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重口 走向星辰

第2章 設定篇

走向星辰 廠長 32360 2023-11-19 00:47

  設定篇:庫瓦帝國

  

   基本說明:

   主體民族庫瓦人,主星為綠洲星球法霍斯坦,橘紅色皮膚的人形物種,由法霍斯坦星上的肉食性哺乳類生物進化而來,具有極為強悍的身體,其肢體力量幾乎強大到可以顛覆物理法則。庫瓦帝國奉行極端軍國主義和排外主義,法霍斯坦星上本來存在兩個人形智慧物種,庫瓦人率先發展出強悍的軍事化社會後將另一個種族徹底擊敗並全部奴役,可以將其看成是庫瓦帝國最初的文明選擇。

   在登上太空後,庫瓦人憑借強大的軍隊征服了許多前太空時代的星球,而後奴役被征服地的人民,將其關押在集中營里稱為“原奴”,最初,這些原奴會直接被強制分配進行各種奴隸勞動,但在幾十年前,庫瓦帝國的科學家掌握基因裁剪和线體改造適應科技能夠定向對生物體進行可控基因突變後,帝國開始推行覆蓋全境所有奴隸的“外族女體化改造計劃”。每個集中營會利用基因改造技術將原奴們全部改造成具有美艷外表和性感身體的女性奴隸,除承擔各種勞動外,還需要隨時隨地的被帝國公民褻玩。同時為了解決物種純粹性問題,他們對女奴們的X染色體做了改動,使得這些進行過基因改造的奴隸生下的男性後代全部為父系物種,而女性後代則有1 /2的幾率是父系物種,1/2的幾率一樣是女奴。

   由於庫瓦人為肉食物種,女奴們除了日常的勞作和侍奉外,還會被庫瓦公民當成食物(雖然不是主食),基於這一原因,這些女奴的肉被改造得鮮嫩可口且營養豐富,胸部也經過永久強制哺乳期改造,隨時都能分泌乳汁且終生不會萎縮退化,進而乳品肉質也成了庫瓦主人評價女奴的重要標准。雖然帝國法律要求庫瓦主人在對其奴隸造成不可自然逆轉傷害後需要對其進行恢復(拜先進的基因醫學所賜,就算女奴全身的肉都被切下吃掉了,只要沒有腦死亡,泡在細胞治療培養皿中就能復原),但這條法律對應的處罰卻非常輕,就算玩死了也只需要賠一筆錢,這就導致奴隸的報廢率一直居高不下。

   庫瓦軍事思想強調進攻,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庫瓦戰艦一般配備有極為強悍的火力,但裝甲和護盾是相對薄弱項,可以將庫瓦戰術簡單總結為一句話:“在敵人打垮自己前,先打垮敵人”。庫瓦陸軍精英軍團被稱作“殘饕者”,由經過進一步基因強化的戰士組成,本身就非常強壯的庫瓦人再經過進一步改造後實力再次得到飛躍,但副作用就是強大的體能也伴隨著極高的能量消耗,“殘饕者”軍團的士兵都非常容易飢餓,每天需要進食大量的肉以保證身體機能,所以這些家伙往往一旦出擊,就會將被攻擊地的一切動物全部——字面意義上的——吃光。

  

   庫瓦時間及日期:

   庫瓦人對於時刻的長短定位基於自身母星法霍斯坦的基本地理情況,日期記錄單位采用“帝國天”、“帝國月”、“帝國年”。1“帝國天”為法霍斯坦自傳一周的時間,換算人類計數法為37小時左右;1“帝國年”則是法霍斯坦圍繞本星系恒星公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02帝國天,換算人類計數法是7474小時,而人類1地球年為365天,每天24小時即8760小時。也就是說庫瓦人的1帝國年相當於人類的0.8532地球年。

   時間計數方面,由於法霍斯坦星為相對干旱的綠洲星球,古庫瓦人使用一種類似於沙漏的計時器來測算小額度的時間,在此基礎上結合一種類似於日晷的恒星鍾來表示時刻。因此庫瓦人的時間計數有“漏時”、“漏刻”、“漏計”三個單位。具體換算:1帝國天(約為37小時)=18漏時;1漏時(約為2.056小時)=36漏刻;1漏刻(約為3.4259分鍾)=36漏計;1漏計約為5.7099秒鍾,不難發現其基礎為18進制。

