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現代社會培養未成年人的若干問題,兼論“熊孩子”為何越來越多
現代社會培養未成年人的若干問題,兼論“熊孩子”為何越來越多
作為一名煉銅術士,痛感於現代社會“熊孩子”越來越多的現象,想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於是寫下了這篇文字探究。
關於我的哲學立場,我既不是唯物主義者,也不是唯心主義者。我認為,光是一個光(及其他電磁場,或擴展為一般物質粒子)就能表現出波粒二象性,那執著於用唯物或唯心來解釋這個復雜的世界,難道不是有失偏頗的嗎?所以凡是我覺得說得有道理的觀點,我都會引用,而不去追究它是哪家的。當年孟子一派主張性善,荀子一派主張性惡,兩家爭執不下,於是有揚雄等漢代學者提出性混沌的觀點調和二者。科學史上,亦有德布羅意調和波、粒。我雖才智不及揚雄、德布羅意,卻也斗膽調和一下,僅供各位參考。
①以物化人
古話說,人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這三者的重要性遞減,都是物質和精神並重,知行合一的。其中,“立德”強調精神和物質生活都要高尚,“立功”偏物質、實踐一些,“立言”偏精神、理論一些。孔子“述而不作”,也就是他只和別人討論交流,只教學生,不花時間立言——寫自己的作品,所以《論語》是他弟子和徒孫的課堂內外筆記、傳聞的匯總,而不是他親筆所寫。那麼他的時間都干什麼了呢?立德——以身作則啟發世人,言傳身教引導學生。立功——教育之外,又在魯國從基層干到高層;發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後,又周游列國傳播自己的思想、理想,甚至考慮過去海外發展(“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還整理了一批重要文獻出來,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影響深遠。與孔子類似,研究、整理了一批自然科學成果的墨子,也沒有浪費時間立言,都是他弟子記下的,他本人忙著奔走各國建立墨家組織、阻止戰爭呢。像我這樣子花大把時間“立言”,孔子、墨子等人應該是很瞧不上眼的。
而自從唯物主義大行其道後,物質和精神就被人們分開看待了,重物質而輕精神,認為只有物質是真實可信的,精神則是虛偽不實的。於是追求精神、物質生活都要高尚的“立德”,就被很多人歸為虛偽一類了。更進一步,一切高大上或形而上的東西,都被斥為迂闊、虛偽。諷刺的是,如果真按唯物主義的話,那“立功”更具有物質性,應該排在“立言”之前——結果卻是,人們往往照抄西方標准,認為“立言”比“立功”厲害,立言的人都是“大思想家”,人類精英中的精英,或者就是“大文學家”,“一個社會的良心”雲雲。把“立言”捧上天,又置“立德”、“立功”於何地呢?本末倒置了吧?而又講“唯物”,又說立言比立功厲害,豈不是自相矛盾?
希望我的讀者,即便不將“立德”放在首位,也要將“立功”放在首位,而不是因襲西方的錯誤,覺得“立言”最厲害。“立言”可太厲害了,光說不做,還可以隨時用語言文字補充、修訂、改正,比起另外兩個,既能少犯很多錯誤,改正起來也更方便容易一些,屬於是終南捷徑,占據道德和政治正確的高地了。前些天“環保少女”銳評歐洲天然氣短缺問題,說沒有天然氣燒的話,選擇燒煤比冬天凍死更糟糕。高,太高了,有宋儒“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那味兒了。但顯然,不會有大眾或政府真的照她說的做;不過,政府可能會學習中國經驗,推出“環保煤”之類的,狠狠地恰一波米——有錢不賺,天誅地滅。如果有人買不起“環保煤”凍死了,這時再把“環保”推出來背鍋,真是妙不可言呀。不過,也不一定就會學中國經驗。
