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國無雙】天下歸心·上卷
[chapter:──三國無雙同人·《天下歸心》·魏軍陣營·曹操中心──]\r
\r
\r
作者有話說:\r
\r
※有一些NC17的描寫。\r
※女性向,耽美。\r
※基本以《真·三國無雙》游戲為藍本。但也參照了《三國志》系列游戲,以及《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歷史。\r
※各種不靠譜的自我發揮,胡亂妄想。\r
※所以說基本就是想到哪兒算哪兒的寫法。\r
※不要討論歷史真實性啦……\r
※人物各種OOC好無奈!\r
※以上有任何一條不喜歡都請勿閱讀。\r
※更新之後補上了注解。\r
\r
[newpage]\r
[chapter:一,夏侯惇•老驥伏櫪]\r
是晨曦還是黃昏的陽光,透過窗櫳照在臉上。\r
蒙蒙頓頓從夢中醒來,一時難辨現世。這是何年何月何地?明明前一刻還在繁華似錦的許昌,自己正拉著那頑劣的少年,一般正經地發誓:「今後願為孟德手中之刃。掃盡亂臣賊子,匡扶漢室,使天下百姓安享太平!」\r
甚至沒能來得及說完呀。那叫做曹操的少年,哈哈大笑不以為意,不知急著去搞什麼惡作劇。他來不及告訴他,自己真的相信他會名留青史,會位極人臣,甚至可能勝過那四世三公的袁家……什麼都有可能,但絕不可能默默無名終此一生。絕對不會。\r
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r
夏侯惇看到身邊沉睡的人。他的孟德也已經蒼老了,早不是可以任意熬夜飲酒縱情的年紀。可該人任性幾十年,已成習慣。過後一睡半天,醒來鬧著嚷頭疼時才曉得咕噥兩句「下回改過」,一邊找大夫百般刁難,一邊還忙著嘴硬「難道殺了華佗,天下再無良醫」。\r
好不容易折騰好了。等真到下次,依然如故。\r
當初的那個少年仍殘留在骨縫中,魂靈里。蓄起胡須,身著朝服,也一樣改變不了。\r
為合漢室丞相的威嚴,曹操平日所著衣物、戰袍都在肩、胸處下了功夫。不求華麗奪目,只求彰顯雄姿。\r
得到衣飾褪盡只剩單衣時,才覺出真相。這站在朝堂之上仿佛無比偉岸的身軀,實際比夏侯惇矮了一個頭。長年征戰練出的肌肉仍在,但也不比當年了。\r
這蒼老、瘦小,又疲憊的男人。夏侯惇撫摸他的發,莫名地,竟覺得有些可憐。\r
其實甚荒唐。天下可稱英雄者眾,或力能舉鼎,或智勇雙全。無一人能在他眼前,說一聲「可憐」。\r
他不是英雄。他是這滔滔亂世中真正的霸王。那些累累的傷疤,一處處都是他霸業的烙印。飛將呂布,不過刀下亡魂。武聖關羽,麥城戰死後頭顱被送至他眼前。西涼錦馬超,被攆得一路投奔蜀漢。哪怕江東虎子孫仲謀,赤壁大勝,轉回頭還不得不稱他一聲丞相。\r
在最初的最初,沒有人能想到如今吧。哪怕夏侯惇,甚至曹操本人,都料不到。那個頑劣到討厭的阿瞞,直如鳳凰,用一雙燃燒著雄心的眼,震懾了整個天下。\r
不是沒有代價的。夏侯惇親眼看見過,徐州討陶謙,戰呂布,多少次九死一生?若非上天眷顧,而今霸王早成枯骨。\r
還有,宛城。\r
\r
[newpage]\r
[chapter:二,典韋•宛城燃燒]\r
主公曹操吩咐,諸將盡可自便。非軍務要事不得擾。\r
言下之意,是讓眾人不要惹嫌。新納美人鄒氏,正恨春宵苦短,盼能醉死溫柔鄉。其余一切都是不識相的廢話。\r
暗示得太明白,反而有心規勸的人都開不了口。公子曹昂無奈,連夏侯惇也拗不過,自覺請命往西營查防。\r
只有典韋,始終不去。如鐵柱般守住曹操房門,寸步不離。\r
「主公在此地,是身在敵城。典韋身為侍衛,當隨護主公左右。」他的道理,簡單又直接。\r
曹操笑個不停,只當他是榆木腦袋。\r
宛城自降伏以來,夜夜酒宴狂歡。太守張繡心甘情願將所蓄金銀取來換了美酒佳釀,任由曹操麾下將士饕餮糟踐,沒有半句怨言。卑躬屈膝,姿態低到塵埃里。連嬸嬸鄒氏都奉上取悅討好,懦弱得像團面。他敢干什麼?\r
「張繡已是敗軍之將,何足為懼?」曹操打發他,「不要學元讓一樣,死板羅嗦。快走。」\r
「夏侯將軍是為主公好。」他固執地,一步不讓。\r
終究逼得曹操著了惱,大袖一拂:「也罷,隨你!」\r
轉身入內,迫不及待去會他的軟香玉,解語花。\r
典韋在門外,一時也是有點手足無措。\r
閉鎖了房門,仍是鎖不住那滿室春意。\r
叮鈴一聲,是衣帶犀比[1]落了地。是他解了戰袍嗎?嚇得鄒氏失手跌了琵琶,絲弦俱斷。\r
腳步聲凌亂,她急急地回避,卻又被他叫住。\r
「你知吾是何人?」\r
「是費亭侯,曹司空。」她顫顫地出聲。金簪珠珥微響,可知是她仰起頭,任由他的手從雙唇一路撫摸至領口。\r
不敢推拒。這雙手拈著她的命,宛城所有百姓的命。他居然問她:「長夜寂寞,可願共枕席?」已是給她天大的面子了吧。\r
她在他懷里,窸窸窣窣地寬衣解帶,又忍不住求他:「大人……可否熄了燈火?」\r
他不肯:「目不能見,豈不無趣。」\r
於是她終於委身入懷,婉轉承歡。將這些歲月里攢下的熱情盡情潑灑,他給她最好的借口。\r
淫聲浪語,調笑嬌喘,聲聲相疊,勾畫出一幅活春宮。因看不到,只憑遐想,更覺撩人。\r
典韋只恨自己耳聰目明,聽見的太多。\r
滿床的絲緞錦繡,摩擦作響。有節律的,九短一長,又變成三長一短。鄒氏一聲聲喚著,越來越綿軟甜膩。\r
間中夾雜著他粗重的喘息,低笑。他分心去挑揀書中典故,贊她的美與音律精妙,可見仍游刃有余,尚未丟盔棄甲。\r
欲仙欲死,大概不外如是。\r
\r
貪歡居然貪足十余晌。從宛城宮殿轉到營地,等於進了自家領土,更加放心縱情。除餐飲洗漱外,索性營帳都不出一步。小小方寸地,儼然已是天堂。不願再聞凡塵消息,任何人、事來報,皆一律打回或交由該處自理。\r
連曹昂、曹丕也一視同仁。夏侯惇看不過,親自來替侄子叫門,也是一樣吃了閉門羹。氣得索性從此不來,由著他荒淫無度去。\r
連典韋也覺得漸漸變成一種折磨。\r
移居營地,典韋不必再站崗守衛。但奈何原本營帳就安排在曹操左右,不過隔了幾層布幔。該聽見的一樣不缺,還是能聽見。\r
說不清何時起,典韋腦海中那營帳里的春色愈來愈逼真可見。\r
鄒氏是模糊的,大概因典韋本就未曾看清過她。清晰的是主公曹操,那不高大卻精悍的身體,一層層脫去了外袍,里襯,中衣……肌膚應當是微深的,像揉進了疆場上的陽光與風沙。肌肉舒展繃緊,如一頭光裸的獸,在嬌美的女體上聳動。時間久了,便微微地泛起一層薄汗……摸上去大概是懊熱的吧。\r