   又:有研究發現庫瓦人的數學基礎也為18進制,至於是數學基礎影響了時刻計數還是時刻計數催生了數學基礎就不得而知了。

  

   庫瓦陸軍編制:

   由於作戰主力為裝備動力裝甲的機動步兵,庫瓦軍建制更多考慮的是充分發揮步兵作戰的優勢戰斗力。星際時代的庫瓦軍更多是依靠悍不畏死的海量機動步兵形成局部兵力優勢進行突破,軍隊數量龐大,故采取的是四四+建制,即每四個下級戰術編制外加至少一個支援戰術編制組成一個上級戰術編制。

   庫瓦軍最小的戰術單位是分隊,編制上略大於舊紀元人類軍隊的班。每個分隊13人,包括分隊長、4名火力手裝備火箭筒兩杆可發射反坦克穿甲彈和反人員榴彈;8名機動步兵,每人一支多功能自動步槍並配備兩挺輕機槍。

   分隊之上是小隊,大於舊紀元人類軍隊的排,一般由7人小隊部、四個13人分隊和一個裝備四門迫擊炮的8人支援分隊構成,共60人。加強配置時,每個分隊17人,加強一門迫擊炮和一挺重機槍,整個小隊76人。

   小隊之上為中隊,比起舊紀元人類軍隊的連大出不少。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有中隊長,副隊長,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加上4個60人的小隊共259人。加強配置時會配屬一個36人的戰車小隊,含四輛戰車。

   大隊是中隊之上的編制,遠大於舊世紀人類軍隊的一個營,但又明顯小於一個團。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更上一級的聯隊里。四個機動步兵中隊;一個85人的重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藥分隊,四個15人的炮兵分隊各裝備兩門重型磁軌野戰炮)。機動步兵大隊額外配屬一個支援中隊,包含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和1個迫擊炮小隊,每個小隊4挺重機槍/4門迫擊炮,共174人,全大隊共計1435人;混成大隊多配屬一個戰車中隊,包含四個戰車小隊及中隊部指揮車,共計17輛戰車,163人,全大隊共1424人。

   庫瓦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是聯隊,大於舊世紀人類軍隊的團,但小於師。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攜帶聯隊部和直屬各大隊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旅團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藥小隊配屬20輛運輸車攜帶一日份的彈藥。四個機動步兵大隊/混成大隊;一個239人的炮兵中隊,包括1個25人的中隊部,1個觀察分隊,1個31人彈藥小隊,2個85人重炮小隊;機動步兵聯隊如加強人員配備配屬由一個額外的機動步兵大隊;如加強火力配屬有一個364人的重炮大隊,編兩個170人的重炮中隊各16門重型磁軌野戰炮;一個無线電小隊(5到8台電台);混成聯隊多配屬一個戰車大隊,包含70輛戰車,共654人。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整個聯隊約7000人左右。

   旅團為戰略級別的最小單位,大於舊世紀人類軍隊的師,甚至可以達到人類的軍級規模。旅團最小下轄四個聯隊,(步兵旅團含三個機動步兵聯隊和一個戰車聯隊;混成旅團含兩個機動步兵聯隊和兩個戰車聯隊;戰車旅團含三個戰車聯隊和一個機械化步兵支援聯隊),另根據實際作戰任務配備2個混成聯隊、2個364人的重炮大隊;額外配屬有指揮部、運輸大隊。一般在30000-50000人左右。

   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單位是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四個旅團、另有戰車、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獨立聯隊。戰車聯隊含四個戰車中隊(256輛戰車)和一個後勤中隊,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48門重型磁軌野戰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8門重型磁軌野戰炮),總編制人數為150000人左右。

  

  

   庫瓦人形象及帝國雙子燃星旗章:

  

   ============================================

  

   某狼題外注:庫瓦陸軍建制原型為二戰日軍,由於主力同為步兵且都有軍國主義加持。英蘇美德法以及後來的中國改用三三制編制更多是為了發揮機械化作戰優勢,主力已經變成了坦克+機械化/摩托化步兵。但不同於日軍的二四制編制(開始主要對手為采用舊德國陸軍編制的中國如北洋軍,但中國很快就改成了三三制)。

   設定篇:泰倫共和國

  

