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509章 出征
宣德三年,建文三十二年,七月,武昌城內鑼鼓喧天,角聲轟鳴,今天既不是逢年過節,也不是什麼國祭大典。
今天是建文皇帝御駕親征,光復大明還於舊都的出征踐行。
祭台上建文旁邊的太監宣讀討逆檄文,緊接著建文便向天祭祖祈求太祖朱元璋保佑。
台下文武百官兩邊林立,文官是送行的,武官騎著馬隨時准備出發。
再外圍一層是出征官員的一些家屬,張凡著一身軍裝,雖是沒什麼武力卻還是添列武官一邊,他四下環視看見了二娘,方泠等女子梨花帶雨的為他送行。
卻唯獨不見那想念的身影,今天一早她就派人告知張凡昨日得了風寒不便送行,心道或許這回她真的生氣了。
一套流程走完已經到了午時,全軍就浩浩蕩蕩朝著南京方向開赴。
他這次集結了近十萬精銳戰力,幾乎把湖廣地區所有能調用的兵力都調來了,留下來的只是勉強能守城的兵力。
他知道宣德的那些安排,但他更加認為雲貴廣西這些人不能成事,皆是看自己和宣德結局行事。
如今天下能威脅他只有宣德,如果自己拿下南京這些人不戰自降,如果拿不下多半為宣德所滅沒什麼機會,所以他在賭命,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向東進的第一個障礙就是鄱陽守軍,張凡將部隊劃分兩路三萬水軍攜大船艦炮走九江為先鋒,會一會南京水師,另外七萬為陸軍行軍較慢,配合著水軍行事。
水軍先鋒將領是之前一直負責訓練的,趙虎的表兄弟朱廣洋,這朱廣洋也是個厲害人物他手下的將士均是得張凡現代訓練之法個個都是精銳,軍紀十分好。
配上張凡所授精確打炮之法,信心滿滿。
來到鄱陽湖邊軍寨前,那里一萬的守軍尚未見面就已被朱廣洋的水軍氣勢所鎮住,加之本來士氣就低迷。
朱廣洋一聲令下開炮,頓時間人仰馬翻,死傷無數。
人多打人少的情況下大船甫一靠岸,那守軍就丟盔卸甲,大將早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死在哪個角落了。
這個先鋒的第一戰打的十分漂亮,將湘軍的炮軍水師名聲打了出來。
捷報傳到張凡的中軍帳中,眾將皆是道好。
“不過這畢竟只是偽朝的炮灰部隊,很大程度上只是試探一下我們的實力。”這個時候敢潑冷水的可能也就只有張凡的岳父周夢熊了。
張凡也覺得不可過於樂觀畢竟人多打人少,且鄱陽屬偽朝棄置的地盤,只是從周邊抽調散兵游勇和之前九江戰役剩下的的老弱病殘。
……
宣德朝廷這邊,他們也得到了建文皇帝御駕親征的消息正在朝堂上商議對策。
三楊之一的楊榮隨即站了出來,“叛賊傾巢而出,老臣以為可以堅壁清野,死守南京,派人催促雲貴和廣西官軍加速進軍速度,以威脅其根基,屆時叛軍久攻不下,人心動搖再行追擊,一舉剿滅叛賊。”
楊榮在英國宮敗後隱約已經成了眾武官之首。
“楊首輔此言差矣,末將以為南面那些官軍不堪大用,將希望寄托於渺茫之處不可取。朝廷應加派兵力於長江之上,一舉殲滅叛賊水軍,然後水陸夾擊叛賊首領,屆時叛賊可定矣。”
發言的是個年輕將領名叫高振便已是山東水師都督,考得是打殺沿海的倭寇一步一步爬上來的,此次從山東抽調而來正欲建立不世之功。
他不在朝廷為官故而對楊榮沒有那麼多尊重,他本身是個激進的人長期剿殺倭寇所導致的,因此有話就直接說出來了。
“高將軍莫非不知叛逆前幾日在鄱陽一戰聲名大噪,意欲拿我軍屍體去試探叛軍火力?”
高振剛發完言底下一名文官就反駁了他,武將向來對文官有看不順眼的地方,畢竟一個提著脖子拿俸祿,一個靠嘴皮子向高振這樣激進派更是不可能看得起文官了,在他看來說這種話的就是被嚇破了膽子。
隨即就辯解道“我大明水師自成祖皇帝起就名揚海外,四夷臣服,縱是賊子炮利,難道我們的船就不堅固嗎?宋大人莫要張他人威風,先前鄱陽水軍不過是賊人以多打少,壯丁欺負老弱罷了。”
那姓宋的文官聽了這話感受到濃濃嘲諷意味有些面子掛不住,不過也沒有多言畢竟決定權還在皇帝手中。
高振見狀便回到隊列玩,陳述完觀點頓時覺得洋洋得意。
宣德見狀也不為難他,難得朝中還有不怕張凡的,雖然看著有些自大,不過他還是很滿意的。
“諸位還有別的良策嗎?”
“末將贊同楊大人的觀點,待賊寇後退之機給予致命打擊。不過末將以為只此還不夠,賊寇勢大恐不易全部剿滅。末將願攜兩千精騎埋伏城外,待賊寇傾巢而動,或狼狽逃竄時,伺機抓捕建文,屆時可脅建文攻城,必能直搗黃龍,此外末將還可攜精騎及時刺探情報。”
說話的是三楊當中楊溥次子楊昱,這將領也是年紀輕輕,面相英偉,雖然不如高振那樣出名,卻也頗受父名影響。
宣德覺得他說的很好,抓下建文確實局面就不一樣了,當下便答應道“好,我給你五千,務必活捉建文。”
只是這幾個人的一番發言讓宣德頓時感覺信心滿滿放佛已經獲勝一般,下令處理事後工作了。
“諸位愛卿可還有別的主意。”
“既然這樣,楊首輔,由你負責南京一應守城工作,務必堅守不出待賊寇後方動亂。高振你攜水師在長江上伺機殺敵,勿要勉強。”
高振雖然想皇帝多給點兵出去拼殺,不過最終沒有爭取到,因為本來既定方針是水軍也呈守勢,不過今天皇帝已經允許自己施為了這已是很有機會了。
“是!”眾人同道了聲便領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