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再談“序”
(接上一篇)
從“序”的角度看物質世界:
物質世界本身就是有序與無序的辯證統一、對立包含:追求有序的生命由“追求”無序的物質微粒組成。從化學上講,物質微粒可分成有機與無機,化合物與單質。但無論一種物質被怎樣分類,只要將它提純到一定純度(即想辦法賦予它“序”或激發它自身的“序”),就能得到穩定(有序)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從物理上講,則可以將物質微粒拆解到原子級別,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於是無序的微粒又有序了。但是電子的運動軌跡只能用概率和量子力學大致描述,原子核的聚變裂變也極難控制,又是一種無序……
從“序”的角度看人類文明非政治層面的發展:
游獵、采集時代:人類直接破壞其他生命的“序”,掠奪包含能量的“序”的成果。
游牧、農耕時代:人類開始研究其他生命的“序”,幫助其他生命按“序”發展壯大再行掠奪。同時,也初步思考與研究了無生命物質的有序與無序,取得了一些成果。為什麼我們習慣說某種物質具有某某性?就是因為我們祖先主要研究生命的“序”,所以也假定無生命物質也有自己的本性、本心。
工業文明時代:人類研究無生命物質的有序與無序取得了突破,並在此基礎上重新從純物質層面解讀了生命的“序”。因為是先在無生命物質上取得突破(並且政治上是資本主義、拜物教的主場),所以各種技術對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的“序”產生了破壞,也即“破壞了自然環境”。農耕時代其實也有破壞,比如耕地退化等,但因為農耕時代人類生存根本和研究方向都主要集中於生命的“序”,所以是邊破壞邊治理,而不是工業文明時代的先破壞後治理。
後工業文明時代:人類一方面是進入了“生物、生態、環保時代”,開始研究和“自然”,也就是人及其他生命的“序”和諧共存;另一方面則是進入了“信息、智能化時代”,開始研究非現實世界和非物質世界的有序與無序;再一方面則是進入了“宇宙、量子時代”,開始研究更宏觀和微觀尺度的有序與無序。
農耕時代,人類主要研究其他生命和人的“序”,而生命的活動有時是物質的,有時是超越物質的,所以農耕時代的人類思想大部分按今天的標准來看是“唯心主義”的。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後,因為對物質的研究,唯心主義式微,唯物主義開始流行。後工業文明時代,人類又會走向什麼主義還很難說,畢竟人類開始講“環保”、“保護生態”不過一百年,計算機被發明出來不到一百年,載人航天被發明出來五六十年,全球互聯網被發明出來更是不到五十年,掃描隧道顯微鏡被發明出來更是不到四十年,未來的人類會如何思考,我們今天是很難想象的。
從“序”的角度看“煉銅”:
對新生生命力的喜愛,是對熵減、有序和理想主義的追求,“天真”便是理想主義的代名詞。人的生命從一顆受精卵開始,一分為二,二化為四,然後不計其數,是何其有序、優美、美好;等到生命盡頭,或垂垂老矣而死,或各種原因死於非命,又是何其無序、混亂、丑陋。常有人將生命力誤解成“野性”,其實所謂“野性”,不過是高級的“序”看低級的“序”,並非越是無序越有“野性”。面對克蘇魯的不可名狀,面對地球深處混沌的岩漿,我能看到,那既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終點——死亡,卻不是我心心念念的,那分開混沌的原初的新生生命力,照亮黑暗的第一束光。
但若將“煉銅”在現實中付諸行動,又是對現代工業文明時代社會的“序”的背叛,是物欲橫流、及時行樂的實踐,是背棄規則、駛向混亂。多麼掙扎,多麼矛盾,多麼痛苦,多麼黯然神傷。
噫吁嚱,且枕著這網絡的河流,飲那幻夢泡影的、虛擬不實的酒和乳吧。
“我願我的眼中只有光,沒有塵,這是一種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