   主體民族人類,由地球上的雜食性猿猴進化而來,主星地球,前身為地球聯合,登上太空不過短短兩百年,其各種技術的發展卻快到不可思議,奉行極端唯物主義,自由主義思想,泰倫(Terran)一詞出自古地球拉丁語“Terra”意為“大地”,“Terran”字面意義為“大地上的人”,引申義為“人類的”。

   舊紀元21世紀末,人類社會經歷了一次極端宗教組織造成的全球性武裝暴亂,差點顛覆整個人類社會(史稱教宗戰爭),在歷盡千辛終於鎮壓暴亂後,人類也得以從此統一在了一面旗幟下,為防止宗教組織卷土重來,地球聯合宣布限制一切宗教,每個個體信仰自由,任何宗教組織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預任何一級政府的任何決定,這個決策的實施標志著人類完全放棄了開發自身心靈潛能正式奉行極端唯物主義,轉而使用形形色色復雜奇怪的機器來彌補自身的不足。但同時,人類沒有將有機質的身體看成是累贅,所有的機械也只是在自身身體以外對自身進行補充強化,這也導致其生物技術同樣沒有落後。

   鑒於舊世紀歐美等國的公民直接投票式施政*舉措效率偏低且不善應對突發事件等問題,平定教宗戰爭後的地球聯合以古代東亞為藍本將代議型選舉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任何人都需要通過功名等級考試來獲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在解決上述問題同時也使整個社會也染上了一定的精英主義色彩。新紀元,在地聯的支持下,以曲速航行為代表的太空技術和靈活傳動的仿生機器人技術得以突飛猛進,地球聯合也在機械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在走出太陽系後造就了今日的泰倫社會。

   一百多年前,人類在邊界星域遇到了外星種族——星靈,自此兩個種族爆發了難以置信的友誼,沒用幾年就宣布結盟。在與星靈的共同合作開發下,人類終於借由精神感應系統解決了困擾自身多年的機械操作精度問題。這個年輕種族短時間內取得的快速成就讓很多種族大跌眼鏡。

   泰倫旗章為藍天星系徽,由太陽系為藍本設計而來;借由發達的仿生機器人科技,泰倫軍隊在所有種族中獨樹一幟,除戰艦外,主力組成為人類駕駛員操縱的作戰用機甲。

   另注1:如果按照游戲設定來看,泰倫走的是不同於游戲中純機械化的機械飛升,本狼還真給其寫了個飛升天賦。

   高階飛升——丹心鐵骨:需要“合成人”科技、“血肉苦弱”飛升、極端唯物主義思潮。我們的肉體雖然羸弱,但祖先賜予我們的身體絕不是什麼累贅,我們將用我們的方式,通過操縱與自身身體模式完全一樣的機器人,我們定能在不損害自身的條件下衝破肉體限制。效果:全人口“義體人”特性升級為“仿生機械輔助系統”(地塊工程學研究點數產出+20%、地塊物理學研究點數產出+20%、地塊社會學研究點數產出+20%、工作采集的所有資源+25%、地面軍隊傷害+30%、環境適應性+50%、領秀技能能級+1、領袖壽命+40),所有領袖的“義體人”特殊特性升級為“仿生機械強化裝”(每種領袖特性效果不同,具體效果數值同合成進化飛升的“人造人”但沒有“永生”)。解鎖機甲科技樹,可繼續選擇“設計進化”與“掌控進化”飛升。

  

   另注2:圖中的星系徽章出自《流浪地球》,其實與我的原初構想有出入,首先中心的太陽形象不是一個圓點而是一個十二芒星,象征太陽系的核心位置,同樣代表人類從太陽系走向宇宙的決心;外圍的兩個環繞圖像不完全對稱,采取左側橄欖枝右側稻穗的復合式設計,橄欖枝代表地球西方文明,象征和平自由,稻穗代表地球東方文明,象征繁榮強盛,這種左右合並對稱也體現了人類東西方文明的和解與統一。但本狼不會P圖,所以就沒調整……

  

   人類形象與泰倫藍天星系旗章

   ==========================================

   其實泰倫的設定是本狼第一個構思好的,畢竟是本種族嘛……(手動滑稽)。看了設定也就明確了,本文的蘿卜種族就是人類,對應一個游戲中沒有的飛升。因為說實話我對游戲中的機器人飛升不怎麼贊同,為啥重視科技發展的唯物最後非得變機器人不可。

