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玄幻 煉銅的文史哲研究合集

第27章 古人“煉銅”相關的一些詩詞(其一)

  古人“煉銅”相關的一些詩詞(其一)

  

   推薦BGM:

   【【蘭音】本色,開口就是遮不住的嫵媚~-嗶哩嗶哩】 https://b23.tv/Jb2LkTd

   【『 嘆 』又土又仙又澀,國風越南神曲翻唱-嗶哩嗶哩】 https://b23.tv/yvDUKLg

  

   好久沒有正兒八經寫點關於“煉銅”的文字了,我的老讀者大概已經罵我“不務正業”很久了。今天我假裝反省了一下,下面就隨便摘抄一些“煉銅”相關的古詩詞分析。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唐代 杜牧《贈別二首·其一》

  

   贈別二首,是杜牧出遠門前寫給自己揚州城里相好的歌伎的,所以後兩句夸她揚州第一可愛,別人就算有珠簾的映襯都不如她。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江湖 一作:江南;纖細 一作:腸斷)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唐代 杜牧《遣懷》

  

   這兩首詩估計讀過中學的朋友都聽說過,應該也沒有特別難懂的地方,就不詳細講解了。最多提醒大家去找豆蔻花的圖片來看看。下面來看杜牧的另一篇帶序的長詩: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來樂藉中。後一歲,公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藉中。後二年,沈著作述師以雙鬟納之。又二歲,余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序言的解說放在詩後。)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鳳尾剛發芽,蓮花還含苞。)

   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好家伙,個人專場演唱會。)

   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害羞,客人都來齊了,還在後台踟躕。)

   吳娃起引贊,低徊映長裾。(吳地少女起身引你上台,還害羞、猶豫地掩長袖半遮面。)

   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雙鬟高低正合適,青羅短襖正合身。)

   盼盼下垂袖,一聲雛鳳呼。(明眸顧盼間垂下雙袖,歌喉一亮就像雛鳳啼呼。)

   繁弦迸關紐,塞管引園蘆。

   眾音不能逐,裊裊穿雲衢。(上文的一切樂聲都趕不上你歌聲的水准,裊裊余音直透雲間的天上宮闕。)

   主公再三嘆,謂之天下殊。

   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東湖。

   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

   玉質隨月滿,艷態逐春舒。

   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

   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

   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塵土,樽前且歡娛。(上文的身外事任它塵起塵落,一心在酒樽前權且歡歌,娛人娛己。)

   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飄逸歌聲引來我等仙客[文人雅士]聚在你身邊,寫出的詩賦風致蓋過了司馬相如。)

   聘之碧瑤佩,載以紫雲車。(寫被贖出嫁)

   洞閒水聲遠,月高蟾影孤。(出嫁後的寂寞)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那以後也沒過幾年,就散盡了我等高陽酒徒。)

   洛陽重相見,綽綽為當壚。(當壚,指賣酒,卓文君當壚賣酒)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奇怪我為什麼事而苦惱,年紀輕輕就白了胡須。)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曾經同游的朋輩現在還在(聯系/在世)嗎?失意落拓的日子還好過、不以為意嗎?)

   門館慟哭後,水雲愁景初。(據下文“衰柳”判斷,“景初”應當是指初秋草木蕭條的愁景。)

   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

   ——唐代 杜牧《張好好詩》

  

   大概背景故事就是:杜牧在大和(注:唐文宗年號,也作“太和”。可能是寫作“大和”,讀作“太和”,官方取“滿遭損,謙受益”之意,故意少寫一點)三年,已故吏部侍郎沈公擔任江西觀察使時,在沈公手下當幕僚(僚佐)。(吏部沈公:沈傳師,字子言,吳(今江蘇蘇州)人,大和(太和)二年以尚書右丞出為江西觀察使,曾召杜牧為幕僚。大和(太和)九年死於吏部侍郎任上,故稱“吏部沈公”。)張好好這年十三歲,剛剛因為善於歌舞被招入樂籍中。(古代官伎內部也有等級之分,歌舞伎[歌舞表演]、樂伎[奏樂]等藝伎地位比非藝伎高,和男性高級樂工、樂師一樣,有特殊的戶籍樂籍,屬於“賤籍”中地位最高的“巫醫樂師”一類,“百工”次之。)一年後,沈公出鎮宣城,(因為喜愛好好,)又把她的樂籍改到了宣城。又過了兩年(約大和六年),沈公的弟弟,著作郎沈述師將好好以雙鬟(雙鬟為多義詞,一般認為此處指“千金高價”,典出漢代辛延年《羽林郎》詩:“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納為姬妾。(伎妓相通,同種職業,強調賣春時寫作妓,強調表演時寫作伎。官伎像私伎一樣,可以賣春(如果招待業務繁忙且收入富裕,也可以不賣),官員也可以像贖買私伎一樣贖買官伎。但官員和未“退休”的官伎只能有官方往來,比如官府辦招待會、歌舞晚會的時候說兩句話,二者產生性交易、淫亂、私通關系是大忌。所以一般沒後台的官員還不敢贖買官伎,怕被政敵汙告在贖買前有私通行為,反倒害了官伎和自己——官伎會被嚴刑逼供,自己也會被停職調查。所以官伎較少嫁給官員,像白居易《琵琶行》中那樣“老大嫁作商人婦”或者妾的情況更多。這里杜牧大概也喜歡張好好,但後台不夠硬,可能錢也不夠,不敢贖買,最後被手眼通天的沈家拿下了。)(大和七年,沈公升任吏部侍郎,動身回京,宣城沈府的僚屬、藝伎等人各奔前程。這年張好好十七八歲,沈氏兄弟喜新厭舊,沒有將她帶走。)兩年多以後(大和八年或九年),杜牧重逢張好好,才知道“老大”的她早已被薄情好色的丈夫拋棄,現在在洛陽東城當壚賣酒。沈公死於大和九年,故此詩應當寫於大和九年。

