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現代篇正文紀年簡軸
[chapter:時間軸(現代)]
神歷
2147年,馬麗山盜墓(楔子)。
2153年,2 月開始,一系列的變化導致世界局勢秩序洗牌。
6 月3 日,黑社會組織骷髏會改組為紫蟒黨,所有黨員身體上都有骷髏和蛇紋身。
7 月2 日,雅希大陸最大國家米納共和國發生政變,總統被軟禁,由於事發時雷電交加,史稱「雷雨之夜」。臨時五人內閣成立。
7 月8 日,再度政變,軍方上台,全國戒嚴,五人內閣被逮捕,並宣布叛國罪。
7 月下旬,米納共和國分裂。
7 月20日,忠於總統的西南三個行省對全國發出公告,宣布脫離米納共和國獨立,建立東雅希十一國聯合行政體(簡稱國聯體),定都原米納西南重鎮星都。
7 月26日,洛洛河下游兩個行省宣布獨立,組成東南米納聯邦共和國(簡稱東南聯邦),臨時政府駐地在原東山省省會天海市。
11月11日,東南聯邦第一次國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確定了國家臨時憲法。
11月18日,第一次國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針對米納的滲透和國家安全,決定成立秘密警察機構——國家特別安全事務局,簡稱特務局。特務局軍服為純黑色,故又稱黑衫局。
2154年5 月,東雅希軍事協議(國聯體、東南聯邦、山南國、雅國、東傲國)簽訂,布特共和國列席作為觀察國,史稱六國協約。
12月5 日,米納共和國進攻東南聯邦首都天海。
12月10日,東南聯邦在塔湖之南趁勢反擊洛洛河南岸米納重鎮粟陽縣,洛南三陽戰役(粟陽、蕩陽、陽溪)爆發。
粟陽會戰(12月10日)、蕩陽會戰(12月13日),陽溪會戰(12月15日),米納共和國粟陽失守,洛洛河軍事重鎮福陵與東雅希最大城市水府的聯系被切斷。米納常洛、吳辛守軍退至洛洛河重要港口南港,孤立無援之下投降。
12月16日,東南聯邦境內,以原米納共和國留守人員為主在雯洲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因會議地點馬安廣場有大量白鴿,該組織取名為「白鴿」,由王洪濤任主席,其目標為顛覆東南聯邦,回歸米納共和國。後隨著共和國的統治越來越不得人心,大量東南聯邦異見者陸續加入,白鴿分化出地下武裝抵抗組織「黑鴿」。
2155年1 月1 日,巫江戰役。東南聯邦奪取水府南部門戶,並陳兵水府南大門。
1 月6 日,吳常會戰會戰。東南聯邦從美興和巫江縣攻擊水府西大門吳谷,另從粟陽和硯州攻擊吳辛和常洛,兵分三路。由於福陵重兵支援常洛時,被粟陽外的守軍突襲,此役被稱為句容大捷。東大洋海戰牽制了米納沿海兵力。米納常洛、吳辛守軍退至洛洛河重要港口南港,孤立無援之下投降。此戰後,米納三地失守,水府與福陵被徹底隔開,米納共和國進入守勢。
1 月12日,黃龍山大屠殺。
1 月18日,112 學生運動。
2 月5 日,香昌戰役。米納共和國再敗於國聯體,徹底失去了進攻東南聯邦的動力。
6 月14日,水府包圍戰。米納共和國敗於東南聯邦,至此米納共和國失去了洛洛河下游東南控制權。戰爭進入膠著狀態,達成短暫的平衡。
9 月1日,東大洋海戰。在盟國支援下,東南聯邦擊退了米納共和國東部艦隊的進攻,解除了東面出海口的封鎖。
10月15日,米納共和國和東南聯邦兩國邊境衝突,戰爭陰雲再度籠罩。
11月1 日,總統普選。
2156年4 月30日,國民議會通過了少壯派議員李勝提出的《國家安全審視法案》,其中第24條被稱為骷髏條款。
2160年5 月5 日,國民議會修訂《國家安全審視法案》,廢除第24條特務局條款。
5 月27日,國安局正式被特務局合並。同時,紫蟒黨在東雅建立了極端恐怖主義組織聖戰者聯盟。
11月1 日,共和國第二次普選。
12月1日,國安局再改為特務局。
12月31日,三日政變。
2161年3 月6 日,共和國進行提前第三次普選。
2163年12月5 日,南部三國公投。
2164年1 月1 日,三國合並(東南聯邦、國聯體、米納東大洋自治區)。
2164年2 月28日,七日政變,東米納第一帝國建立。
2171年,米納共和國被東米納第一帝國吞並。
2173年,東雅希統一,米納第二帝國建立。
2178年,厄爾斯羅國侵略蘭帝利,米納第二帝國建立聯合國軍,熊骨嶺之戰。
2180年,米納第二帝國與布特在東大洋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海戰。
2185年,米納第二帝國退出聯合國。
2186年,第二帝國對西竹發起閃電戰,第三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參與方,第二帝國與反米納帝國聯盟。
2194年,新聯合國成立。
2196年,新聯合國秘書長被公開處死,聯合國強制解散。同年,米納第三帝國建立,又稱紫蟒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