   之前庫瓦的設定其實好多書友應該都猜出來了,庫瓦走的是基因飛升,所以才能推行“外族女體化改造計劃”調整出全民性奴來。而且……好吧……第三個種族本狼也一並交代了,星際爭霸神族————星靈,很快就會有戲份了。

   設定篇:聖金教廷

  

   主體民族星靈,主星艾爾,藍色皮膚的人形物種,後腦上長著一個特殊的器官——神經束,形狀猶如幾根長長的辮子,能夠利用神經束直接進行心靈交流。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星靈是整個銀河中最為幸運的存在,他們是上古墮落帝國改造的產物,上古先民曾以神的姿態引導星靈的發展與進化,使他們發展出了全民信仰——卡拉(升華之道),以至於星靈奉行著極端唯心主義、生態主義思維,而且可貴的是,他們並不敵視那些奉行唯物主義的物種。在先民的引導下星靈飛速發展成了新生代銀河中的第一個太空文明,為了報答先民對自己的教導,他們將自己種族命名為“星靈”——“神之長子”。

   上古先民的離去是星靈代代傳承的神話,先民為星靈留下了幾乎遍布整個星球的遺產,尤其是一塊巨大的智能水晶,擁有強化星靈靈能的功用,並且能夠完成相當復雜的計算,這塊水晶還能吸收無機質自我修復和自我生長,每年還會脫落一些碎片,這些碎片被星靈們應用在了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

   一百多年前,星靈遇到了人類,自此兩個種族爆發了難以置信的友誼,沒用幾年就宣布結盟。天知道這兩個分別奉行極端唯心主義和極端唯物主義的種族為什麼會如此的一見如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此後的一百年里他們彼此都從對方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進而使得自身的技術迎來又一輪的突飛猛進。星靈借助人類的機械科學發展出無數的自動機器人填補到社會中,基本解決了困擾自身無數代由於生育率過低導致社會生產受阻的問題。

   社會方面,與人類不同,星靈的進化由於受到了先民提攜而太具跳躍性,使得他們的社會形態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了一定的原始特征,比如等級制度——整個聖金教廷由三大階層組成:負責監督並指導社會運轉的執行官、負責戰斗和保護人民的聖堂武士、其余所有民眾被稱為信徒。但由於全民信仰卡拉,他們理想中的神明是博愛而仁慈的,又因精神連接和彼此情感共享,三大等級之間雖有高低貴賤之分但並無種姓壓迫。

   旗章為聖金卡斯徽,代表了卡拉這一全民神聖信仰以及為宇宙帶去光明的期望。

   星靈形象及聖金卡斯旗章

   ============================================

   星靈設定完成,雖說如此但基本就是照搬的星際爭霸,唯一做了微調的就是歷史和語言,比如第四章中執行官納留薩的問候語中“En Taro ——”是星靈語“向XX致敬”,但後面接的一般是英雄人物,如亞頓、塔薩達、澤拉圖、阿塔尼斯等,但由於本文中並沒有這些家伙,所以用了星靈語中的“Anht/神”。以後本狼計劃單獨開一個雜談篇介紹一下星靈物種的生物學特征和語言,算是科普吧。

   設定篇:蘿卜相關(庫瓦戰爭卷)

  

   生體行為精神感應模擬系統:Biobehavioral Psycho-Induction Simulation System,簡稱BPIS系統,人類與星靈聯合開發的一種特殊系統,其開發原理和開發過程絕密,通過戴在人頭上的頭盔傳輸人體的腦波,將其意想的動作、行為等訊號輸入給電子終端,讓電子終端做出與人腦意想一模一樣的行為,其動作精度高達99.8%。傳統的機械感應傳動並不能分辨操作員腦中意想的行為是預判還是需要立刻執行的實際動作,但藉由這套系統此問題得以完美解決,甚至還能忠實執行駕駛員無意識的條件反射。利用這項技術,通過訓練的駕駛員能夠在自身不動的情況下操作電子終端完成與自己身體反應絲毫不差的工作,並且不需要通過復雜的機械操縱培訓。這套系統從出現起就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同樣,基於這套系統的機甲也成了人類軍隊的主力。 PS:星靈對這套系統的應用於人類迥異,至於星靈的運用手法在以後的章節中會揭曉。

  

