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我見猶憐”
“我見猶憐”
——《簡談中國古代房中術與煉銅》(外傳一)
(寫個短篇休息一下)
本系列不只一次提到,兩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的婚齡非常離譜。就連希望人們像秦漢時“晚婚晚育”(事實上秦漢時大部分人十四五歲嫁女,放今天也是煉銅)的《小品方》,也不得不記下“令玉戶小”的藥方,稱用後可如十二三新嫁娘。
今天就來講講“我見猶憐”。這個成語出自《世說新語·賢媛》劉孝標注引虞通之《妒記》:
溫平蜀,以李勢女(有的書作“李勢妹”)為妾。郡主凶妒,不即知之,後知,乃拔刃往李所,因欲斫之。見李在窗梳頭,資貌端麗,徐徐結發,歙手向主,神色閒正,辭甚淒惋。主於是擲刀,前抱之:“阿子,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逐善之。
翻譯成現代漢語:
桓溫平定蜀地後,將成漢末主李勢的女兒(或妹妹)納為小妾。(他老婆)南康長公主(在“公主”前“郡”一般省略,即要麼是“南康長公主”要麼是“郡主”)心狠善妒,一開始不知道這事,知道後就提著刀去李氏住所,想把她砍了。卻看見李氏在窗前梳頭,相貌端莊美麗,緩緩地束起頭發,向公主攤開雙手,神色淡定,但言辭十分淒惋悲慘。公主為之動容,聽得扔了刀,撲向前抱住她(譯者:吸蘿莉,好極了):“這小姑娘,(她真的,)連我見了都不禁憐愛,更別說那老不死的了。”於是對她很優待。(譯者:仿照近年微博的語句,加一句“她真的”更有感情。)(吐槽:公主你這是“我見猶憐”嗎?你這叫“我見猶煉”。)
公主話中的“阿子”(@阿梓從小就很可愛[誤]),本義是江東俗話的“兒子或女兒”,這里引申為“小姑娘”(類似於四川話里,“女子”既可以指“女兒”也可以指“女孩”,“小女子”就是“年輕女孩”)。如果是“李勢妹”的話,那應該二十出頭了,三十多的公主(根據桓溫此時三十五推測公主也三十多,也可能二十八九)不至於叫小自己幾歲的叫“女兒”(更何況沒有資料記載桓溫“好人妻”,肯定他娶的是十來歲沒嫁人的),所以我認為《妒記》的記載是對的,應該是“李勢女”。
那麼李勢女兒當時多大呢?史書沒有記載,但我們可以簡單估算一下:公元318年12月,成漢大將李鳳被宗室猜忌,被迫反叛,很快兵敗被殺。宗室李驤殺了李鳳後,想到自己兒子李壽正妻閻氏一直無子,就將李鳳女兒給李壽作妾。那麼我們樂觀點估計,李勢父親百發百中,馬上就讓他媽懷上李勢了,李勢出生也不會早於319年下半年。347年三月,桓溫滅成漢,這時李勢不會大於27歲。如果他是十二三有的女兒,女兒不會大於十四五歲;如果他是十四五有的女兒,女兒不會大於十二三歲。如果李勢晚於319年下半年出生,那就只會更小了。
2022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