只要不是物質的,就是虛偽的嗎?恐怕不是吧?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各種傳統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思想、感情,都在真實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就比如說最能調動人的感情的音樂和詩歌,甚至不用聽懂或理解創作背景、詩歌文字,光聽著演奏、朗誦的曲調,就能愉悅或悲愴自己的內心。曲調超越了文字,就像“德”超越了具體的“功”和“言”,所以傳說賢德聖人修禮作樂,宣揚道德,華夏為禮樂、道德之邦。
所以現代社會培養未成年人的第一大問題,就是搞唯物主義,而且是一種極功利、極世俗的唯物主義,只有以物化人,沒有以心感人。我們總是教育孩子,如何出人頭地、掙大錢、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最多教教有錢了記得捐款做“慈善”),卻忘了,德不配位,往往反受其害,精神空虛,往往心理變態。於是這麼培養出來的,成功一些的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失敗一些的就是“頹廢的利己主義者”,得培養出了偏差,孩子才能“逃過一劫”。這種對道德、精神、心靈層面教育的忽視,和西化、和“民主自由平等”息息相關——
“父”字,甲骨文中象右手持棒之形,也就是說父親要拿著棍棒教子女守規矩。行為沒有規矩,心里沒有原則底线,就是失禮、喪德,人將廢矣,家將敗矣。“母”字,象母親有乳之形,被父親打哭了,躺母親懷里吃點奶。所以教育之道,要剛柔、嚴慈並濟,雖然不一定是刻板的嚴父慈母,但也得兩邊都有吧?至於“爹”、“爸”,則是由古時方言進入的書面語,可能是取“跌打(損傷)”和“爹打”諧音、“爸”和“霸”諧音(個人胡亂猜想)。“娘”字《說文解字》中無,只有“孃”字,有煩擾、肥大兩層意思,可見將母親稱為“娘”,大概也有母親的嘮叨和兒時撫慰自己的母乳兩層意思。“媽”、“姥”(“姥”最早專指配偶的母親)等字,則可見母親為兒女作牛作馬,加速了自己的衰老。四川方言中,父親可以自稱“老子”,兒女稱父親“老漢兒”,也是同樣由操勞衰老而來。所以“孝”字就是父母老了,換兒女來作牛作馬,把二老背在背上。
父母慈,子女孝,這是人類的延續之道。現在大家都不想生,找了各種理由,什麼生活壓力太大、中國人太多太內卷,我還真不信現在的生活比戰亂時、解放初這些時候更難。其實就是現在講“民主自由平等”,所以慢慢的大家都不想“作牛作馬”了,都不想犧牲、奉獻自己了,所以先有父母不夠慈(指正確地“慈”,精神物質並重地“慈”)、後有子女不夠孝,背離了人類的延續之道。於是大家都覺得子女不聽話、太獨立,花銷又大,不如不養,不如養貓養狗作伴,老了靠儲蓄和保險。另一方面,慈(指溺愛地“慈”)多嚴少,又教孩子“質疑權威”、“打破陳規”雲雲,卻不知凡事有度(盲信則迂,多疑則散。無信無專,無專無愛,社會失轉,道亦失傳),教出一個個懷疑主義者,失禮、喪德、散漫、“民主自由平等”而不自知,反而覺得這就是人類的未來。未來個鬼,下一代都要沒了,未來已經被我們親手葬送了。而且,越是物質充裕,經濟發達,“思想進步、文明開化、物欲橫流”(其實就是“西化”)的地區,越是不上不下,介於底層和頂層之間的人群,越有這種滅種的危險,這不是我信口開河,而是統計學告訴我們的世界各國一般規律。
這時就會有父母說了:我還不夠愛自己孩子嗎?我還不夠作牛作馬嗎?孩子有什麼物質要求,我都第一時間滿足。為了讓孩子的升學不輸給同齡人,我給他報了這樣班那樣班,每天守著他寫作業到凌晨,還不夠嗎?