典韋在想象中一處一處地填補細節。主帳中顛鸞倒鳳,他另居一帳相陪,也如親臨現場……典韋苦笑。終日沒有正經差事,又不必上戰場殺敵,才閒得生出這些胡思亂想。\r
最後典韋還是聽了主公的安排。盡情飲酒作樂,淹死了腦袋里的酒蟲,也就沒有那麼多雜念。只知一醉入夢,醒來又是原來那個簡單,忠心,勇猛,無畏的鐵漢。\r
\r
直到那命中注定一天。\r
他與胡車兒拼酒,斗足八百回合,滾倒在地酣睡如泥。醒來時不辨所在,只混混沌沌覺著有蹊蹺。伸手去摸自己的雙戟,卻摸了個空。\r
霎那間酒醒大半。\r
遠遠地,金戈鐵馬動地來,趁夜色襲至營寨門前。那是張繡的軍隊,裝做挪營操練,卻殺了個回馬槍。\r
他隱約聽見張繡的狂呼:「直取主帳,誅殺曹賊!」\r
一呼百應,千應,萬應。軍營外影影綽綽,全是敵軍人馬在如墨的夜色中蠢動。\r
典韋跳起來衝出去。\r
\r
他不曾想自己竟在這樣的機緣下,進得主公營帳。\r
曹操被驚擾了,來不及做遮掩。冠冕已卸,錦袍委地。他赤身披發地自鄒氏股間徐徐而退,空留一片糊塗狼藉。\r
鄒氏頰上紅潮未退,嬌羞無力地臥著,玉腿尚且搭在他臂上,護不住那牡丹綻開處的春色。\r
正是雲雨方歇的模樣。典韋一頭撞見了他最原本的面貌,和最原始的欲望。如典韋所想,他恰似一頭光裸的獸。\r
曹操回首蹙眉瞪視,在將怒未怒之間,也聽見了外面的吵嚷。\r
來不及細想。典韋拾起長袍,將他裹住:「張繡作反,已帶軍殺至營前。主公請速速離開。」\r
「張繡?」他也錯愕。匆匆下床,向外張望。\r
掀起帳幔,只覺得強光刺眼。\r
那是火光在躍動。混雜著干草味、硫磺味,辛辣嗆鼻。\r
什麼時候燃起這樣潑天蓋地的大火?將黑夜都映成白晝。借助風勢亂卷火舌,四面吞噬。\r
這是早有准備,絲毫不留退路了。只想取他性命,其余在所不計。\r
烈焰之中,曹營兵士已是一片散沙。方才沉浸在酒後夢鄉,忽又面對刀光劍影,人人驚慌失措。張繡麾下精銳騎兵幾次衝殺,將曹軍趕得四下分散躲避。步兵持大盾長戈緊跟圍堵,以多戰少,如群狼分肉,眨眼間已殺得遍地橫屍。\r
曹操唯獨看見曹昂。乘著寶駒絕影在敵軍中進出,欺重甲不便,幾番擾亂救下那些被困的將士。將之略加整頓,再率他們去救旁人。一來二去,將敵軍先鋒牢牢纏住,使其不能近主帳。\r
這是勇,也是仁。可惜他救得再多人命,卻救不了整個戰局。眼看兵敗如山倒,無力回天。\r
曹操在帳幔前,呆立如石柱。\r
典韋與鄒氏都得機會,可以細看他神態,揣摩心意。鄒氏怕他怒極而起殺心。典韋卻不太清楚自己究竟想揣摩什麼。他只看到那雙光裸的腿,在長袍下半遮半掩。內側一絲濁白漿液蜿蜒滑落,是他方才雲雨盡歡的殘證。\r
沒來由的,在這生死難卜的一刻,面對著人間修羅場,典韋卻想去親吻那雙腿。\r
不,不僅僅是腿。還有背,脖頸,指尖掌心,胸膛,小腹……他突然無比地遺憾,未曾有過更多的親近。\r
\r
典韋自認是個粗人,原本也不過市井莽夫,後來從戎,無非想在這亂世中靠武力混口飯吃。天下將如何?與我何干。\r
直到遇見曹操,一切才變得不同。\r
「帝、王之道在仁,而今亂世當以戰止戰,唯霸道可取。」曹操的話典韋並不完全懂得,但依稀覺得那是對的。烽火硝煙的年頭,百業不興,連年飢荒。袁家領地內已是在人吃人。而曹操,卻早早在轄區內安頓流民百姓,分配土地,鼓勵耕織,蓄存軍資。稅雖重,也是用在軍餉上,百姓可以安居樂業,總好過易子相食[2]。\r
若曹公得天下,那一定會是個太平盛世吧。\r
典韋不喜歡務農,私心總想著搞一門新行當──幫人運送貨物、活物甚至活人。護送精明的富商各地尋找商機,替年輕姑娘送一樣信物給遠方的情郎,自南方帶回奇花異果的種子給北地的果農……有點荒唐可笑吧。因戰亂,太多人背井離鄉只是為逃難。一座座的城,失去了太多本來美好的事物。\r
典韋曾在酒後向曹操胡言:「我就想,若能南北相通,每個想看看這個天下的年輕人都盡可以如願,那就最好了。」\r
「好!日後九州一統,便修南北交通。讓那些黃毛小子都見見這江山的秀麗!」曹操答以亂語。醉中高舉杯盞敬明月,胡亂吟唱,「天地廣袤,雨雪其霏。兕居虎諸,率彼曠野。憐我世人,適彼十畝。赳赳武夫,攜手同行。有棧之車,行彼周道。」[3]\r
許昌的朦朧月色中,典韋依稀看見了曹操所描繪的未來。那將是一個自由而豁達的時代,有夢想,有無限可能,生機勃勃。\r
那是典韋所能想象的,最美好的世界。\r
\r
「惡來,殺出去。」\r
典韋從記憶中跌回現實。\r
曹操憤恨難抑:「張繡小人,吾不曾令其質子[4],故有恃無恐!今日若天不收吾,他日必殺張繡!」\r
火牆之後又有兵馬,軍隊已是潰散不能調度。夏侯惇在西營,多早晚才能趕來?僅有曹昂與自己,尚堪一戰。\r
這是要以一擋千百。斷沒有活命之理。\r
「主公恕罪。」典韋向他深深揖讓。猛地起身將他扳倒,橫抱在懷,衝出營帳去。\r
「惡來!」他又驚又惱,「這是作甚?放開!」\r
「你不會死的。」典韋將那矮小的身軀緊緊抱住。將自己當成他的鎧甲,擋開那些火舌。「你絕不會死在這里。」\r
不稱主公,而呼「你」。這是僭越了──然而沒關系。典韋在心里自我原諒。衝過層層烈焰,典韋放肆地感覺著那薄衣下溫熱的裸體。\r
平定天下,一統九州。這浩渺天地,芸芸眾生的未來,重逾千鈞。若世間再無曹操,又有誰人可托?\r
千言萬語哽在喉頭,典韋恨不能將自己的心緒烙進他的骨血里。\r
就算有些冒犯,也不要緊的吧?\r
自己就將為他死了呀。\r
「抱緊我,別松手。」典韋吩咐。\r
他依言,雙臂攬住典韋的頸。緊貼著他厚實的胸膛,呼吸全噴灑在典韋的耳根。\r
典韋看准與曹昂交鋒的一隊騎兵。獅吼一聲,拔足奔去,以肩頭之力撞上當先的戰馬。\r
騎手措手不及,連人帶馬滾倒在地。曹昂機敏,手起刀落,將騎手斬殺。余者一擁而上,以長槍逼住敵軍,不准靠近。\r
典韋猛扯韁繩,拖戰馬起身站穩,又將曹操捧上馬背。\r
「此處有典韋殿後,主公帶上公子,快走!」\r
「惡來聽著!使兵士隨護,大盾在前,長槍次之。兩刻後,沿小路退往舞陰!」他豪氣不減,吩咐停當,便再不遲疑。「子修(曹昂),走!」\r
曹昂打馬上前。父子一前一後,飛馳而去。\r
殘余將士不必吩咐,自行聚成一隊,死死封住通路。\r
典韋一馬當先,拾起地上一雙大斧,劈向當先兩名敵軍騎兵。開山之力削去駿馬半邊頭顱,不等馬兒倒地,又劈斷騎兵脖頸。\r
兔起鶻落,鮮血潑地。\r
「誰來試試這開山斧?」典韋手持大斧,俾倪四方。\r
勇猛至此,敵軍也膽寒。一時間無人上前。\r
張繡在眾軍士之後,忙著動員:「怕甚麼?誰可殺了典韋,斬下曹賊頭顱,必有重賞!」\r
