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玄幻 煉銅的文史哲研究合集

第25章 簡談《玉房秘訣》等書的大致斷代

  簡談《玉房秘訣》等書的大致斷代

  

   近日查到了一些道教的資料,感覺可以給《玉房秘訣》、《素女經》這些最早一批涉及房中術“擇偶”的書大致地斷個代了。(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的,可以回頭看看本系列涉及“房中術”的幾篇。)

  

   如果不考慮古本《玉房秘訣》完全失傳、唐代張鼎偽托此名寫出了唐本《玉房秘訣》的情況,那麼大致時間线就是:《玉房秘訣》成書——被東晉葛洪點名——部分失傳——被唐代張鼎增刪修訂——全書失傳,僅存《醫心方》等書引用部分。

  

   那麼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道教在唐代以前的演化史,以便猜想《玉房秘訣》等書最有可能誕生於何時: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漢朝初年的官方思想,道家黃老之學便成了“明日黃花”。由於漢武帝後期比較窮兵黷武,鬧得國困民窮,所以道家思想並沒有在民間被視為過時,生命力很旺盛。江湖方士、術士們因此大量吸收了道家思想(再加上本來就有源出於道家的方士、術士),漸漸地就有了道教的雛形。人性是追求長壽的,所以道教也就把道家的“順應自然,生死在天”逐漸改成了“順應自然而可求延壽”。人性是追求美色的,所以馬王堆漢墓醫書(即漢初黃老之學)談到房中術還主要是講交合的規律、法度,後世道教又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如何擇偶。

  

   這一時期的原始道教,可以簡單分為丹鼎派和符籙派。煉丹需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經濟基礎,而符籙咒語和“氣功”不需要,所以前者主要流行於社會中上層,後者主要流行於社會底層。

  

   到了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又名張陵)在蜀地瓦屋山下創立了第一個大規模組織群眾的道教別宗——正一威盟道,標志著道教正式作為一門宗教出現。正一威盟道後來又有五斗米道、天師道的別名,東漢末年在西南地區頻頻發生五斗米道起義。與此同時,中原也有張角創立太平道,發動黃巾起義。後來黃巾軍被剿滅,張角親族盡死,太平道道統遂失傳(部分經書被道教其他流派吸收)。而天師道運氣好一些,張魯殺了張修(張陵之子)後,感覺改變民間信仰太難,正好自己也姓張,就把張修改名張衡,自稱是張陵孫子、張衡兒子,搖身一變,成了天師道第三代天師。民間傳說後世道教的“中央黃極黃角大仙”是紀念失敗了的張角,但我沒有找到歷史上的文字資料佐證這一說法。

  

   張魯後來被曹操打服了歸降了,而曹操當年起家部隊之一“青州兵”本就是收降的青州黃巾軍殘部,深知改變民間信仰有多難,所以既沒有怪罪、誅殺張魯,也沒有禁絕天師道。張魯後世子孫遷居今江西龍虎山,習符籙、內丹之術,開創了後世的道教正一派。說回漢末三國,在曹操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下,天師道於是成為了魏晉時期最盛行的道教流派,從社會底層到統治階級都有人信。當時很多人名字里帶“之”、“子”、“也”、“爾”、“然”等語氣助詞和“道”、“法”等詞,有學者認為就是道教信仰尤其是上層社會的天師道(五斗米道)信仰的體現。(不過“法”也可以和“佛”、“僧”放一起,體現的是佛教信仰。)

  

   東晉葛洪是一個博學的道教教徒、學者。他既研究了丹鼎派,也研究了符籙派;既研究了最流行的天師道,也研究了不那麼流行的流派、別宗,然後只要不是太離譜的就都一一予以記錄,把自己的那些著作變成了一本東晉道教百科全書。尤其是從醫學角度發展了丹鼎派,被尊為“小仙翁”、“煉丹葛天師”,這一點也被陶弘景繼承。

  

   此後中國分南朝北朝。北邊出了個寇謙之,自稱太上老君授予自己“天師”之位,得到老子玄孫李普文傳授的《錄圖真經》,代太上老君來人間去除張陵、張衡、張魯的“偽法”:“汝(寇)宣吾(老君)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專以禮度為首,而加服食閉煉。”寇謙之於是成為了北天師道/新天師道的祖師。

  

   稍晚一些時候,南邊的陶弘景也“悟了”——道教有時候不被統治者喜歡,房中術方面有些東西有違儒家禮教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他寫《養性延命錄》時,只保留了房中術的“多女采戰”和“少施精”,其他更加與禮教相悖的東西就刪掉了。他被視為道教茅山宗、上清派的重要傳人、傑出代表(祖師則是東晉“南岳魏夫人諱華存”)。

  

   講到這里,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玉房秘訣》、《素女經》等涉及房中術“擇偶”的書,應當是創作於漢武帝之後、北寇南陶“變法”之前。考慮到由黃老之學變為道教需要時間,以及葛洪曾列舉《玉房秘訣》書名,則《玉房秘訣》一書最有可能誕生於東漢至東晉葛洪前(公元25~363年)。

  

   2022年8月17、18日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