希望等你老了,子女像下面這樣做,你也能理解子女“深沉的愛”:爸,媽,該起床看書了,再不學習以後怎麼進八寶山公墓?想和我聊聊天談談心?這套卷子寫完了再說吧。有點困想再睡一覺?是不是渴了餓了?我中午多燒些肉給你們吃。——這叫什麼?這叫物質上溺愛(有求必應)、貪心、欲求不滿(渴望出人頭地),精神上空虛、單一、極端、無愛甚至有些“苦大仇深”,這二者都背離了正確的“慈”。物質上的溺愛,容易造就“崽賣爺田心不疼”;精神上的無愛,則容易造就悲觀厭世孤僻或凡事無所謂、不當回事(換言之,不長心,不用心,不走心,不動心,唯有吊兒郎當,嬉皮笑臉,游戲人生,麻木、忍心),這便是現代社會浪費無度,娛樂至上、至死,沒有嚴肅、深刻思考的根源——只有物,沒有心。生活節奏快,只是“物”上的問題,而以上種種,則反映出“心”也出了問題。要知道做父母的作牛作馬,不僅是以物質勞動創造家庭存續的物質條件,更要以精神勞動維持家庭秩序、運轉,並且引導子女幸福生活和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父母老了,子女作牛作馬,也不是僅僅供養父母,而是要幫助父母過好剩下的人生,以及不與社會、時代脫節。不過,現在大家都不想養下一代了,那就當我在放屁吧。
如果我有子女的話,我決不會苛求他學習多少知識、考多好的成績,隨他自己的天分和心性想法。人的天分一般天生就定了,固然可以“勤能補拙”,爬到超越自己天分的位子,但以後“智不配位”,不是自己尷尬苦累、別人笑話一輩子?如果稍微松懈半分,不是還會闖出天大的禍來?(以上針對偏行政方面的努力,至於說學術研究或興趣愛好方面的努力,我不反對有人志在於此,就是要“勤能補拙”。)所以隨緣吧,平淡幸福或許比起慘淡成功來說,更合適於人生。人生不應該追求轟轟烈烈或者出人頭地,而應該追求自己的位子合乎自己的德、智、體,平時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危急關頭可以挺身而出,這就夠了。不過,像我這樣喜歡當懶狗也是不對的。以後爭取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吧。
最關鍵的是,“物質”這東西,是應該放在基礎、首先、必要的位置,但卻不應該是首要、最重要、第一甚至唯一的位置。精神永遠要高於物質。如果想不明白這一點,那麼就算有再多的“鼓勵教育”、“心理疏導”雲雲,教育的失敗仍將不可避免。人生有涯,物欲無涯,但念知足常樂,中庸不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同視之。順時順勢而為,合於度;從心從性所欲,不逾矩。(可參閱拙文《倫法至道一窺》。)
②物人雙標及身體早熟(作者開始發癲了)
既然現代社會的教育是“以物化人”,那麼人和物是同一套標准嗎?恰恰相反,搞出來一套物、人雙標。
養豬,如果不是做烤乳豬,不是病死的瘟豬,那麼傳統一般是養一年宰殺,如果注意催肥,也可以八九個月宰殺;而現在在科技的幫助下,最快130天就可以足秤出欄上市,這還只是合法范圍內的。種果種菜,現在很多都會打藥催熟,一方面縮短一些生長周期,另一方面避免一些容易出現青黃不齊現象的作物黃的快爛了,青的還沒熟,方便大規模種植、統一收割或采摘。
而如此熱衷於催熟“物”的現代人,面對“人”的時候,卻總喜歡把“還太小了”、“還太早了”雲雲掛在嘴邊,這難道不是一種雙標嗎?快進到其他生物覺醒智慧,控訴人類對它們催熟、煉銅。()
說句題(發)外(癲)話,其實催熟煉銅都是假的煉銅,感覺不如采雛菊、竹筍(竹萌)、子姜(未成熟的姜,很多地區做泡菜必不可少的材料)、豌豆尖兒、茶樹嫩葉,吃乳豬、鹿胎等行為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嘿嘿🤤。(*´﹃`*)()