「就憑你們?」\r
典韋大笑。只身殺入敵陣,如虎入羊群。戰斧飛舞,所到之處咔咔之聲不絕──那是利器劈進骨頭里的脆響。人頭紛紛滾落,鮮血飛濺,浸透他的發須、衣襟。像戲台上的塗了紅臉的鬼,在修羅地獄中咆哮。\r
「張繡何在!快來嘗我一斧!」\r
張繡怎敢上前?速速將另一隊人馬調來,又指揮陣前士兵讓開。\r
兩隊神射手,強弓硬弩拉滿了弦,指住典韋一人。\r
典韋來不及覓地藏身,張繡已經下令:「齊射!」\r
霎時間,萬箭齊發,矢落如雨。\r
不能退。兩刻遠不夠。他要拖得更久,拖到主公安然抵達舞陰。\r
這是他最後的武勇,亦是最後的舞台。才不會如此輕易落幕。\r
典韋迎著箭雨,衝上去。火光映照那張惡鬼一般的臉,只有嘴角略略上彎,是一個未成形的微笑。\r
他並無遺憾。\r
\r
[1] 犀比:又叫帶鈎,古代貴族們用來固定腰帶的一種裝飾品。用途相當於現代的腰帶扣。\r
\r
[2] 易子相食:古代中國飢荒時的一種現象。連草根樹皮都吃光了的時候,有孩子的父母就會相互交換,吃對方的孩子。\r
\r
[3] 天地廣袤……:此為《詩經》中《十畝之間》《何草不黃》《北風》等篇章拼湊而成。大意為:“天地如此廣闊,雨雪紛飛。有猛獸在荒野中徘徊,可憐的人們無法遠行,漸漸適應了在桑園、農田間生活。現在有威武的勇士陪伴同行,高大的車子可以放心地奔馳在大路上。”這是曹操喝醉了在胡說八道,不必刻意追究。\r
\r
[4] 質子:主動將孩子作為人質交給對方扣押,以表示忠誠。這是古代常見的換取信任的方式。一般接受孩子的那方會把這個孩子當做賓客或者寄宿的食客一般對待。\r
\r
[newpage]\r
[chapter:三,獻帝•德陽悲歌]\r
很久很久以後,曹操又一次談及典韋和這宛城一夜血戰,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深秋,許昌皇宮中。\r
\r
獻帝在德陽殿中再見曹操與夏侯惇時,只覺得陌生──已有十余年不曾會面。\r
曹操老了。不再是那個行軍途中,一時興起教他爬樹的壯年武將。\r
獻帝也已自孩童長成青年。大殿寶座之上端坐,舉止莊嚴有度。受群臣跪拜,聲色不動,眼底卻另有一層意味,在蠢蠢欲動。\r
「……吳侯[1]孫氏不念昔日陛下聖恩,久不來朝,更不捐納,坐南郡[2]而擁兵自重。不將轄制,日後必成禍患。」\r
曹操大言不慚。久不來朝?吳侯來許昌,豈非有去無回。\r
況且,曹操自己又朝拜過幾回?在許昌建丞相府,一應各色公文直送丞相閱覽,不必天子過目。究竟誰成了禍患? \r
人人心里明白,只是不敢說出口。滿朝文武肅然垂手,噤若寒蟬。\r
曹操兀自滔滔不絕:「另有奸賊劉備,冒稱皇親,寄居荊州。州牧劉表病故,劉備欲得荊州而自立。臣率兵與其戰於江陵,劉備不敵,遂帶兵南下,見容於吳侯孫氏。一者吳侯久有不臣之心,二者劉備心懷詭詐,兩者既已聯手,必舉兵作亂。陛下不可不察。」\r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無非弱肉強食,卻說得冠冕堂皇。\r
夏侯惇側目環視眾臣子。其中或有一二人隱隱有不忿之色,絕大多數卻是連怒色也不敢放在臉上的。\r
獻帝垂目沉思,只是不願表態。\r
「陛下以為如何?」曹操又再催促。\r
「劉備乃朕之叔父,」獻帝答得勉強,「其中怕多有誤會。不若朕發詔書,請皇叔上表細陳此事前後過節,與丞相解釋,可好?」\r
「臣願代陛下南下一戰,討伐東吳,誅殺孫劉二賊。」曹操將這句話硬邦邦甩到獻帝面前,「請陛下詔,准臣出兵。」\r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十余年不曾拜見天子,一朝登殿,便逼天子下旨殺叔父?實在太過張狂。\r
當今天下唯劉備真正忠心,欲圖匡扶漢室,還政於獻帝。且又是皇親國戚,血脈相連。獻帝明白,若殺劉備,無異自斷最後一根救命稻草。\r
因此無論如何開不了這個口。只能囁嚅著拖延。\r
曹操沒有那樣耐煩。呼喝左右:「來人!取筆墨,侍奉陛下擬詔。」\r
內侍宦官一驚,倉惶吩咐示意。小宦官連忙將筆、墨、硯、絹帛捧至一旁尚書郎[3]案前。鋪絹研墨,頃刻打點停當。\r
筆酣墨飽。尚書郎拾筆懸於絹帛之上,只待落筆。\r
人人都望著獻帝,等他意下──再不述旨,怕場面更加難看。\r
獻帝口唇微動,幾將開口之際,卻忽聞殿中一聲暴喝:「敢問丞相,眼里可還有天子?何以如此僭越!」\r
舉座皆驚。\r
夏侯惇循聲望去。只見群臣之中,一位老者昂首而出。峨冠博帶,長須蒼然,一派漢官威儀。\r
那是太中大夫孔融。夏侯惇多年前已認得他,號稱孔子之後,博學百家,性情剛直。大江南北有學識者多贊譽有加,堪稱名士大儒。\r
「吳侯乃六郡郡守[4],父子三代居於江東。南北路遙且險,陛下特降恩典,准吳侯不朝。吳侯何錯之有?」\r
曹操回身,唇邊含笑,笑而不語。\r
孔融慷慨陳詞:「皇叔劉備,與荊州牧劉表均為皇室宗親。劉備受劉表所托,輔佐劉表之子劉琮。後劉琮歸降丞相,劉備已是無處容身。丞相麾下虎豹騎精兵更一日夜追殺三百里,生生逼得劉備南逃,求助吳侯。試問皇叔又何錯之有?」\r
「說完了?」曹操不見喜怒,仍舊淡淡的。\r
孔融冷笑:「昔日周文王[5]三分天下有其二,仍奉殷紂王為天子。陛下心懷仁慈,遠勝紂王。而這江山,你曹丞相可沒占到一半呢。」\r
「依孔大夫看來,本相該當如何?」\r
孔融只向獻帝叩拜:「陛下,丞相曹操恃功自傲,御前言行無狀。臣請陛下旨意,以狂悖處丞相禁足,面壁思過,非詔不得出。」\r
獻帝一驚。\r
夏侯惇勃然大怒:「放肆!」\r
孔融毫無懼色:「夏侯將軍也想同罪嗎?」又向獻帝跪拜,「臣懇請陛下旨意。」\r
獻帝不語,心思電轉。\r
若能將曹操囚禁,便可趁機收繳其麾下各地兵權。進而以天子旨意昭告天下,廢丞相位,從此還政於帝……但,怎會那樣容易? \r
獻帝見過太多盲動招禍的例子。孔融一介書生,何以與梟雄為敵?一旦事敗,後果不堪設想……然而,萬一此計可行呢?坐看良機錯失,豈非此生最大憾事。\r
一時猶豫難決。下令?或不下?\r
「陛下何故猶豫!」孔融焦急,轉而催促四周武士,「先拿下丞相,再論其他!」\r
夏侯惇大喝:「誰敢上前!統統站住!」\r
大殿左右,帶甲侍衛不動如山。\r
「為何不動?」孔融氣急,「你們一眾武人食漢室俸祿,當為漢室盡忠。誅殺奸相,匡扶朝綱,此乃大義!」\r
「一派胡言。」曹操施施然開口,「孔融不遵朝儀,御前喧嘩生事。且將之拿下,等候發落。」\r
