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玄幻 煉銅的文史哲研究合集

第29章 煉銅癖是一種精神或心理疾病嗎?

  煉銅癖是一種精神或心理疾病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許應該看看隔壁的“同性戀”是什麼情況。

  

   同性戀和煉銅,正好是兩個歷史軌跡相反的xp,一個低開高走,一個高開低走:

  

   同性戀一開始在古代是非常禁忌的,很多時候只能以“孌童”形式存在,即男同性戀煉銅,找像女子的年少、年輕男子或男孩,借煉銅之名行男同之實。女同性戀更慘,民間俗話說“姐妹磨逼,天打雷劈”,很多大家族的族規家法都嚴懲女同。到了近古時,逐漸松動,所以明清時的醫書會寫,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就是搞男同,“谷道”(直腸)是傷陽的——其實真正的原因,大概是男同不怎麼給妻子“交公糧”。到了今天,許多西方國家又開始推動同性戀合法化、正常化——同性戀不僅合法,而且是正常人。其實西方人一開始也是很忌諱同性戀的,所以中世紀時,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教世界互相罵對方禁同性戀不徹底、搞同性戀——現在不會了,現在改成罵對方煉銅了。

  

   煉銅,我之前寫過多篇文章分析,這里再簡單總結一下。一開始大概只有一些原始宗教信仰上的禁忌,而後伴隨信仰發展,禁忌漸多。在中國,科舉制確立(隋唐)並興盛(宋)後,士大夫們逐漸晚婚晚育,婚齡推遲了,但還是習慣納年輕小妾,妾的平均婚齡肯定比正妻低很多;社會底層,比較兩極分化,但越到後面,晚婚晚育越主流。在西方,則是用錢說話,有錢或有父母同意(即父母資助),你就可以像貴族一般,有選擇早婚早育或晚婚晚育的自由;沒錢的話,那就努力賺錢賺夠“贖身費”,晚婚晚育吧。無論中國還是西方,都因為工業化後,普通人平均受教育年齡的增長,而徹底否定了與此矛盾的早婚早育。到現在,煉銅儼然已經成了“十惡不赦”之罪了。

  

   二者一盛一衰之間,不僅反映了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也反映了人們思想深處的某種轉變——古代,講陰陽調和,所以同性戀就是絕對“傷天害理”的,而煉銅只要有個度、合乎規矩,就不算“傷天害理”。現代,則講“科學”,說古人罵同性戀“傷天害理”是“不科學”的,而我們現代人罵煉銅癖就“科學”得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未成年人,尤指少女結婚生育,對其健康會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妨礙其學業,導致其經濟自立也受到局限。”(維基百科)——看到沒有,教育、經濟都還是其次的,我們不是為了教育、經濟這些理由就壓抑人性,關鍵是,會傷害身心健康,是“不科學”的。

  

   於是可以推出,古時候的人都是身心不健康的病態、心理變態的傻瓜或瘋子、狂人,那自然大大不如現代人。那自然,“崇古尚賢”是錯誤的,只能“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了。而且,是我們西方人先工業化、先反對煉銅的,所以該改成“還看今朝之西方”。

  

   古人真的不知道反思、不懂科學嗎?恰恰相反,是知道的。看過我以往文字的朋友就知道,東晉時《小品方》已經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那種離譜的婚齡是有害健康的,所以後來才有歐陽修的“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留著待春深。十四五,閒抱琵琶尋。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不反對煉銅,只反對早於十四五的婚姻。

  

   於是我們大致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煉銅癖(喜歡低於18周歲的)是一種精神或心理疾病,但只是現代社會意義上的。如果將來,人們的受教育方式方法變了,不用讀那麼多年的書了,或許喜歡十四五的也不算煉銅癖了。再有,如果科技發達了,人無法輕易傷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了,那麼喜歡更小的、娶更小的也沒有問題了。那麼這個罪名,最終就煙消雲散了。

  

   作為一名現代社會意義上的病人,我只能“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小窗幽記》)了。不知道能不能活著,“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桃花扇》)

  

   2022年9月4日、5日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