而某些對煉銅口誅筆伐的人,轉眼上網雲吸奶貓奶狗、嫩綠植物,不也是一個笑話嗎?當心貓、狗、植物覺醒智慧,告你跨物種煉銅哦。()另外,某些談“性”色變的人喜歡賞花,是不是忘了花也是植物的性生殖器?(逢年過節,人類收割植物的性生殖器送人,太變態了,不愧是人類。())
順便一提,關於現代社會兒童身體早熟的問題,現在很多人喜歡怪食物中有“激素”。但根據我看過的資料,和見聞的農村養殖經驗、技術來看,其實有兩點的影響要比“激素”更大,卻往往被人忽視:
首先,營養過剩會導致人早熟。這和養豬時通過催肥來催熟肉豬是一個道理。
其次,睡眠有問題也會導致人早熟。人腦百會穴之下,雙眉之間,印堂之後,大腦深處一處地方,生物上稱作第三腦室,道家稱作天眼、上丹田(一說,眉間深一寸的地方叫明堂,深三寸的地方叫洞房,再往頭頂去三寸,就是上丹田泥丸宮),佛、梵家稱作識海、眉心輪。我們熟悉的下丘腦,就位於第三腦室斜向前下方的底面以及兩個側壁的下部。而第三腦室的後壁、頂面結合處還真是一顆“丹”來著,一個長5~8mm,寬3~5mm,重120~200mg的灰紅褐色橢圓形豆狀小體(一些資料寫為扁錐形小體),位於中腦前丘和丘腦之間,學名松果體、腦上腺。人從胚胎發育開始,松果體逐漸發達,至7歲後逐漸萎縮,成年後不斷有鈣鹽沉著,功能逐漸衰減。松果體和生物鍾、生理發育都有關,它主要分泌褪黑素,使人產生睡意,並直接和間接抑制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推遲性成熟。而松果體分泌褪黑素的多少,和睡眠時間、面部接受光照時間長短及強弱有關。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因鈕特人),女子初潮有的可晚至23歲,並且婦女大多在冬天停經,被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在冬天會經歷極夜,長時間沒有背景光照,松果體分泌褪黑素旺盛。所以現代社會物質享受過於豐富,導致睡眠時間短、光照時間長,以及睡眠時接受了背景光汙染,是現代社會兒童身體早熟的又一大原因。這和養雞場通過夜間光照催熟肉雞是一個道理。(注意:兒童切勿不遵醫囑服用褪黑素類藥物。松果體感受到血液中褪黑素濃度夠了,就會“開擺”,加速萎縮,嚴重的話會造成終身藥物依賴以及其他更嚴重的後果。另外,不要聽信江湖郎中方士“開天眼”的說法,去經常用光线照射兒童眉心/額頭/印堂,這樣很可能導致身體早熟。)(按照“以形補形”的說法,我建議多吃紅豆黑豆[迫真]。)
最後,個別種類的辣條等垃圾食品、食物中有微量雌激素類似物,會導致女生初潮提前、男生乳腺異常發育等問題。此外,一些塑料制品,以及打印超市小票等票據的特種油墨中也含有雌激素類似物及別的干擾素。這些信息大家應該多少有所耳聞,不像前兩條那樣,鮮為人知或常被忽視。事實上,被忽視的往往問題更嚴重,就像食物中過量的油、鹽、糖往往比食品添加劑更傷身體,大家卻很少關注(詳見拙作《雜談古籍中的“童男童女”(其一)》的結尾部分)。(比如相同高鈉含量的食物,一個是過量食鹽,一個是過量味精,前者其實比後者更危害健康一些。)
③身心割裂
正是只講以物化人,再加上物人雙標,所以導致了現代社會為數眾多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割裂:他們在身體、某些行為模式或某些思想觀念上是早熟的,而在整體心理心態、思維方式、三觀等方面上則又是晚熟的、幼稚的。這種未成年人,往往就會表現為“熊孩子”。
為什麼現代社會會有那麼多的“熊孩子”?其實在我之前,納博科夫在他的不朽名著《洛麗塔》中已經給出了他的答案——納博科夫的筆下,是這麼形容不入主人公法眼的“熊孩子”的:“一個討厭鬼。非常幼稚,活像妓女。”