侍衛立時應聲上前。孔融還待掙扎,雙手已被侍衛制住。\r
「曹操,陛下面前,你敢擅用刑罰?」他兀自頑抗,只是不服。\r
「丞相……」獻帝囁嚅著,實在想幫這忠臣一把。\r
曹操輕輕一咳。\r
獻帝心中一凜,已明白他不快。於是默然。\r
「本相代陛下草擬詔書。」曹操朗聲道,「尚書郎聽好:太中大夫孔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靜,而招合徒眾,欲圖不軌。及與孫權使語,謗訕朝廷。大逆不道,宜極重誅……」\r
曹操瞥一眼孔融,有譏諷之色一閃而過。又續道:「……著,即刻梟首棄市[6],三族同罪[7]。其家宅產業交大司農[8]處置。」\r
孔融呆住,連掙扎也忘記。\r
曹操接過尚書郎所錄文字,略一過目,便捧給獻帝。\r
「詔書已成,請陛下用璽。」\r
獻帝不忍:「丞相,罪在孔融大夫,何必連累親族家眷。」\r
「請陛下用璽。」他只是重復。一字一字,抑揚頓挫。不容置疑,沒有余地。\r
已是退無可退。\r
獻帝只得捧起玉璽,壓在詔書末端。\r
「好!」曹操大笑。將詔書一卷,擲在孔融眼前,「依陛下詔令,將孔大夫帶出去吧。」\r
侍衛從命。架起孔融,推向殿外。\r
孔融嘴上只顧怒罵:「若能清君側,振朝綱,區區一命何足惜!曹賊以下凌上,公然顛倒朝綱,自古大奸大惡者,無出其右!可惜滿朝文武,或屍位素餐,或苟且偷安,竟無一人膽略堪與孔融比肩!無一人敢仗義執言,誅殺此賊……」\r
曹操恍若未聞:「尚書郎,再擬詔書:江東孫氏,三代蒙受皇恩,世襲吳侯封號,並守六郡。而今天下未靖,朕心煩憂……」\r
群臣垂首,暗地里眼神交換。或羞慚,或忿然。人人各有心思,只是不敢做聲。\r
昔日董卓殘暴尤勝曹操,不也死在司徒王允刀下。難道當世再無智勇雙全的英雄,如王允殺董卓,盡誅奸臣賊子,澄清宇內?\r
連獻帝也轉著同樣念頭。\r
夏侯惇分明看見眾人臉上的神色。陰晴各異,都是內心蠢動的倒影──這群豺狗,一個個貪心不足。若無曹操,皇子皇孫流離失所,早不知被哪路諸侯殺盡。國之不存,還論什麼君臣大義。\r
殿外,孔融怒罵聲猶自不絕。與曹操的語聲混作一處:「……吳侯不朝天子,不納貢奉,擁兵自重。進而割據一方,自成一國。皇叔劉備,於荊州作亂而事敗,戴罪南逃,卻得吳侯包庇。種種行徑,令朕心寒。今著丞相曹操率軍南下,討伐孫氏一門,收回揚、荊二州,是為薄懲……」\r
尚書郎運筆如飛,頃刻寫就數百言。終在擱筆的一刻,殿外孔融罵聲戛然而止。\r
人人心驚。\r
片刻,侍衛返回。雙手捧漆盤,奉上孔融頭顱──人雖已死,雙目猶自大張,怒容仍在。\r
當真死不瞑目。\r
「可。」曹操頷首,又吩咐,「傳頭顱與諸位大人過目。」\r
堂下百官立時變色。那顆頭顱送到眼前,或不忍,或驚懼,或嫌惡,人人不能自抑。\r
曹操淡定如故。雙手捧詔書,一步步行近御座,遞與獻帝眼前。\r
「請陛下用璽。」\r
獻帝不願,勉強做最後的掙扎:「丞相。兵者,凶器也。發兵並非小事,不如從長計議。」\r
「陛下。」曹操淡淡一笑,「可還記得車騎將軍董承與董貴人?」\r
一句話,說得獻帝悚然心驚。\r
那是一次最慘烈的教訓。彼時劉備寄居許昌,為擺脫曹操挾制,獻帝以「衣帶血詔」[9]之計求助劉備。以為天衣無縫,結果卻落得滿盤皆輸。車騎將軍董承喪命,其女董貴人身懷六甲,也未能幸免。臨行刑時驚恐難抑,小產下一名成形的男嬰。\r
一屍兩命。\r
那不曾見過這世間一眼的小皇子,他知道自己是真龍天子的血脈,是鳳子龍孫嗎?\r
這深深扎在獻帝心中的恐懼之刺,一碰便痛入骨髓,無力拔除。\r
「昔日的董承,今日的孔融,他日的劉備。」曹操不緊不慢地說著,「蠱惑聖聽,禍亂朝綱。不除此等奸佞之徒,天下永無靖。」\r
孔融頭顱在百官面前展覽過,又送至案前給天子御覽──血已流盡,長須浸成赤紅,臉色卻分外的白。雙目直視獻帝,似有未盡之言。\r
「請陛下明辨是非。」\r
不,他不是陛下。他只是一枚印章,用來證明曹操的「大義」。獻帝沒有選擇。\r
玉璽終究是落下了。碩大的篆字,印在詔書尾端。\r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殷紅如血。\r
獻帝只覺得眉宇間酸楚難耐。拼命忍了又忍,強抑到生痛。\r
這是被逼著拗斷自己唯一的臂膀。大漢三百年,有哪個皇帝零落至此?\r
時也,命也。夫復何言。\r
獻帝起身,意態索然:「朕實在疲了。余事不再朝議,上表丞相即可。」不待百官叩拜禮畢,便轉身欲去。臨行又忍不住回望,欲言又止。\r
曹操在百官之先,拱手相送。禮節恭敬,卻掩不住眼角眉梢的志得意滿。\r
獻帝只覺得淒涼。\r
大概不記得了吧?昔日初相見時。將自己從兵荒馬亂的洛陽救出,率領諸將持臣子禮,一路護送往許昌。又獻上諸般衣飾、雜物,照顧得無微不至。\r
「諸般御雜物皆先皇所賜。臣之父、祖不敢褻瀆,供奉於廟堂之上,勤加拂拭。此番獻於陛下,正是物歸原主。」\r
獻帝在顛沛流離中長大,又碰上董卓狂暴殘虐,終日惶惶惴惴,早已不知安樂為何物。正是曹操,令獻帝窘促的生活霎時間豐富起來。有尊嚴,有溫飽,還有琴棋書畫,文章兵法。皇室子孫該學的,終於都可以安心精研。\r
甚至,還有歡聲笑語。\r
「陛下可曾享過庶民之樂?」他曾將幼年的獻帝抱在馬前,沿古道緩步而行。「臣年幼時,飛鷹走狗斗雞跑馬,什麼都玩過。」\r
他給獻帝講幼時的趣事,說那時的玩伴。反應慢又愛炫耀的袁紹出身顯赫,而今已是冀州牧。其弟揚州太守袁術個性狂傲,但頭腦不靈。在洛陽時一起偷新娘子[10],互相拖後腿。袁紹為此惱羞成怒……聽得獻帝應接不暇。\r
扎營休息時,他教獻帝爬樹摘棗子。又用棗子做彈丸,戲弄過路將士。惹得夏侯惇將軍大怒,也爬到樹上,將他們兩個都活捉下來。\r
獻帝從不曾有過那樣放肆的快樂。父皇已是太遙遠的記憶,眼前的曹操卻是活生生的。未來有此能臣輔佐,何愁天下不靖?或可效法古時項羽范增[11],喚一聲「亞父」[12]。\r
那時天真的獻帝,算不到還有今日。\r
「陛下還有吩咐?」曹操見他佇立沉思,久久不去,以為或者心中還有不服。便冷笑著等他出招。\r
獻帝只是搖頭:「……又到深秋。歲歲年年,物是人非。」\r
一語即畢,轉身便走。\r
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吧?如眼下一樣的深秋,一樣高爽的天。他在曹操護送下抵達許昌。帶著滿心希望,住進這許昌宮。\r
何以竟變成如今局面?\r
