了,上房只剩下幾個沒留頭的小丫頭,另有秦母身邊最可心的大丫鬟檀荷,輕輕地在一旁捶腿。
這檀荷跟在秦母身邊,什麼樣的達官貴人沒見過?
府里那幾位爺也是常見的,遠的不說,目今襲了爵的大房長孫秦沄,便是人人皆贊的人中龍鳳,貴介公子。
只是在來人踏進上房時,她依舊是眼前一亮,差點和那群小丫頭一般看直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