為什麼說妓女是幼稚的?因為她們脫離了正常的家庭和社會生活,大部分人的三觀已經扭曲了,習慣了逢場作戲、言而無信、見鬼說鬼話,習慣了吵鬧輕浮、自由散漫、一擲千金,習慣了功利地追求物質享受和想象中的愛情,但又常在追求的過程中漫不經心,事事不用心、不走心。(當然,不否認也有出淤泥而不染者。)而“熊孩子”也是幼稚的:與正常家庭、社會的大人格格不入的三觀,全無規矩意識、自由散漫的內心,習慣了自私、破壞、浪費、“鬧著玩”。這既是一種幼稚的極致,也是一種成熟、世俗、功利、物欲的極致。深究塑成二者的深層原因,竟也是驚人的相似:都享受了物質上的溺愛和精神上的無愛。納博科夫不愧是一代大師,一眼看穿了“熊孩子”和妓女的異曲同工,令人不禁拍案叫絕。(以前我寫過文字,猜想“妓/伎”是由上古時的巫女來的。如果真是這樣,那妓女真得怪管仲還是誰把這個行當商業化了。因為在巫女時代,人們是懷著信仰前來的,要麼愛慕某個個體,要麼敬愛這個職業。結果一商業化,就用銅臭代替了愛和信仰了,雲巔的神女,變成了風塵的俗職、賤職。)
反過來想,現在許多家長,竟是把孩子用妓女一樣的方式在養,這才養出來這麼多的“熊孩子”。這麼做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孩子俗氣、煞氣太甚,沒有仙氣、靈氣,稍微有點追求的煉銅術士,都不會怎麼搭理“熊孩子”,於是不會被煉。不過,說不准也會遇到飢不擇食的。()
一個理想的蘿莉,她的思想可以成熟,也可以不成熟,但總是遠離幼稚俗氣和功利、煞氣的,動而不亂,靜而不呆;不僅物質上要有蘿莉的身體,而且要有“眉目間的某種靈動的神韻,言語間的某種引人憐愛的情調”(拙作《煉銅沉思錄》),仙氣、靈氣、稚氣、智氣完美地集於一身。而溫柔善良、乖巧懂事(也可以有些傻氣)、憐愛弱者或小動物,甚至展現出某種母性,這些屬性無疑可以將蘿莉和充滿俗氣、煞氣、自私、殘忍的熊孩子涇渭分明地區分開來,這便是為什麼二次元創作中,經常看到“善解人意的蘿莉”、“蘿莉媽媽”這種形象。
有人說,溫柔善良,乖巧懂事,以及母性等,這不是“成熟”嗎?所以很多二次元煉銅術士,原來喜歡的是蘿莉的身子配上成人的心智,所以不會三次元煉銅。醒醒,你怕不是把“成熟”和“真善美”給搞混了,默認越成熟越懂事越講真善美,你這是生活在童話世界吧?又或者你是主張“性本惡”的?那我建議先和主張“性本善”的朱熹打一架,看看你們誰對誰錯:
“孩提自幼良知發,此日心蒙尚未開。
既壯蒙開趨物欲,良心反喪亦哀哉。”
——宋代·朱熹《訓蒙絕句·良知》。
煉銅術士討厭的不是心智上稚氣未脫、不成熟,而是幼稚又過分俗氣、煞氣、功利、自私、破壞、浪費、胡亂、笨拙胡鬧的,和“真善美”不沾邊的熊孩子,明白了嗎?(至於最近流行的“雌小鬼”,則是被調教後變得誠實[確信]。)
四川話里,常用“肇”(常見詞肇事逃逸的肇)、“匪”(二字可作動詞、形容詞)來形容孩子瞎玩什麼東西;之於“熊孩子”無度、過分地瞎玩,則又要加一個字,說他在“哈肇”、“瓜肇”、“孽(到)肇”、“亂肇”、“亂匪”、“刑到刑到肇/匪”,人很“孽”;如果還很理直氣壯、凶巴巴氣狠狠的,那就不僅“孽”了,還“凶”、“歪”。熊孩子闖了禍賠錢,叫“賠耍檔”;回家挨打,叫“你自己刑到的”、“刑到刑到挨整”。
唉,進入現代後,像夜羊社作品那樣的,煉銅術士和蘿莉的時代其實已經基本成為歷史了。現在更常見的是,胡作非為的熊孩子,和引誘熊孩子一起色色的熊大人。悲哉,哀哉。
噫噓嚱!現代社會這片荒山野嶺,難覓蘿莉的芳影,唯見隨處生長著,身體、思想早熟早衰,心理、精神幼稚空虛脆弱的大人小孩——或者說巨嬰。這種煉銅術士的地獄,不知道何時才是個頭呀!
④越聰明的孩子越好色?
