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歷史 大明烏紗

第193章

大明烏紗 西風緊 5000 2024-12-15 15:35

  回來,也張羅著要分俺幾畝地娶婆娘,這時姑爺的信就到村子里了。哎喲,三妹,當時你沒見著那排場,俺爹不識字,就把信給鄉老看,鄉老把全村的人都叫過來了,那場面不得了,往常只有讀朝廷法度的時候,鄉老才會這麼干。俺還真沒想到,讀姑爺的信也要這麼大的排場。俺爹就問鄉老,姑爺是什麼官兒啊?鄉老對俺爹說俺家祖墳冒青煙了,姑爺的官比宰相都要大。”

  張問笑著聽完,心道這袁家兄弟話匣子一打開,倒是把事情說得清楚,只要腦子好使,總是排得上用場。他聽罷點點頭道:“要是和宋朝比,咱們大明的閣臣確實比宋朝的宰相要大一些,你們的鄉老還有點見識。”

  袁大勇繼續說道:“鄉老讀完信,咱們明白了,姑爺是要叫咱們兄弟倆到京師來一個。鄉老說一來就是當官,以後能衣錦還鄉。當官俺們倒是不會,也不怎麼想當,還是種地踏實,收成了就有米下鍋……可是,俺爹說,做人要知恩圖報,既然姑爺用得上咱們家的人,就一定要去京師。大哥都娶婆媳了,只有俺無牽無掛的,這不就來了。”

  張問又點了點頭,悄悄打量了一番袁大勇。張問倒是不計較剛才袁大勇出洋相的事兒,實際上他對袁大勇還比較滿意。從袁大勇的幾句話里,張問發現他有個口頭禪:俺爹說。

  這袁大勇好像挺聽他爹的,是個孝子。百善孝為先,張問希望自己的心腹都多少有點做人的原則,善一些並不是壞事。

  一行人走進堂屋,張問見屋子里擺著一張飯桌,桌子上的碗筷杯盤都還沒收拾,看來剛才張問來的時候,袁大勇正在吃飯。很快張問就發現桌子上有好幾個沾著飯粒的斗碗,不禁脫口道:“這種斗碗,袁兄弟能吃幾碗?”

  袁大勇摸了摸後腦勺,不好意思地說道:“七八碗能勉強飽……俺爹說,姑爺家不愁飯吃,讓俺到京師來,為家里省點米……”

  張問哈哈笑道:“好!袁兄弟真漢子,吃得下飯,才殺得了敵!”

  “殺……殺什麼?姑爺要俺做將軍?”袁大勇無辜地看著張問道。

  張問高興地說道:“你先去京營做個小旗長,別急,等我革新了武舉,給你弄個舉人身份,馬上就可以提你做將軍!”

  第六折 肯羨春華在漢宮 段二七 簡單

  繡姑的二哥袁大勇剛到京師,張問便陪著他說了好一陣話。袁大勇很快就覺得張問沒有什麼架子、為人很是隨和;袁大勇實在沒有想到,張問這樣一個比宰相還大的官、滿肚子經書,竟然能和自己這樣的莊稼漢談得攏。

  張問的眼神很專注、他的目光很溫和,他說的話並不多、但是能夠足夠地表達出自己在傾聽並理解對方的感受;當他看著別人的時候,那人就會產生一種錯覺,仿佛張問特別看好這個人、特別重視這個人。

  袁大勇如沐春風,當他意識到張問的如天神下凡一般的品級、而且和自己是親戚時,他身上更是輕飄飄的。但他不明白是,縣太爺和宰相比起來就是綠豆芝麻大的官,那為毛他們家鄉的知縣的架子能比宰相還大?

  聊了許久,忽然張府上來人稟報張問,夫人已經回來了。張問還惦記找張盈商量正事,便要告辭。袁大勇心里突然冒出一股舍不得的感受來,但是他沒讀過書、沒法說出心里這種相逢恨晚的感覺,憨厚得只是不斷留張問多待一會,張問自然就當成是客氣話。

  莊稼人和讀書人的心是一樣的,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不同的是讀書人善於表達罷了。袁大勇舉止荒疏,無法有效表達自己對張問的好感和尊敬;但是張問不同,他年紀輕輕做到內閣大臣,氣質真的早就練出來了,和人交往的手法,無論是眼神、語氣、動作,每一個細節都趨近完美。

  臨走時張問不忘說道:“袁家兄弟初到京師,在衣食住行上有什麼需要,就告訴你三妹,都自家人,別客氣。如果在外邊遇到了什麼事,也告訴你三妹就行了,她解決不了的肯定會告訴我。”