唯獨記憶中紅棗的味道,依舊甘甜清香。此生仿佛再未嘗過。\r
\r
[1] 吳侯:孫權的父親孫堅在三國時代的早期,憑戰功獲得的封號。後來傳給了孫策,孫策去世後,由孫權繼承。\r
\r
[2] 南郡:當時孫權領地的邊緣,屬於荊州范圍之內,按理說應該歸劉表管理。但在戰亂當中,早就已經被孫家占領多年。而後面提到曹操所占領的江陵城,則是南郡的一部分。\r
\r
[3] 尚書郎:漢代負責草擬文書的書記官,類似皇帝身邊的秘書。這個官銜名稱不知是否准確,懶得查資料了。意會即可。\r
\r
[4] 郡守:漢代早期對地方官的稱呼,此時已經不是正式的官職了。由於孫權的領地成分復雜,占有揚州,荊州,徐州各自一部分,但並非州牧。因此孔融只能用郡守含混稱呼。\r
\r
[5] 周文王:又稱文王,商朝時的諸侯之一。執政時期為周國奠定了堅實的實力基礎,其子周武王繼位後推翻殷商王朝,建立了周朝。\r
\r
[6] 梟首棄市:古代一種刑罰。將犯人斬首之後,屍體扔到熱鬧的街市口展示幾天,讓眾人唾棄。通常會將屍體吊起來或者放在特制的籠子里,附近還會豎起告示牌,寫著此人犯下的罪過,增加普通民眾對當權者的畏懼。北京的菜市口,就是曾經用來執行死刑並展示屍體的地方。現在還有菜市口地鐵站呢。\r
\r
[7] 三族:指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孩子。\r
\r
[8] 大司農:漢代朝廷管理財政、稅收和農業的官員。\r
\r
[9] 衣帶血詔:又叫衣帶詔。獻帝召劉備入宮,賜給劉備一條華麗的腰帶。劉備回去後發現腰帶內有夾層,藏著一封以鮮血書寫的詔書,求劉備幫助自己脫離曹操掌控。車騎將軍董承與其他一些臣子早就看不慣曹操,此時便拉劉備聯手,策劃暗殺。曹操提前得知,將這些人一網打盡,全部殺光。董承有一個女兒深得獻帝寵愛,叫做董貴人,那時已經懷有身孕。獻帝哀求曹操手下留情,曹操卻還是將董貴人也一起斬首了。只有劉備命大,糊塗又膽小的樣子讓曹操誤以為他是個傻瓜,就放了他一馬。劉備一口氣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去了。不過現在史學界認為,衣帶詔事件十分可疑。董承很可能只是想奪權,偽造了衣帶詔來當做借口。劉備則是被硬拉來充數的,所以才逃得一命。而董貴人之死也是虛構的謠言。\r
\r
[10] 偷新娘子:曹操跟袁紹少年時的軼聞。史書記載曹操某日閒得無聊心血來潮,鼓動袁紹等幾個玩伴偷襲某戶陌生人家的婚禮,綁架新娘。因技術不熟,整個作案過程非常混亂。逃跑時袁紹落入土溝上不來,求曹操幫忙。曹操非但不幫,還指著袁紹大喊:“有賊啊!快來捉賊!”袁紹驚恐中爆發神力,爬出土溝。後來袁紹為此事異常生氣,深夜跑去想刺曹操兩劍,但被躲過了。兩人的友情就在這些相互打鬧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
\r
[11] 項羽范增:西楚霸王項羽,秦王朝滅亡時起兵爭奪天下的英雄。范增是項羽的軍師,忠誠的天才戰略家。後來劉邦用計謀戰勝了項羽,建立漢王朝。而三國的故事則發生在漢王朝滅亡時。\r
\r
[12] 亞父:當初項羽對范增的尊稱,意思是僅次於父親。\r
\r
[newpage]\r
[chapter:四,夏侯惇•銅雀寒秋]\r
太監侍奉獻帝退朝,侍衛隨之撤出德陽殿。\r
百官也已紛紛退去。\r
曹操卻不走。盯著殿上一盞描金畫屏,欣賞不已。\r
「此為昔日南郡畫師所作。江東風光,竟秀麗若斯。」他頻頻點頭,「元讓,你可去過吳地沒有?跟吾一樣沒有吧?聽聞江東有喬氏姐妹,絕色傾國。日後銅雀台[1]築成,使姐妹二人居於其中,正是銅雀春深鎖二喬。」\r
他自顧自笑得極開心。\r
「孟德。」夏侯惇終是忍不住發問,「難道真要發兵東吳?」\r
「咦?你以為是玩笑?」他忽然端正神色,「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皆暗弱無能,取其領地不過手掌翻覆之間。獨江東孫權驍勇有謀,麾下良將名相,人才濟濟。又占水鄉富足之地,是唯一大敵。」\r
「何不先吞漢中、巴蜀,再與東吳一戰?」\r
「劉表已死,劉琮歸降,荊州之地盡歸吾手。然而軍民二者俱與吾離心離德,收絡非朝夕之功。孫權不會不知。」以畫屏充作軍圖,他指給夏侯惇看,「荊楚之地是塊肥肉。與其待孫權動作,不若先下手為強,以荊州之兵攻東吳。一者,可不傷根本而得江東。二者,可使荊楚舊人[2]無兵可依,自然叛亂不生。一戰除兩患,豈非妙策。」\r
「萬一敗了呢?」\r
「敗?」曹操大笑,「孫權豎子[3],一生不曾真正用兵。劉備常戰常敗,手下兵力不過萬余,不及荊州十分之一。何以與我軍爭鋒!」\r
「攻東吳,則難免水戰。我軍北地之師,不諳水性。勞師遠征,又不如吳軍以逸待勞,更難占天時地利。」夏侯惇苦口婆心,「不若從長計議。」\r
「元讓,你老了,居然未戰先言敗。」曹操不以為然,反倒打趣他,「當初你多勇猛,沒了左眼都不曾後退半步。」\r
「此一時,彼一時。」\r
「彼時,孫堅一手打下吳國基業,號稱江東之虎。此時,孫權乳臭未干,最多是虎子。」曹操皺眉,「有完沒完?文若(荀彧)、仲德(程昱)、公達(荀攸),乃至文和(賈詡),都是一般論調。元讓,難道你也要來呱噪?」\r
夏侯惇默然無語。\r
曹操已非昔日宛城時可比。吞並徐州,斬殺號稱無雙猛將的呂布。隨後於官渡一場惡戰,擊潰袁紹,盡得幽、冀、並、清四州,平靖江北。北征烏桓,版圖拓至柳城。白狼山一戰,俘烏桓鐵騎二十余萬,威名揚於遠國。又於朝中改制,廢去三公[4],新設丞相位,自領其職。\r
自此大權獨攬,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莫敢不從。地位顯赫,遠勝昔日四世三公[5]的袁紹。\r
一將功成萬骨枯。丞相若得功成,腳下的枯骨又何止數十萬?\r
戰場之上,斗的是兵法武略。朝堂之上,用的是心機攻防。年復一年,他變得虛偽多疑,詭詐而狠辣。面容也愈加冷峻,不怒自威。\r
「唔,著惱了?怎麼一聲不響。」他又笑著湊過來,親昵地撫摸夏侯惇左目[6]。\r
夏侯惇也變了。在兗州失去了左目,從此戴上精鐵鑄成的眼罩,益發顯得威武駭人。他跟隨曹操,地位日升,越來越看到成就大業的不易。於是漸漸收起昔日的莽撞,變得沉穩而內斂──但勇猛如故。仍舊隨時可以為主公奮戰至死,毫不猶豫。\r