前些天一位海外的女煉銅術士說,以她的經驗而言,她發現其實外表、反應越聰明的蘿莉內心深處越好色。
我不知道她的樣本規模大小有多大,姑且作為一條客觀規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律呢?其實也不難解釋——聰明,就是學習(不單是學校課本學習)能力強,而最基礎的學習能力,就是記憶和聯想。一個聰明的蘿莉,可以很快由親吻、撫摸等親昵行為聯想到此時身心的愉悅感,以及回憶起以往的經歷;而不聰明的,很可能行為體驗與感覺、感情體驗有所割裂,這次的體驗和上次的有所割裂,等等。個人猜想,僅供參考。
這樣來看,中醫認為腎主水、性愛、智慧還是很有道理的。水映照萬物,正如記憶、模仿;水溝通起遼闊的地域,正如聯想、思念;水又受熱化汽,正如升華、發散。所以人體中管理水的腎,就和智慧、性愛有關。所以我“戀瞳”——喜歡水靈、水汪汪、勾人心魄的眼睛,也是很有道理的——聰明,原本的意思就是耳聰目明。
“瞳”字也是很有講究的,本身可能就源於人類和其他動物幼體的眼睛,所以《莊子·知北游》有一句“女(汝)瞳焉如新生之犢”(這里“瞳”一般翻譯成“懵懵懂懂,瞪著眼睛看的樣子”)。《靈樞經》說:“骨之精為瞳子。”下面注釋則說:“腎之精也。”“瞳”“童”相通,《史記》寫項羽“重瞳子”,《漢書》抄過去就成了“重童子”,不知道的還以為項羽孌童呢。()《神仙傳》:“李根兩目童子皆方。”注釋:“仙經雲:八百歲人童子方也。”所以看到瞳孔方的人,應該立刻報警,因為建國以後不許成精。()
我們常用“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活潑可愛”來形容聰明的孩子,可見煉銅(覺得孩子可愛)之心,人皆有之,只不過還分帶不帶性欲罷了。
⑤“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已故學者李學勤談現代社會教育問題:
■:看來您的成長經歷確實很獨特,您不是像大多數人那樣通過學校培養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然後參加工作的。這個經歷對當代青年有什麼啟示呢?
●:如果說我的經歷對當代青年有什麼幫助的話,我可以說一點,就是那時候的學習沒有什麼功利的目的。前幾年《科學時報》記者訪問我,問我對當前教育有什麼看法。我說,當前教育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功利化,而科學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功利化,功利化不可能有真正的發明創造。我那時候是一個小孩,一個窮學生,可是我沒有想過學什麼東西可以賺錢。那時的生活條件比現在差遠了。那時我買書只能買舊書,不敢買新書。我老到舊書店、舊書攤去,書店的人都認識我,到今天我和中國書店也還有很好的聯系。因為我小時候就和舊書打交道。我不但買書而且賣書,經常是買了賣,賣了買,有時候不吃飯也要買書。當時喜歡科學,想當個科學家,可是腦子里沒有功利的想法,完全是憑興趣。如果說從功利的角度出發,我為什麼要搞這個?這是最不能掙錢的行當了。如果有功利的目的,就不會在科學上做出成績。不知你同意不同意我的這種看法?(現在)小孩從幼兒園開始就培養功利化思想。從小就要考慮找一個好幼兒園,才能上好小學,上好小學才能上好中學、上好大學,一直到研究生畢業,然後出國,然後掙錢。你想他哪有精力去考慮科學創造的問題?
