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初步了解先秦兩座墓葬與天文的關系
初步了解先秦兩座墓葬與天文的關系
(講西水坡遺址的部分主要參考了:[6500年前的星空圖——濮陽西水坡蚌塑龍虎圖“中華第一龍”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67734138 ),但有個別地方有刪改,以及沒有將上文原文所有要點都寫入,以及參考了其他資料。)
今日瀏覽到堯文化新作《中西星圖比較研究》,其中提到中國天文學史上兩幅重要的出土墓葬星象圖:西水坡遺址龍虎星象圖,戰國初年曾侯乙墓漆箱28宿星圖。前者是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將龍、虎相對並與星象相聯系的;後者則是最早完整列出星象28宿宿名的文物(一般認為漢代以前有十二星次,有宿的概念和許多宿,但沒有被整理為28宿,而該文物證明戰國初年以前28宿已經被天文學者整理出來)。
(下面兩幅圖片均引用自微信公眾號“堯文化”,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刪除。)
[uploadedimage:14203082]
(西水坡遺址龍虎星象圖主體部分45號墓,缺少周邊一些附屬部分,如南側缺失一對腿骨的第四具人殉[31號墓]沒有繪入。)
[uploadedimage:14203083]
(曾侯乙墓漆箱出現28宿名字的那一面的電腦提取圖案。)
西水坡遺址龍虎星象圖,拙作《雜談古籍中的“童男童女”(其二)》(以下簡稱“前文《二》”)曾經提到過,出土於濮陽西水坡遺址仰韶文化層第四層(亦有學者提出猜想,認為這一層不屬於仰韶文化層,而是北方的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南遷而形成的一層),即整個遺址的最下層。當時我們的關注點主要不在星象上,可以說基本沒有提及,所以有必要回頭再了解一下。
當年發掘45號墓時,天空烏雲密布,考古工作者擔心將會天降大雨破壞現場,於是計劃將該墓切割出來搬進室內研究。然而四周的幾道大溝挖好後,烏雲卻慢慢散去,沒有下雨。不僅溝算是白挖了,而且這一挖破壞了遺址的整體結構,墓主身邊三具人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僅存下一具大致完好。(前文《二》:“其他兩具骸骨資料未載有刃傷,應該是沒有或沒有發現。”現在來看,可能是遭到破壞,所以無法判斷是否存在刃傷。)更嚴重的是,北側的兩根人腿骨也因此不翼而飛,而社科院研究員馮時正是看了現場照片,按“這兩根人腿骨代表北斗七星斗杓(斗柄)”的思路,才將該墓龍虎圖考證為天文星圖的。(現在網上流傳“西水坡遺址考古造假”的傳聞,其實是由考古學界質疑考古隊的《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掘簡報》而來的,主要質疑點有:①平面、剖面圖為事後按記憶補繪,非發掘時當場繪制。②按最初的現場照片看,45號墓內並沒有小龕,與簡報圖、文不符。所以很多學者認為三具人殉原本是獨立墓葬,後來復原現場時錯誤地將他們放在了離墓主人更近的位置。其余小點省略,總之不是文物造假,而是現在復原的現場位置可能有問題,以及一些猜想存在爭議。此外,據網友說,除了三具人殉,當時旁邊還挖出了更大的陪葬坑,有許多白骨,僅供參考。)
將蚌塑三角形看作斗魁,東側橫置的脛骨看作斗杓,那麼它們正好一個指向蚌龍(東方青龍七宿)龍首,一個指向蚌虎(西方白虎七宿)虎首,與真實的北斗七星星象位置完全吻合。為什麼斗杓用人骨而不用蚌殼?其實這是“髀”、“中(鍾)”、“表”,上古測度日影的儀器,《周髀算經》:“髀者,股也。髀者,表也。”用“髀”來象征北斗,就同時也象征了晝夜天文觀測的統一。
三組蚌圖如下:
(下文三幅圖片引用自“知乎”,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刪除。)
[uploadedimage:14203086]
(第一組蚌圖。蚌虎腹下有一堆零散的蚌殼,無獨有偶,曾侯乙漆箱星圖的虎腹下方也有一個火形圖案,學者們猜想可能象征了昴宿、昴星團。如上文所述,現在普遍認為三具人殉還原的位置錯誤地與墓主人過近,不符合遺址原貌。擺放的角度問題,東西兩具人殉頭部分別指向濮陽春分日出和秋分日落的位置,北面人殉頭部指向濮陽冬至日出的位置,南面人殉[稍遠,未出現於上圖]頭部指向正南。四者都是約12~16歲的男孩或女孩,西側人殉最小。)
[uploadedimage:14203087]
(第二組蚌圖,馮時等研究者認為反映了冬至時的星象,亦有其他猜想。蜘蛛和龍首東側還有一把石斧,此圖沒有繪制出來。[或許就是當時砍殺人殉和其他犧牲的石斧?])
[uploadedimage:14203088]
(第三組蚌圖,龍、虎反向而頭相鄰,以及龍背上似騎一人。此外,二、三兩組蚌圖都鋪施了灰土,或許是說,這描繪的乃是死後世界的事情。)
[uploadedimage:14203089]
(我老二次元了,馬上聯想到《冰菓》ed的這個場景。)
曾侯乙墓,除了那件漆器上的星圖,或許像西水坡遺址大墓一樣,其殉葬分布也是有講究、合於天文的:墓中共有21具殉葬棺,都是死亡年齡約13~25歲的女性,應該是墓主曾侯乙(享年四十多歲)生前最寵愛的一批妃嬪媵嬙。其中,有8具和主棺一起在東室,其余13具則在西室。東方算上主棺,就是九,既是陽數之極,又是“九重天”和“九州”之九,還是“龍生九子”之九,所以九象征日、陽、天和天下、東方青龍七宿。西方,對應金、玉,而月則是“白玉盤”。上古以三百六十五度為一個圓周角,太陽每年運行一周,每天運行一度,而月亮每月運行一周,每天就運行十三度有余,約合十三度。所以十三象征月、陰、西方白虎七宿。天子用九錫賞賜立下不世之功的臣子,但一般不會賞賜天子的十三環金帶/玉帶,可謂是播其陽而藏其陰。後世針灸學有“還陽九針”和“鬼門十三針”,也是九、十三分別象征陽、陰的一例。(如此來看,陶弘景《養性延命錄》的“九十三女”,也可能是直接將九、十三兩個數湊到了一起。)麻將中,有“十三幺(國士無雙)”,即手上有全部十三種幺九牌和字牌,再自摸或別人打出某張重復的,你就胡了,卻正好又是九(幺九牌)又是十三(種)什麼的,亦是陰陽之道?西方出於基督教而忌諱“13”,但撲克牌卻也有“湊13點”的迷信占卜法,也不知道是何時何地何人發明的,和天文、歷法有沒有關系。
以上就是這兩座墓葬與天文的大致關系。
2022年11月3日、4日。
堯文化新作:https://mp.weixin.qq.com/s/qbR_dfdI4T1gjOzXZ1lEjQ
(現在堯文化主張元和明末清初兩次西傳,而我還是更傾向於陳大漓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