  

   附:“雙鬟”的幾種常見意思:

   ①舊時女子及笄(女子成年禮,從唐代開始一般是十五歲舉行)前的發型,相當於是年幼兒童的“總角”頭發長長了以後,盤了一下,兩側各一個環狀發髻,可以參考“總角”。因此,也將這個發型用來指代女童或年輕女子、少女。

   ②婢女一般也是這個發型,所以也指婢女。

   ③指千金高價,典故見上文。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

   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

   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閒抱琵琶尋。

   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

   何況到如今。

   (鶯嫌 一作:鶯憐;留著 一作:留取)

   ——宋代 歐陽修《望江南·江南柳》

  

   這首詞歷來有多種解讀,我的解讀是——上闋:借物喻人,歐陽修幾年前遇到一個可愛的蘿莉,不忍心傷害到她幼小的心靈和身體,沒提納她為妾的事。下闋:幾年之後,算著應該有十四五了,於是歐陽修又“回訪”過去了,說自己“早有此意”。

  

   錢唐家家重生女,自小無人識機杼。

   教成歌舞十二三,花燕身材柳鶯語。

   去年學得琵琶成,今年學得彈秦箏。

   豪家亟替明珠斛,來換綠珠入金谷。

   啟行小女肩輿來,親情送別羅酒杯。

   拜辭父母登車去,歡喜出門不回顧。

   新恩無復雉將雛,兒意亦忘鴉反哺。

   阿婆八十位送門,自憐終身無阿孫。

   笑言阿婆不須泣,舟子乘潮渡江急。

   ——宋代 姚勉《錢唐吟》

  

   揚州錢唐(塘)一帶的地方風俗,家家戶戶重視生女兒,十二三歲學成歌舞,賣給官府當官伎,或者賣給有錢有勢的豪門、風月場當私伎。尤其是賣給豪門最“皆大歡喜”,家人得的錢最多,女兒也開心、得意自己進了豪門。

  

   我家江之右,桀構龍洲南。

   裁衣並織素,自年十二三。

   箜篌不足理,詩書乃所湛。

   時有夸毗女,投帨來相參。

   越白面黯黯,楚娃耳耽耽。

   縮爾謝娥遁,靦然西施慚。

   我有玉跳脫,結腕固相堪。

   我有金爵釵,頭上雲鬖鬖。

   庸人多外悅,君子或內探。

   不幸入無鹽,媒氏叢戲談。

   撫膺空長息,乾坤失泓㴠。

   ——明代 徐威《美女篇》

  

   寫一位美人注重內在美,有時候疏於打扮了一些,被媒婆們戲稱為“無鹽女”。(戰國時齊國一位貌丑而賢德的女子[後世民間傳說她名叫鍾無鹽(艷),但古籍上只有“無鹽女”],給齊宣王進諫,被封為無鹽君、王後。)

  

  

   琵琶絕藝。年紀都來十一二。

   撥弄麼(幺)弦。未解將心指下傳。

   主人瞋小。欲向東風先醉倒。

   已屬君家。且更從容等待他。

   ——宋代 蘇軾《減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

  

   蘇軾勸朋友調教自己家的琵琶樂伎不要生氣,不要急於求成,畢竟年紀小,不能通過音樂傳達自己的心意情感很正常。已經是你家私伎,來日方長,慢慢等她學會吧。

  

   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

   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裊裊,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

   正是愁時候。

   尋花載酒。肯落誰人後。

   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

   心期得處,每自不由人,長亭柳。君知否。

   千里猶回首。

   ——宋代 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妓陳湘》

  

   這首詞上闋下闋都在化用杜牧的典故。上闋不用多說,下闋是什麼典故呢?傳說杜牧曾經和一名女子約定五年後要娶她,結果他重返故地晚了五年。十年後,這名女子已經嫁人三年,生了一群孩子了,杜牧於是寫了《嘆花》: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後來就用“綠葉成陰”代指與意中人無緣,對方都結婚生子了。

  

   2022年8月30日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