  “好啊,其實姑爺這兒不缺飯吃,就不缺什麼啦,俺也不會到外邊惹事兒的。”袁大勇摸著腦袋上淺頭發懵懂地說道。

  袁大勇還不清楚張問這句平淡的話、會給他帶來多少常人做夢都夢不到的好處,但是周圍的這些人、包括繡姑,卻是十分清楚。特別是那些奴婢,立刻就對袁大勇肅然起敬起來:張問寵愛繡姑,整個張府的人都知道,袁大勇要辦什麼事,對自己的妹子繡姑說一聲就行了,繡姑再在張問的耳邊吹吹枕頭風,還有什麼事兒辦不成的?那些奴仆瞧著袁大勇土里土氣的完全就是一個土包子,心里十分不平衡,人家就是命好,有個出息的妹妹。

  張問交代完,讓繡姑留下招待她二哥,自己回府去了。他來到自己住的地方、那座水邊的雕欄小樓,見到了剛剛從宮里回來的張盈。

  張問和她說起正事,張盈卻避而不談,只是很溫柔地先給張問沏了一壺茶,捧到他的面前,柔柔地說道:“每天能為相公沏一壺暖茶,妾身心里就會很高興。”

  茶杯里冒著淡淡的白煙,張問不知張盈為何不回答自己的話,他見張盈含情脈脈的樣子,也不便心急地追問、故意影響氣氛,便順著張盈的話說道:“既然如此,盈兒何苦還要勞廢心力經營玄衣衛?咱們又不是沒人能用,就像玄月就可以勝任總舵主的位置,盈兒就好好呆在家里,為咱們家操持內務不好麼?”

  在張問的心里,每一種人都應該有各自的本分,良家女子就應該呆家里把內事操持好,這才是本分。

  張盈卻說道:“男人有自己的抱負,為何女子就不能有自己的夢想?我心里面只想對相公一個人好,我會堅持自己的忠貞,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張問沉默了片刻,問道:“盈兒的夢想是什麼?”

  “正如士大夫想要留名青史,我也要像史上的有名女子那樣,讓我的才能得到世人和史書的承認。”張盈鎮定地說道,“我會幫助相公的……我知道相公正在實施一個新政,你從來沒有說過,新政是什麼樣的,你能告訴我嗎?”

  張問道:“說來話長,而且國家大政這樣的事,你並不擅長。”

  張盈忍不住好奇,又問了一句:“我雖然不太懂政務,但是相公說詳細一些、我應該能聽懂的。新政最終是要實行什麼樣的政策、會觸及到哪些人的利益?”

  對於大明朝整個格局現在這副半死不活、又牽扯復雜的狀況,張盈實在很好奇,自己的相公會用什麼回天手段來實現他的抱負。

  張問頓了頓,並不想說出來,便轉移話題的重點,只說道:“我上了一份改三大營為官廳的折子,這份折子是新政布局十分重要的一步,出不得半點差錯。意想不到的是,宮里突然拒絕批紅,事情有點麻煩,你知不知道太後是怎麼想的?還有,王體乾是怎麼對太後說的?”

  張盈淺笑了一下,重新為張問添了一小杯清香的茶,雙手遞到他的面前,笑道:“相公,你想得太多了,其實這件事並不是相公想象得那麼復雜。”

  “哦?”張問接過茶杯,看著張盈的眼睛很期待地等著她繼續說下去。

  夕陽從雕窗中灑進小樓,身著大明官袍的張問和身穿長袖襦裙的張盈隔著一張木桌子相對而坐,一個人沏茶、一個捧茶,這里充滿了古典的淡雅。

  張盈的飽滿額頭光滑細膩,在夕陽的余輝下泛著光澤,她微笑著說道:“王體乾雖然很聰明,對於事情看得也遠,但是他不會背離太後的意思。所以拒絕批紅這件事,是妹妹的意思。”

  “那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張問疑惑道,他心里想的仍然是王體乾是怎麼對太後說的,是不是王體乾的智慧影響了太後的決定。

  張盈道:“妹妹拒絕批紅的原因很簡單……你知道我為什麼每天都想給相公沏一壺茶嗎?就是妹妹說的,她說我能有機會為相公沏茶,是一件美好的事兒……我是看著妹妹長大的,她有什麼心思我還不知道嗎。她拒絕批紅,並不是在算計權力平衡的問題,她怎麼會去計較這個?相公難道還不明白,妹妹心里最相信的人、就是你……”

  聽到這里,張問心里頓時一震,他觸動很大,以至於久久說不出話來。太後張嫣對張問有點曖昧的心思,張問又不傻,他哪里有不明白的?所以讓他震動的,不是聽說太後對自己有情意,而是從張盈的口里說出來!他的老婆張盈平時的言行是算穩重的,從她口中說出來的事,一定就十分靠譜。因此張問想和太後保持距離、少點流言蜚語和麻煩的打算,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問的觀念也在變化,他少了許多年少的輕浮和衝動,多了一份穩重和沉著。和皇太後亂來,雖然想起來很刺激,但這是不合常理的事、而且會影響大局,現在他確實很不願意去做。