曹操一生所信之人不多。夏侯惇是其中之一,而且是第一個。在彼此面前,可以拋開君臣身份,自在相處。七情上臉,喜怒都不加遮掩,率性如少年時。\r
「不要賭氣。元讓,隨吾去江東,拗斷那只老虎的牙。」他伸手攬住夏侯惇的脖頸。「日後得喬氏姐妹,分你一個。你喜歡大喬,還是小喬?」\r
狎昵而曖昧。硬拉著夏侯惇低下頭來,幾乎鼻尖相抵。眼底漾起一抹不合時宜的春意──大概征戰、殺戮與床笫之歡,具有某種隱秘聯系。總是在血性激昂時,獸性也蘇醒,更欲火中燒。\r
夏侯惇推開他。\r
「怎麼?」他仍糾纏不休。捉住夏侯惇腰間玉犀比,一點一點緩緩地解,意存挑逗。「此地別無他人。難道你不想……?」\r
夏侯惇更覺窘迫,不得不板起臉:「孟德,難道忘了昔日宛城時?」\r
一句話,說得他愣住。\r
「宛城之敗,是敗在你不聽勸阻,自傲輕敵。而今又要舊事重演,執意與東吳一戰。渾不記得當初惶惶如喪家之犬。」\r
「住口!」他怒喝,揚手摑在夏侯惇臉上。\r
怒發衝冠,不可遏制。\r
宛城是一個太沉重的教訓,幾乎讓他承受不起。好不容易熬過去了,便不願再提。\r
但夏侯惇不肯放過:「典韋與子修(曹昂),兩條命換不來一點教訓?」\r
他又是一掌。\r
夏侯惇吐掉口中的血。兩人對視,各不相讓。\r
\r
曹操在宛城失去太多。典韋奮戰,以為攔住了敵軍。其實賈詡早有預料,另率一隊人馬埋伏在半途。幸得曹昂保護,將名駒絕影讓與父親,曹操才得以脫身。\r
曹昂是用自己一命,換他一命。他知道,但仍是接過絕影韁繩──是貪生怕死?抑或實在舍不得那未竟的大業?他自己也說不清。\r
後來夏侯惇九死一生逃出西營,帶著幾百殘兵追上曹操時,連絕影都已受了重傷。後臀中了三箭,傷口怵目驚心。此馬神駿驍勇,猶似典韋。竟不知疼痛,飛馳如故,淋淋漓漓撒得一路鮮血。\r
得到進了舞陰軍寨,方才進門,便連人帶馬癱倒在地,再不能起身。醫者服侍他清理血汙,敷藥療傷,竟無從下手──右臂中箭,後背刀傷。長袍幾乎燒盡,與灼爛的肌膚黏在一處。連頭發都少去半截。\r
遍體鱗傷,不見一處完好。曹操與絕影[7],都丟了大半條命。\r
唯獨夏侯惇情況好些,但無暇喘息。回舞陰後便點兵再戰,擊退張繡追兵,這才真正松了口氣。\r
不久,細作[8]自宛城歸來,只帶回典韋屍首。聽聞曹昂死後被追兵胯下駿馬踏成肉泥,一塌糊塗,無可收拾。\r
典韋不見得好。身上刀劍火傷,創口幾十處。入殮時整理遺容,自體內剜出幾十支箭頭──想要活,才需拔箭療傷。典韋已存必死之心,拔箭反而流血脫力,不如拗斷箭杆,帶傷再戰。\r
據細作所述,典韋死時怒目圓睜,血流滿地。死後多時,仍無人敢靠近。\r
勇猛得連夏侯惇都驚詫。\r
典韋得以厚葬,卻還有曹昂一端未了。回到許昌,妻子丁夫人聽聞曹昂死訊,當即哭得暈死過去。此後便連番吵鬧不休,不依不饒──丁夫人只得曹昂一子。聰穎果敢,心性寬仁,樣樣皆好。眼看日後必成賢才,繼其父之業。而今忽聞殞命,不啻將她後半生希望所寄生生掐滅。\r
眼看得前途無望,生無可戀,便越發無所顧忌,只求渲泄憤懣換一時痛快。其中心情,曹操是懂得的。然而愈是自己也有愧於心,愈不願別人來戳傷疤。每每丁夫人肝腸寸斷時,他只覺像舊傷未愈,又補一刀。終是忍無可忍,聲色俱厲責令丁夫人滾出府邸。過後又覺得慚愧,偷著去求她回來──為時已晚。丁夫人心如死灰,只求一紙休書,夫妻從此恩斷義絕。\r
宛城一戰,他實在將能輸的都輸了。甚至袁紹都來討嫌,專門寫書信譏諷。\r
那時候,夏侯惇只覺得他堪憐。夾縫求存,不得不將天然的愛恨喜怒都收起來,心里恨得滴出血,臉上也要一笑置之。\r
\r
而現在呢?\r
終於熬到可以恣意地揮發愛恨的地位,再沒人敢攔著,於是連應得的教訓也忘記了。\r
「吾非昔日宛城時。」他余怒未消,「元讓,不要討嫌。」\r
「何以如此倉促?」夏侯惇仍是不依不饒,「攻吳非一日之功。依賈詡意思,當重兵屯於江陵、新野,制東吳咽喉使其不得外張。養精蓄銳,安撫荊州,以三年光陰定攻吳之策,必有良機。」\r
「眼下便是良機!」他終是按耐不住,「劉備非居人下者,難與孫權同心同德。吾挾官渡大勝之威,整江北並荊州兵馬共數十萬,奉天子詔南下討逆,東吳群臣必聞之膽寒。」\r
他捉住夏侯惇衣襟。猛然發力,將那魁梧如鐵塔的身子推撞在中柱[9]上。抬眼望著他笑:「若占東吳,數九州之內,何路諸侯再與吾爭鋒?」\r
他目光灼灼,野心燒亮了眼。\r
「你以為吾做不到嗎?」他吻上夏侯惇的唇。舔掉他嘴角滲出的血,「元讓,你我戎馬一生,所為何來?畢生所圖,而今僅一步之遙。元讓,你看著。吾將踏平東吳!」\r
他興奮得語無倫次。矮小的身子纏上來,挨蹭撕扯。解開了腰帶,重重包裹的朝服便散落。他自己的佩劍,夏侯惇的犀比,一齊墜地。\r
「不不……這大殿之上……」夏侯惇還待推拒。\r
「住口。」他不給機會。拔掉發簪,摘去了丞相冠冕。廣袖大袍之下,身子懊熱灼人。\r
他硬塞給夏侯惇一只精巧銅匣──是蘭草脂膏。隨身攜帶,舉手投足間暗香幽然,是為當朝風尚。\r
夏侯惇進退兩難。恨恨地抱起他,反身抵在柱子上:「就那麼急,一刻都等不得?」\r
他大笑,雙腿攀住夏侯惇腰肢,抱緊他頸項。\r
「有幾人可在這德陽殿中歡好?皇帝也不曾試過。」他捧住夏侯惇的臉,吻他的左眼,吻他胡髭之下的唇,「嘗盡不可為之事,方顯此生不虛。來……元讓,進來。」\r
是要多放肆狂妄,才會如此荒唐?\r
夏侯惇將膏油塗滿他股間,扶住了曹操的腰,緩緩將自己埋入他體內──那谷道一點點將性器吞下,緊緊地吸住了。\r
他蹙眉,痛中有狂喜。扭動腰肢迎合,樂在其中。\r
是什麼時候有了這超乎君臣之外的另一層關系?\r
實在記不得了。曹操調度他縱橫沙場,腥風血雨里夏侯惇護佑他平安。將性命都交予對方掌握,真正生死相依──幼時夏侯惇發誓將為他手中利刃,心甘情願將一切都獻上。\r
於是他也得到他的全部,一切水到渠成。\r
抽插進出,彼此都如癲似狂。交合處有水聲潺潺,曹操分出一只手來撫弄自己,又忙著與夏侯惇口舌糾纏,恨不得兩人骨血皮肉都化成一處。\r
歡情無限。\r
他叫著他的字,夾雜著淫聲浪語。忽然又捉住他腦後發髻,問:「元讓,看著……吾是何人?」\r
夏侯惇不解,含混應答:「孟德?」\r
「是丞相,曹孟德。」他大笑。\r
有小宦官聽見異響,懵懵懂懂地前來查看,一眼就撞見這場面,當即嚇得愣住。面色慘白地傻站著,不知所措。\r
「滾!」曹操大喝,隨手抓起一樣物件,也不問究竟,劈頭朝小宦官摔過去。\r
那宦官魂不附體地跑了。以為自己恍惚間做了一場噩夢──丞相與將軍在大殿之上交合?誰會相信。\r