   “天行者”領航作戰系統:‘Skywalker’Navigation Combat System,簡稱SNCS,分為一個母單元和若干子單元。嚴格來講屬於BPIS系統的衍生輔助模塊。雖說當今人類科技足以將超級計算機小型化,但要處理戰場上爆炸式的信息量,單憑機甲本身的計算機還是力有不逮。有鑒於此,赫爾墨斯基金會在實戰機甲研制成功後就一直致力於輔助系統開發,與高性能實驗機體一同作為兩大主要研究方向。本系統在2384年初步設計完成,並與‘S’計劃機體一同列裝各宇宙艦隊。此後宇宙作戰中,每艘航母都配備此系統用於輔助機甲作戰,配備方式為將母系統組件安裝在航母上,將子系統安裝在每一台機體上。此系統的本質就是通過數據雲同步,讓航母上攜帶的大規模超級計算機幫助處理機甲接收到的龐大信息。通過數據支持,可以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後再以情報預測的形式傳送到機甲駕駛員的顯示屏上,必要時甚至可以對利用AI分析處理對機甲乃至其下屬無人兵器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托管”(由於AI能力問題,本功能一般作用於無人兵器,僅當機甲駕駛員出現負傷或其他無法操作機體的情況下才會作用於機甲)。但本系統缺點也同樣明顯,無线數據雲同步非常依賴數據傳輸速度,並且信號覆蓋范圍有限,一旦敵人采取強力干擾措施效果就大打折扣。同理,在電磁輻射超強的環境如恒星軌道等地基本無法正常使用。

  

   機甲(MobileArmoredEquipmentSet):全稱“機動甲兵裝”字母簡稱“MAES”,人類開發出的多用途機械,通俗來講就是內裝有駕駛艙的大型機器人,其本身並沒有搭載主控AI,由駕駛員坐在駕駛艙里通過BPIS系統對機甲進行操控,當前是人類對BPIS系統最主流的應用模式。實驗證明,多數人類更習慣操縱與自身身體模式相似的機甲,於是當前的機甲絕大多數都做成了人形。機甲從誕生起,就以極佳的環境適應性和良好的泛用性能直接取代了戰斗機、裝甲車等一系列舊時代武器的主力位置,這些曾經的寵兒現在都作為機甲的輔助單位或二线補充部隊使用。戰斗用機甲大體分為量產型和專用型,前者以成本低廉、維護方便、能夠快速大量生產大量裝備為主要宗旨(如第二章登場的‘Legionär’);後者以性能優秀,戰力強悍,必要時甚至能以一機直接支撐起局部戰場並快速取得戰斗優勢為宗旨(此類型待補充)。

   當前廣泛使用的人類機甲:

   SRG/重甲兵系列:最早誕生的實戰用機甲,由赫爾墨斯基金會下屬的研究機構聯合月球哥白尼機械工程大學設計開發,開發序列號“SRG”全稱為古地球語“Schwerer Rüstung Grenadier”(重甲擲彈兵),後綴開發代號第1位是性能分類,後兩位是序列數。如同其名稱,本系列機體配備極為厚重的裝甲,並配合圓潤的弧形外殼能夠起到很好的防御效果。作為量產機種,本機的真正價值往往要在以小隊為單位以上的集團戰斗中才能發揮出來。一般以五機為一小隊、十二小隊(60機)為一中隊、三中隊(180機)編成一大隊。通常以小隊為單位組成基本戰斗隊型,可根據戰況及時調整,在與庫瓦帝國的初戰中大放異彩。在見到本機的成功後,泰倫軍方對本機進行了進一步的檢討,修正了大量設計上的毛病,本機型所衍生的更強化的改良型相繼開發成功,成為泰倫軍的絕對主力。在各種改良型號加入並科學混合編隊後,多台重甲兵所發揮的小隊戰術屢屢成為勝利的保證,戰爭中作為次世代主力新型的衍生機體也持續開發著,使本機成為對後世量產機甲影響深遠的重要機種。

  

   主要機型:

   SRG-009:

   0號序列為測試性的試做機體,一般沒有正式名稱,多用作實驗數據收集,本幾種作為最初誕生的機甲,其技術發展還相對不成熟,前期量產的試做機體故障頻生,第二批以後情況略有好轉。搭載BPIS系統後就算是沒經驗的菜鳥駕駛員也能單人有效地操控,現在本機種一般作為訓練機配備在各大機師學校。