  可是,不知為何,偏生張盈那句“妹妹心里最相信的人就是你”久久響徹在張問的腦際,讓他欲忘不能。

  張盈輕輕嘆道:“其實,為了相公的抱負和理想,我們做的……那件事,很對不起妹妹。妹妹現在雖然貴極人間,但是她心里的那份空虛,我卻感同身受……她拒絕批紅相公的那份折子,不是因為復雜的朝局,也不是因為顧及權力的平衡,而是,想讓相公注意到她。”

  “她從王體乾那兒得知相公很看中這份折子,如果出了問題,相公會十分著急。她這麼做,不過就是想看相公急一下……”

  “這……”張問愕然地看著張盈,不知應該說什麼好,他的心里感受也相當復雜,說不出應該松口氣,還是應該鄙視自己的勢利。

  折子出了問題,張問首先想到的是權力和權謀,並以己心度她人之腹;而她,想得原來是那麼簡單,簡單,卻是讓張問慚愧。

  張問情緒波動,一連灌了好幾杯茶,才從那種難言的感受中平靜下來,他冷冷地說道:“盈兒,你明天給太後說說,我們要實行的新政,是關系整個大明億兆民生的大事、是影響我漢家五百年國運的大業,當不得半點兒戲!”

  “兒戲?”張盈的眼神有些幽怨,怔怔地看著張問。

  張問咬牙有些惱怒地說道:“對!在整個家國面前、在整個歷史大潮面前,兒女私情根本就是兒戲!太後居然在朝政這樣嚴肅的事情上表現出小女兒心思,著實令人嘆息!有的事我們可以玩笑,有的事我們能玩笑得起嗎?”

  他在為自己的勢利和自愧尋找借口,並有了惱羞成怒的情緒。

  張盈幽幽說道:“相公,難道兒女私情就是兒戲?那為何梁祝這樣的故事會比正史流傳得更廣?人們興許會不知道唐宗漢武何許人也,卻一定聽說過梁祝,如果只是兒戲,何以如此?”

  張問一拂長袖,長身而起,他無法再和張盈爭執下去。實際上,他要說服張盈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說服自己。

  第六折 肯羨春華在漢宮 段二八 隱患

  張問上奏改官廳的折子未獲內廷批紅,一番斡旋之後,他逐漸明白,這件事並非權力分配上的角逐,而是太後張嫣那里的私人問題。雖然這種事兒有點麻煩,但是總歸不算什麼大事,張問這才稍微放心下來,繼續按部就班地實施他的步驟。

  沒兩天,張問便收到了張嫣傳召的懿旨,他只得前往宮中,並打算就此說服張嫣支持他的政略。

  張問覲見的地方是乾清宮西暖閣,這個地方經常是皇帝批閱奏章和休息的地方,如今皇帝太過年幼,張嫣便住在這里。

  暖閣內的家具和幔維多為青色和紫色,讓這里看起來仿佛有些昏暗而陳舊,而那玉塌之側鑲嵌的黃金、和一些珍貴的擺設又顯得富麗堂皇,於是西暖閣給人的感覺是華貴而神秘。

  如今張問來到這里,這里已經沒有了讓他感到威脅的勢力,但是這里的一切卻仍然讓他有些緊張而惶恐。紫禁城的宮殿在他的心中遠遠不只是建築,而代表了一種威儀。方才在外面還從容不迫的張問,一進西暖閣一顆心就提了起來,小心翼翼地按照禮儀言行。

  西暖閣並不像乾清宮殿那樣寬闊,這里更適合日常起居,因為住在太大的空間里會讓人缺乏安全感。於是大臣一旦被召見到西暖閣,實際上已經和皇家十分親近了,在這樣的房間里,皇帝的玉塌不再高高在上。

  “張閣老快請起,賜坐。”張嫣輕快地說道,她的心情似乎很好。

  等張問從地上爬起來之後,剛才讓到一旁避免受張問之跪的王體乾又走到了玉塌傍邊,躬身說道:“奴婢先行告退。”

  其他太監宮女也紛紛退了出去,張嫣沒有應答不置可否。而張問立刻就意識到如果王體乾走了,自己將和張嫣孤男寡女獨處一室,他急忙說道:“王公公留步,今兒我要啟奏太後的朝事,王公公也一起商量一下吧。”

  張嫣聽罷臉上一紅,畢竟她的身份擺在這里,有些時候也不能做得太明白,於是她也只好說道:“王體乾,你也留下,聽聽張閣老說的事兒。”

  “是。”王體乾聽太後發話,便應了下來。實際上司禮監太監很重要的工作是充當皇帝的顧問。

  接下來張問就開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