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再談《養性延命錄》中“九十三女”
再談《養性延命錄》中“九十三女”
讀過本系列前面一些篇目的話,可能還記得,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中有句:“但能御十二(取自一年十二個月)女子而復不泄者,令人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九十三可能取自九為陽數之極,三生萬物)而不泄者,年萬歲。”其中“九十三女”很讓人費解,因為這似乎不是一個很特別的數字。如果說前文的“十二”取自一年十二個月(平年或閏年不計閏月)(也有可能是十二地支),“九十三”又有什麼歷法依據呢?當時我沒有找到,於是偷懶了,把九和三分開分析猜想了。
現在我又檢索了一下,發現《隋書·志·卷十四》提到:“春秋分定日,去冬至各八十八日有奇,去夏至各九十三日有奇。”當時定春分秋分和今天不一樣,今天是先定冬至夏至,把一年二等分,然後再四等分定春分秋分;當時的古人則以影長定冬至夏至(經過祖衝之等人的發展,又把二至日變成了二至時,所以二至到二分天數會有余數),又用漏刻(也叫刻漏)測了一下哪天晝夜平分,作為春分秋分。因為大氣折射的緣故,每天實際觀測到的太陽落山時刻稍晚於理論上的太陽落山時刻,日出時刻同理,實際比理論早(所以我們今天的二分日/時理論上晝夜平分,實際上還是晝比夜長)。所以當時的二分日離夏至時遠一些,要九十三天有余,離冬至時近一些,只要八十八天有余。
《隋書》之前,《史記》、《後漢書》的歷法部分也出現過“九十三”這個數據。但我學識有限,沒有讀太懂。大致讀來,感覺要麼和《隋書》是一個意思(但字更少更難理解),要麼就是某年的某個具體數據,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如果《養性延命錄》的“九十三女”真的和歷法有關,那麼最可能對應的就是夏至到二分各自的天數。
此外,另一個常見的“九十三”,就是周武王傳說活了九十三歲。但道教不參考黃帝、老子的壽命,卻去參考周武王,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道教自己倒是有個概念和“九十三”諧音,叫“九司三省”:傳說仙界也有自己的衙門,九宸之下設有九司、三省、三府,所以有時就用“九司三省”來指代仙界衙門、天廷。
以上就是關於“九十三女”查到的一些新資料。
2022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