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商與流散炎軍的幾次針對性攻擊失敗後,“閩人皇帝”占據起較大規模的土地,降服數個軍閥成為了當地大型“鄉友”武裝,通常來說這種擁有過剩軍人的軍閥團體會在短期維持高壓統治並在某人死去後快速解體,但一項政治改革似乎是為了避免此事而被落實下去。
這種被稱為“軍事集中制”的政治改革建立於軍閥政治的前提,它鼓勵一種以軍銜為特征的金字塔式統治結構,在這一系統中文官幾乎不存在,大量的士官(即“文盲軍人”)在中下層執行任務,通過主要為軍事理論教育的文化教育則變為軍官加入中層,基本上士官均可以通過軍官推薦和同隊伍申請參加軍官培訓,這類人是事實上使用文官權力(實際上,主要是公務員權力)的人群,到金字塔高層則是“閩人皇帝”和降服軍閥為主體的“副手”(也是高級官僚),最終由其本人負責頂層的“元帥”一級,在元帥去世後將轉向多個派閥各自推舉出一名元帥形成的“軍事議會制”或依舊沿襲過往傳統的“軍事集中制”。
這類軍閥政治確實存在許多弊端,例如它無法解決如果分裂各個派閥時會否徹底分裂的問題,在文官集團中哪怕分裂也會因為軍隊的存在而保持一種相對和諧,但軍閥集團很可能就此變為數個團體的武裝衝突,不過在另一方面元帥的輪兵法依舊沒有撤銷,這個軍閥控制區中充滿了軍隊和民兵,他們的腦中充斥著指揮鏈(可簡單理解為低軍銜服從高軍銜的意識)的影響,一個有規劃的金字塔系統確實可以讓它變得穩定不少,例如它能有效的把派閥局限於金字塔高層的數人作為終點,而不是使得下克上行為泛濫(通常來說比起無法接觸的將軍等名義領袖,身邊實際接觸到的人會更具備信譽,也就使中層軍官反而更能調動底層軍隊),而分裂問題…至少在推舉新元帥的問題上就算產生分歧應該不至於立刻發展為全面衝突,這就是它需要起到的作用,再多的作用?這本質是個軍閥政治的衍生物,如果都到這一步依舊沒有自己的私兵,這樣的元帥還想不被推翻不成。
——所謂“軍國”之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