「官渡血戰,南下伐吳。鋒芒所向,四海披靡。為霸之首,功比齊桓[10]。」曹操氣喘吁吁地笑著,「元讓,此乃天意。」\r
他心里再沒有漢王朝了。\r
在歡愉絕頂之時,夏侯惇朦朦朧朧地想到。\r
聳立三百年的漢王朝,而今日暮西山。獻帝淪為傀儡,不弑君奪位,便是他給的最後一絲尊重與慈悲──昔日起兵時「匡扶漢室」的話,早已成過眼煙雲。\r
夕陽余暉照進殿堂。璀璨如鎏金[11],將四周映得一片輝煌。\r
肉體的狂喜,迷亂了神智。曹操仰起頭,迎向日光,輕聲但堅定地自語:「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唯我曹操,千古名留!」\r
沒有人能勸他回頭了。\r
夏侯惇幾近絕望地想著。\r
唯一能勸的人,而今已經不在──那雙眼中燃燒的熊熊野心,將燒盡整個華夏。\r
這是天意。\r
\r
[1] 銅雀台:銅雀台修築完畢是在兩年之後。考慮到古時候工程科技,這種浩瀚工程不可能幾個月之內完工。因此極有可能此時已經在動工,至少已經完成了設計圖。\r
\r
[2] 荊楚舊人:當時荊州的情況很復雜。劉表去世後,按理應該以長子劉琦為接班人。但劉表的妻子蔡氏非常厭惡前妻所生的劉琦,於是聯合一群將領玩弄手段,將蔡氏的親生兒子劉琮扶成了接班人。劉琦在荊州無處容身,只得跟隨劉備一起逃命。當時有一部分荊楚將領反感蔡氏和劉琮,也不願歸降曹操。赤壁之戰時,曹操懷疑同為荊州人的蔡瑁、張允跟這些將領一樣計劃背叛自己,於是將蔡瑁張允斬首。這才釀成了後來的戰敗苦果。\r
\r
[3] 豎子:沒有長大的小孩子,相當於現代人所說的臭小子,熊孩子之類。\r
\r
[4] 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當時漢朝大臣的最高職位,分別掌管全國的軍事、民生、建設。後來曹操設立丞相,將三公的權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r
\r
[5] 四世三公:袁紹的家族中有四代人都做到了三公的位置。後來成為一條成語,形容某個家族政治地位很高。\r
\r
[6] 夏侯惇左目:曹操與呂布在兗州作戰時,夏侯惇被射中了左眼,毫不遲疑地將眼珠和箭一起拔出,繼續奮勇作戰。這種勇猛讓呂布的士兵們感到十分恐懼。小說《三國演義》中說,射中夏侯惇的是一名叫曹性的將領。真實歷史上則說是“流矢”,也就是不知道從哪兒飛來的一箭。\r
\r
[7] 絕影:曹操的坐騎絕影,據說是大宛馬。即今日所謂的“阿哈爾捷馬”,產自土庫曼斯坦。史實記載絕影死在宛城,但《真·三國無雙》中官方設定曹操的坐騎一直是絕影,所以就寫成現在這個樣子了。\r
\r
[8] 細作:古代對間諜的稱呼。\r
\r
[9] 中柱:直接頂著橫梁的柱子,在建築的中軸线上。即大殿中央兩側位置。\r
\r
[10] 齊桓:春秋戰國時的齊桓公,諸侯當中最強的一位。當時周天子就像漢獻帝一樣,成了一個象征性的天子,實際上毫無權力。對於曹操的時代而言,齊桓公是大約幾百年前的古人。\r
\r
[11] 鎏金:混入水銀,呈液態的黃金。也指一種制作工藝品的技法,如鎏金鐲。\r
\r
[newpage]\r
[chapter:五,郭嘉•白馬官渡]\r
「天下有才者眾,唯獨你奉孝(郭嘉),深得吾心。」他近乎寵溺地說著,「偶有行差踏錯時,只有你,能句句勸到心里。」\r
那時的話,郭嘉始終記得。數載光陰匆匆流過,不知怎麼,越來越不願相信那只是無心笑語。\r
\r
「……袁紹素來傲慢。而今麾下帶甲十萬,更不屑迂回作戰。」曹操在軍圖旁,將馬鞭自鄴城緩緩推向許昌,「若要迎戰,便先守白馬,制住來往要道。奉孝,你怎麼看?」\r
郭嘉支著頭,正神游天外。聽他喚了兩聲,才如夢方醒:「白馬……駐軍將領是劉延。他日與鄴城短兵相接,怕是難以支撐。」\r
「正議軍國大事,你卻心神恍惚。該當鞭笞。」曹操玩笑地用馬鞭抽打他脊背,「在想什麼?」\r
「啊喲,好疼呀。」他佯裝怕疼,起身閃躲,借此蒙混過去了──總不能如實說,其實正在想他。\r
面對面還思念,少女懷春也不見得這樣纏綿。\r
其時正是子夜,仆婢早已退下。涼風過堂,吹得幾盞燈火忽明忽暗。是夏末黃河的氣息麼?帶著點泥土的腥香,乘風而來,亦真亦幻。\r
直如縹緲夢境。\r
郭嘉斟上一杯酒,湊到曹操唇邊。燈火交錯間,郭嘉眼波盈盈,顧盼生輝──他年近三十,身材高挑,只是眉目仍如少年。\r
「奉孝。」曹操接過酒杯,一飲而盡。「本初(袁紹)欲盡得江北,吾亦欲得之。這一戰著實不可輕敵,敗者此生盡於此,再難有翻身之日。所謂割據、大業乃至天下一統,均成夢幻泡影。」\r
郭嘉將額角抵著他肩頭,揣摩話中意味:「破其軍,並殺袁紹?」\r
想了想,又不放心,再問:「您下決心了?」\r
「吾與本初,必死其一。」他目光灼灼,「若吾勝之,將來可圖。本初得勝,則難守成。倘江山有靈,當使吾勝之。」\r
「主公素來不信鬼神。」郭嘉撫弄他耳邊鬢角,「如今說起這話,該是心中忐忑?」\r
曹操默認。\r
終究是幼時玩伴。董卓死後雄踞鄴城,坐擁四州兵馬,豈是等閒。\r
郭嘉打量軍圖:「袁紹欲取許昌,或渡黃河,或走東路。布兵白馬可攔其渡河,東路又當如何?」\r
「先下手為強。自琅邪入齊,取北海、東安等地,固守右翼。」曹操略加思索,「臧霸堪當此任。」\r
「白馬為第一重門戶,其次在延津。」郭嘉接過,「於禁將軍可守得。」\r
「使張遼、徐晃守官渡,夏侯惇領主力於數倉。」\r
「差人鎮撫關中,籠絡西涼。免其突起歹心,乘火打劫,以至生肘腋之變。」\r
你來我往,寥寥數語間,大局已定──所思所想如出一轍。君臣相知,無需多言。\r
相視一笑。\r
「白馬乃咽喉要道,守得此地,乃占先機。」他又蹙眉,「劉延能支撐幾時?」\r
「劉延之才,至多半月。」郭嘉忽將話題一轉,「張繡如何安排?」\r
「張繡?」曹操忍不住冷笑。\r
郭嘉心底透亮。\r
\r
昔日張繡聽了賈詡建議,帶宛城數萬兵馬前來遞降書時,曹操只笑著勾了一個「允」。\r
又向諸將剖解:「袁紹決意平靖江北,不會獨獨放過宛城。張繡獨木難支,須及早找人投靠。鄴城兵多將廣,張繡傾其所有,也不過九牛身上添一毫,討不了多少好。投奔我軍,倒成雪中送炭。眼看大戰在即,吾斷斷不能殺張繡。」\r
滿座良將,俱都無語。人人都領會其中用意──對面袁紹糧草兵馬皆勝己方數倍,劣勢中要搏一條活路談何容易?有人相助就得死死籠絡住,哪里還有余地挑剔。\r
實在形勢逼人,萬般無奈。\r