《尚書·周書·無逸》: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網絡上的翻譯:
“周公說:“啊!君子在位,切不可貪圖享樂。要先了解耕種收獲的艱難,如此處在逸樂的境地,就會知道老百姓的艱辛了。看那些百姓,他們的父母勤勞地耕種收獲,他們的兒子卻不知道耕種收獲的艱難,便安逸的享受起來。時間久了,行為就會十分放肆,於是就輕視侮慢他們的父母說:‘年紀大的人什麼都不懂。’””
《孟子》: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淳於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孟子曰:“禮也。”
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看過這些文言文,或許你已經明白:如何減少熊孩子的產生?只能想辦法打破物質條件越好,人的內心越易產生逸豫、驕奢、放縱、物欲橫流、忘憂無度等思想精神的一般規律。至於這辦法,自然不能僅僅是“以物化人”,還要“以心感人”。
唯物主義和科學的發展,實在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好的一面,它們改善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並破除了不計其數的不科學迷信。壞的一面,它們令我們的憂患之心、敬畏之心消失得太快,忘憂無度之心日益驕固,已經超過了科學進步、科技發展的速度——曾有學者感慨:二戰後,由於核武器、計算機等東西的誕生,人們總是習慣想象到了二十一世紀初,人類的生活將會多麼美好。現在來看,當時那些幻想、暢想、科幻描繪未來的文字,大部分都過於超前、樂觀了。現實並不是上個世紀科幻小說所寫的那樣樂觀,人類還沒有殖民其他星球,獲得無限空間、資源,沒有發展出可控核聚變技術,獲得無限能源,更沒有發展出時間旅行技術,獲得無限時間,甚至連人造子宮都沒有走出實驗室階段,還有些遙遙無期。然而,人類似乎已經被資本主義、唯物主義、樂觀主義、科技、科幻等工具給寵壞了,忘憂無度的想法已經占據了大部分人的大腦。
我們人人都知道“暴秦”不對,現在,卻人人都成了“暴秦”。“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則火不止。”(《戰國策》)以物事欲,亦如抱薪救火也。“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心無仁愛、憂患、敬畏,所以人人都成了統治、暴虐萬物的熊孩子、暴君。按2017年的開采速度,中國的石油還能采18年,天然氣還能采41年,頁岩氣也大概率百年之內耗盡,看那時候還怎麼“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吧,呵呵。(出土秦簡中反映出的秦國、秦朝暴政:
https://mp.weixin.qq.com/s/762i75LrgyBT8tnK4MJ0Ag)
當然,我相信科學科技的發展不至於讓人類因為耗盡了某一種資源而滅絕,但有些損失將是無法挽回的。寫有甲骨文的商代甲骨,被當作中藥“龍骨”吃了上千年,還好沒有吃完。而那石油、天然氣、煤炭,難道不是遠古的生物變的?將來的人類無法還原地球歷史的真相,會不會怪現在的我們呢?這還只是將化石能源用盡,可能造成的損失之一。
而這個時代,人類為何總是在用歌曲、文字歌頌著男女(或同性戀)愛情?難道人類已經沒有別的愛、敬畏的寄托了嗎?固然,“食、色性也”,但只有這兩者值得被歌頌,而其他的精神、信仰都是虛無嗎?自然呢?宇宙呢?未來呢?哦,對呀,子孫後代都沒有了,“哪管我死後洪水滔天”呢?妙呀。
《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判詞的最後一首,是秦可卿的判詞: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這詞放在書中,自然是寄寓了秦可卿的命運:天生風流可愛多情,勾起了榮國府里自己的小叔子賈寶玉、寧國府里自己的公公賈珍的淫心。(後面曹雪芹用秦可卿貼身丫鬟自殺,暗示她也是不從賈珍而自殺的,並非對外宣稱的病故。)但我不妨“過度解讀”一下此詞:
前兩句,其實是說感情發展的一般規律,情到深處,不能自拔,就會變為淫,或意淫,或真淫。(發癲:為何我的手中常含白濁?因為我愛蘿莉愛得深沉。())至於後兩句,則是組織、集體、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人們總說,樂極生悲,盛極而衰,而這一切的根源,果真是繁榮興旺的“物”嗎?不,其實是人們被繁榮興旺的“物”所滋生、助長出來的,安寧享樂、忘憂無度的“心”。只嘆世人不能馭心馭欲,所以屢屢為物誘惑,重蹈覆轍。生產力、生產關系的發展,能讓大家的思想覺悟、道德修養,都達到馭心馭欲的水平嗎?不能的話,遲早會滋生出官僚主義、享樂主義、不知節制的思想,還是沒有打破人亡政息、盛極而衰的歷史周期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大家都是熊孩子、熊大人、暴君的話,那就等著樂極生悲吧。到了那一天,一切有為法,皆為幻夢泡影,皆大歡喜。到了那一天,大家心中的兩個孩子,“善”孩子的哭泣聲中,“惡”孩子的獰笑,格外刺耳而悅耳。畢竟,熊孩子只有挨揍哭泣的時候,才和蘿莉比較像呀。(我就是帶惡人,想不到吧?)
2022年10月20日~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