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4年內地總票房是達到了驚人的543億,已經是成為了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堪比整個歐洲,所以就連好萊塢那邊也都是非常重視內地市場,有不少好萊塢巨頭為了在內地市場可以拿到更高的票房是在各種示好中國觀眾,以至於是引得那邊的主流媒體都在各種吐槽他們沒節操。
15年的票房走勢在國慶檔之前跟前幾年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在增長,但卻是低速增長,理論上也就能過580億票房,不可能直接超過六百億,進一步的威脅到北美市場的票房霸主地位。
但在這一次的國慶檔過後,很多人不這樣看了,因為這一次的國慶檔太恐怖了,去年都才23億,連25億都沒過,今年竟然是直接超過了32億,差點就35億了,都快追上往年整個10月份的總票房了。
而今年的國慶檔其實是沒什麼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制作存在的,尋龍決也就二十來億的票房潛力,旋風十一人不開啟包場刷票模式也就剛過二十億的水平,《解救吾先生》口碑雖然不錯,但十億很難上,估計也就五六個億。
整體上來說比去年同期的國慶三強要強,但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加起來也就四十來億的總票房,不過往年這樣的國強三強可是要占90%以上的票房,所以正常情況下整個十月份也就不到五十億票房,差不多是比去年有個20%左右的漲幅。
但今年情況很特殊,國慶三強的占比只有70%,票房只比去年高出20%左右,占比卻大幅下降,整個大盤的增長可想而知,所以15年的10月份總票房目前預計是能過60億人民幣,如果是按這樣的比例全年鐵定能過600億大關,破700億總票房指日可待,到時候是真有可能逆襲北美市場,成為新的全球第一。
北美市場現在的年度總票房是110億美元左右,基本上是不會再有太大的上漲空間,潛力是早就被徹底榨干,所以中國內地票房一旦突破了750億後,是完全可以超過北美市場的,而且北美市場到時候也很難逆風翻盤。
我們有著那邊四倍左右的人口,雖然那邊收入比我們高很多,但做為平民消費的看電影,絕大多少普通人還是可以接受的,很多觀眾電影看得少,除了工作學習等客觀因素外,只是因為在場次跟電影類型這些內容供應上受到了影響,這部分消費力因為之前的同質化放映模式而被下意識的忽略掉了,現在徹底得到解放後,票房潛力非常的恐怖。
原本對差異化放映很有意見的那些守舊派現在是全都不敢再站出來反對了,事實勝於雄辯,差異化放映在全世界主流市場都被證實過了,怎麼可能會比不過早就是被市場淘汰掉的同質化上映?
同時上映二三十部電影,在大家都有機會在各個時間段看到這些電影的時候,票房怎麼可能會不如只有幾部電影上映,很多時候只能有限的選擇三四部電影觀影?
如果我下班時間充裕,本身也很喜歡看電影,在我有時間走進電影院把這個時段我能看到的三部電影中我感興趣看的那兩部電影看完後,我是不是短時間內就不考慮去電影院看電影了?
因為相當時間內我沒其他的選擇,要麼重復觀影,要麼看自己不感興趣的那一兩部電影被強行喂食,這就是同質化放映的最大短板。
而在改成差異化放映後,因為同區域就有一兩家電影院在這個時段有放映一些偏冷門小眾但我很感興趣的電影,哪怕多走幾步路,我依然願意抽時間去電影院多看幾場電影,畢竟幾十元的電影票在現如今這個社會真的只算是底層消費了。
而一個區域類似我這樣的不會只有七八個十來個,再小眾,除非是真的垃圾,不然幾百上千人是有的,上百萬的基數在那兒,所以上座率自然不會再是只有原本稀稀疏疏的幾個人,可能反倒是比一些熱門電影更高(一個區局單一時段場次很少),所以是最大程度的激活了市場跟影迷的觀影熱情,內地市場的票房潛力是被真正激活。
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港片跟日韓電影這些平時排片檔期不太理想,本身受眾有限的小眾冷門電影,換成以前基本是就是一日游或者冷門時段的冷門場次,現在雖然場次依然不多,但至少是做到了一定區域內的全時段覆蓋,所以上座率跟單場盈利很可觀,放映它們甚至是比放映一些熱門電影更具性價比。
所以在16年,在進口電影的額度上,不少原本反對意見很強烈的有經營影視公司又有實體院线的行業巨頭是罕見的松口,同意多出讓一些額度,但這些新增的額度不會全給好萊塢電影,會給日韓電影跟海外電影,好萊塢那邊依然不能超過四十部,這是所有人的底线。
這樣的大事吳明軒自然是要出席,順帶是聊聊衝奧電影的事,所以是在10月20號這天准時出席了這一次由中影總局牽頭的進口電影額度增加會議。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單純的善惡對錯,不是非黑即白,很多時候灰色才是主色調,立場甚至是比對錯更為重要,所以大致是分為了親美跟泛亞太圈兩大陣營。
以萬達跟一些中立的中小型院线為首的是親美派,想要加大好萊塢電影的引進數量,降低審核門檻;以完美、華誼、博納為首的是泛亞太圈,不允許徹底松綁好萊塢電影,希望保護國產電影的良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