曹操面上做得漂亮。渾似忘了曹昂與典韋,將張繡當做上賓,笑臉相迎,親切有禮。還不忘囑咐手下一干將領都要效法,善待張繡,不得刁難侮辱。諸將敷衍不過,索性避而不見,只當不曾有張繡這麼個人。\r
郭嘉冷眼旁觀,張繡日子也不好過。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委屈度日,總勝過死在袁紹手下──彼此都是做戲,誰也沒有真情。\r
曹丕卻不足十二歲,沒有那樣通達。只纏著曹操追問:「為什麼不殺張繡?昔日大哥與典韋將軍都是張繡所害。若非大哥愛護,差人送我出軍營,而今丕兒也不在了。」\r
他稚嫩的眼里,滿是凜凜寒光。\r
「我與張繡,不共戴天!」\r
曹操聽見了,只當他鬧脾氣:「別說傻話。張繡有女年歲仿佛,堪與婚配。你若不肯,便指給均兒[1]。」\r
氣得曹丕扭頭便走。曹操笑他孩子氣,也不多做理會。\r
後來還是郭嘉心下不安,尋得機會,與曹丕細細說解其中緣故。\r
天下皆知是張繡殺了曹昂,血海深仇,莫以此為甚──因此才需格外地待他好,做給那些零散刺史、太守看。連仇人都容納,還有什麼人容不了?盡可以投降,而無後顧之憂。\r
「此乃成大事者必忍之辱,日後公子亦當如此。」他拉著曹丕的手,「主公並非無情,只是無奈。」\r
年幼的曹丕似懂非懂。\r
\r
而今仍如此。若勝袁紹,則一戰立威。加上張繡這塊牌坊裝點門面,權當利誘。兵不血刃[2]便可稱雄於江北。\r
「唔,不如將張繡麾下兵馬拆散,分與諸將。調張繡往徐州方向,與臧霸同守東路。」曹操沉吟,「也免得旁人嚼舌,閒話受降是假,轉眼存心令張繡送死。」\r
「賈文和(賈詡)怕連這一層也算到了。」郭嘉忽地一笑,「他勸張繡來降,是拿張繡性命做賭,讓主公見識他如何神機妙算──這是邀寵獻媚呢。」\r
「賈詡良才難得。」曹操苦笑,「如此無雙國士[3],怎麼落到張繡手里?」\r
「唔,我呢?」郭嘉指著鼻尖,「我難道不算無雙國士?」\r
「寵你到如此,怎麼還要妒忌?」他一笑,攬過郭嘉來,「日後白馬陷落,如何解圍?」\r
「屆時可問公達(荀攸)。使他與文若(荀彧)隨主公左右,凡臨機應變,必有良策。」郭嘉拔去他頭上發簪,「夜深了。不如就寢?」\r
\r
誰還可得如此殊榮,深夜伴主公同榻?夏侯惇將軍與主公相知多年,有時也難免被撇在一邊。眾多美人得青睞,也不過閒暇時取樂,到了戰場便統統拋去腦後。\r
唯有郭嘉,食則同席,出則同輿。\r
連床笫之歡也共享。\r
郭嘉俯身埋首,效法那些娼妓,用一張伶牙俐齒的嘴侍奉他縱情──郭嘉本是浪蕩子,深諳酒色,又自來隨性。碰上這樣一個不拘的主公,更是恣意而為。\r
荀彧、荀攸自恃君子,怎肯如此無所顧忌? \r
前日新得客將關羽,曹操使足手段百般籠絡,夏侯惇將軍吃醋得很。而今賈詡就在眼前,郭嘉反而並不真心憂慮──天下有智謀者再多,終究唯獨他郭奉孝,是主公真正的解語花。比荀彧、荀攸解得風情月意,比賈詡貼心親近。程昱果決心狠,又不如他委婉周全。\r
甚至,比夏侯惇更懂曹操。\r
「賈詡來到麾下,便不會再有二心。」他將那陽具吐出,溫柔愛撫,「只是恐怕他地位尷尬,今後不會盡心盡力。終究不是依靠。」\r
「不要扯這些不相干的,掃興。」他不耐煩聽。扶著下身,放緩了力道擠進來──郭嘉並非武將。怕他痛楚難勝,索取不敢剛猛。\r
何其有情。\r
郭嘉眼中漾出盈盈笑意。咬牙將腰肢款擺,套弄不休。前面的澀痛熬過了,便越來越順暢快活。\r
「文若真心,堪比郭嘉。他只是頑固。」郭嘉迎向他的口唇,舌尖糾纏挑逗,「論安邦定國,郭嘉不如他。只是剛則易折,日後必有衝撞之時。主公……不要惱他才好。」\r
「日後是幾時?」他只覺得好笑,「眼下過了袁紹這關,才談得到那麼遠。」\r
「郭嘉昔日於袁紹手下效力,便得見其人品行。」郭嘉止住聳動,「主公文韜武略,勝之何止十倍。」\r
他一笑,起身將郭嘉壓倒榻上,埋入得更深──可見未聽入耳,只當是床笫笑語。\r
「噯……您不信我?」郭嘉盡現媚態,話卻說得極真誠,「昔日毛玠諫言,談及天下三分而有其一。其實那不過最末一等結果……主公慮之所周,無不濟也。用兵如神,應變無窮。馭下以道,良才皆願為用[4]。今後功業絕非江北袁家、吳地孫氏可比……」\r
顛鸞倒鳳之際,郭嘉婉轉呻吟。忽而攬住曹操頸項,感慨難舍:「侍奉主公,是郭嘉之幸。可惜,不能親眼得見霸業成就之時。」\r
「唔?」他鉗住郭嘉雙手,腰胯猛然用力,「何謂不能親眼得見?」\r
郭嘉又痛又笑,卻並不答話。其實彼此心知肚明。郭嘉常年多病,隨軍征戰又不得靜養,能撐到幾時?只不過未曾明說。\r
他取過酒盞,飲了一口,嘴對嘴哺給郭嘉。辛辣的酒入了口,一路燒到心頭。\r
「天生你王佐之才,當為吾盡用。」他戲謔地下了令,「眼前官渡一戰,日後需平靖江北。再往後,征烏桓,除心頭大患。收荊州,便可進圖江東––––征途漫漫,汝為軍師祭酒,需時刻隨侍左右,不可借口躲懶。」\r
是酒,或情欲,融化了四肢百骸。郭嘉在他身下,一陣陣地酥麻。誰要躲?恨不得一世都與他相守。\r
「不准死,奉孝。」他在他耳旁低語,「吾要你活下去,到霸業成就的那一日。」\r
字字威嚴。仿佛一言既出,便可約束住這天地間最無常之事。\r
情欲激蕩時,郭嘉抱住曹操,輕啄額角,更賣力地迎合。一步步踏上極樂境界,他幾乎看見自己的未來──不無遺憾吧,終究不能相陪到最後。\r
然而,生時已盡歡,死又有何懼?倒也無需悲切。\r
郭嘉在他懷中,藏起一個微笑。\r
\r
那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之秋。\r
郭嘉死在七年後。第二年,曹操揮軍南下──郭嘉不曾得見那決定天下大勢的一戰。\r
\r
[1] 均兒:曹均。曹操二十五個兒子當中的一個,平生事跡不多。史實記載確實是在曹操的主張下,讓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r
\r
[2] 兵不血刃:意思是戰士們的刀鋒沒有染上鮮血,一場戰爭便結束了。現在多半用來形容沒有正面爆發衝突便順利達到了目的。\r
\r
[3] 無雙國士:也寫作國士無雙,意思是一個國家中最傑出的人才。\r
\r
[4] 慮之所周……:史書記載官渡之戰時,郭嘉曾列舉過曹操必定將戰勝袁紹的十條理由,這段文字截取自史書原文。意思是說曹操思慮周密,沒有漏洞。在戰爭中遇到突發情況,總有很多應對的辦法。善於領導屬下,所以有才的人都願意為曹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