  

   SRG-113“Hoplite/裝甲步兵”:原型-實驗型鋼加農

   名稱來自古地球馬其頓方陣重步兵。 1號序列為主力攻擊機種,本機的頭部采用的是帶護目鏡式的復合型探測器,這種設計也被後來的所有機甲繼承。為保證部隊內部信息傳輸的順暢,在頭部兩側各設置有一組收發式短波通訊天线。這種裝置被證實了即使是處在電磁干擾環境下,也能保持高強度指向性的短途通信能力。技術參數: 標准式駕駛艙, 頭頂空高17.2米,全高17.7米, 本體重量58.2噸,全備重量73.8噸,陶瓷復合裝甲,發電機出力1250KW,推進力2×20500kg+2×1000kg=43000KG,加速度0.59G,地上最大速度88千米/時,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000米,180°姿勢變換需1.7秒,固定武裝頸部加特林機槍×2,,可選用武裝:激光步槍、88MM實彈機關槍、180MM肩扛式小型核火箭炮等。第一種投入實戰的機甲,設計初衷為消滅對方艦隊的艦載機以及必要時突入大氣層配合登陸部隊壓制敵方基地。在與庫瓦帝國接觸前,Hoplite就已經在泰倫軍中服役了數年,參與了一系列與太空游牧民/殖民星野生危險物種的戰斗。

  

   SRG-159“Legionär/軍團士兵”:原型-重裝型鋼加農

   名稱來自古地球羅馬帝國軍團。在設計本機時,泰倫軍方考慮到“Hoplite”在面對戰艦/要塞時火力往往不足,而增大肩扛式180MM核火箭炮的配比勢必會削弱激光武器數量進而減少對艦載機的優勢,因此需要機甲自身擁有足夠能對戰艦產生威脅的火力,這個運用思想使得設計本機時以能承受敵彈攻擊的厚重裝甲和能進行制壓射擊的大火力為優先考慮目標。經由赫爾墨斯基金會的分析與設計,本機在“Hoplite”的基礎上將兩門180MM肩扛式小型核火箭炮折疊固定在肩部,如此只需要調整攜帶的核彈頭數量就可以應對不同的攻堅戰況;此外左上臂還固定了古地球羅馬軍團樣式的方形專用盾牌來保護機體要害,有數據證明這一層簡簡單單的盾牌足以將機甲的生存率提高25%。技術參數:標准駕駛艙,頭頂空高17.5米,全高18.1米,本體重59噸,戰斗全重77.6噸,機體及盾牌均采用貧鈾裝甲,發電機出力1380KW,推進力2×22600KG+4×1650KG =51800KG,加速度0.62G,地上最大速度78千米/時,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000米,180°姿勢變換需2.0秒,除Hoplite的通用武裝外,本機型右手腕部配備了一把可獨立驅動的激光軍刀作為近身武器,這種備用型近戰武器也被後來所有機甲繼承。此外還單獨設計了獨立外掛式粒子光矛炮台等需要多台機體操作的重型武裝。

  

   SRG-191“Angriffssoldat/突擊兵”:

   名稱來自古地球德意志暴風突擊隊。暫未登場待補充……

  

  

   SRG-221“Gladiator/角斗士”:

   名稱來自古地球羅馬角斗士。 2號序列為近戰強化型機體,在“Hoplite”作為主力列裝的年代,由於“Hoplite”機體相對笨重,也缺乏近身攻擊手段而設計的機體,肩部固定90MM實彈火神炮以確保近距離火力,並裝備大型實體戰刀,但實驗效果並不盡如人意,由於攻擊距離有限加之為了強化機動性而相對單薄的裝甲無法抵擋現代火力的飽和射擊,再加上激光軍刀的研制完成使得本機開發及建造計劃停止。

  

   SRG-306“Ballista/弩炮”:原型-RTX-65 鋼坦克初期型

   名稱來自古地球羅馬軍團彈力攻城弩。3號序列為遠距離炮擊支援型機體,考慮到需要降入行星對主力機甲進行支援炮擊,赫爾墨斯基金會在“Hoplite”的基礎上針對SRG系特點進行了一系列定向設計改動:取消雙腿使用懸浮氣墊-履帶符合驅動,加大肩寬和裝載能力,並固定重火力武裝,強大的火力足以在安全距離對戰艦/地面要塞等目標造成嚴重打擊。機體的操縱和火器管制分屬不同系統,因此需要有駕駛員和炮手兩人密切配合操作。技術參數:雙駕駛艙(駕駛員位於胸腹部的標准式駕駛艙內,炮手位於頭部的蓬式駕駛艙內),頭頂高14.7米,全高13.6米,本體重量55.2噸,戰斗全重:72.7噸,由於射程極遠所以采用了防御力略為薄弱但成本相對低廉的陶瓷復合裝甲,發電機出力878KW,推進力72000KG,加速度0.76G,地上最大速度65千米/時,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16000米,固定武裝: 肩部加長管180mm低後座力加農炮(可發射核彈頭)×2;腕部40mm4連裝榴彈發射器×2;車體前部7.62mm車載重機槍。

  

   SRG-352“Artillerie/騎炮兵”:

   名稱來自古地球腓特烈麾下的普魯士騎炮隊。暫未登場待補充……

  

  

   機甲用非單兵重型裝備:

   \u0027TM\u0027炮台:全稱“Teilchenmeteor/粒子流星”,需要一個機甲小隊操縱的大型粒子束武器,實際上就是個單獨的粒子光矛炮,屬於特種重型裝備,原理其實就是將戰列艦使用的粒子光矛艦首炮小型化,I型炮台由赫爾墨斯基金會在人類紀元2377年研制成功,但由於體積過大造價高昂實驗效果並不理想,而後基金會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將炮台模塊化進而拆分成能量室、聚焦核心、主炮架三部分,這就是II型炮台,拆分的模塊分別由三台機甲攜帶,再加上一台機甲攜帶聚變燃料棒彈藥,一台機甲配備遠程觀測光學觀測鏡和大功率索敵雷達擔任前衛,這樣一個小隊的機甲就可以臨時構建起一門光矛炮台,雖然這種簡化版光矛的威力比起戰艦上正牌的粒子光矛差了不少,但太空中得以靈活機動的游射炮台對敵軍實際產生的威脅卻有過之無不及,第二次仙女座Σ攻略戰中轟掉拉赫奇艦隊數艘戰艦的光矛武器就是它。本炮台的生產成本略低於戰列艦粒子光矛艦首炮,可以算是庫瓦戰爭期間機甲隊性價比最高的大型宇宙戰武器之一。但開火次數受聚變燃料棒限制;此外缺乏戰艦上的大型冷卻系統,導致主炮架在發射一次之後的散熱時間長達50分鍾以上,所以操作炮台的機甲小隊往往需要准備3-4組主炮架模塊來替換使用。當前操作此炮台的機甲小隊構成如下:隊長擔任校准手攜帶轉換核心和兩枚聚變燃料棒彈藥、副隊長擔任前衛觀測手配備索敵裝備、隊員1擔任裝填手攜帶能量艙和兩枚冷聚變燃料棒彈藥、隊員2和隊員3擔任後衛分別攜帶內裝3-4具主炮架的合成櫃和6枚聚變燃料棒彈藥。也就是說一門炮一場戰斗最多打10發,但這已經足夠了。 PS:由於快子產生的條件極為苛刻,所以當前快子光矛無法小型化。

  

   ============================================

  

   這個設定篇算是匯集了庫瓦戰爭卷所有登場的機甲,還沒有登場的後面會慢慢補充,以後的章節中如果出現了一個沒見過的機甲名字可以來這里找,我盡可能同步更新。

   PS:之前和朋友聊起本文來的時候他問我,根據‘厚裝甲’和‘弧形外殼’的描述,機甲的原型是不是扎古。好吧,由於本狼是堅定的地聯派,所以機甲形象基本都是根據地聯的來,已經登場的形象更近似於鋼加農,今後再更新的機甲也會配上形象原型。 

   設定篇:泰倫戰艦總覽

  

   “伏爾甘”級工程飛船:名稱來自古地球羅馬神話中的火與工匠之神,沒有武器,全長211米,標准成員4人,艦體外側有多條不同功用機械臂可組裝各種物件。

  

  

  

   “墨丘利”級探索飛船:名稱來自古地球羅馬神話中的神使與智慧之神,沒有武器,全長315米,標准成員12人,可以裝載一名主要科學家及其科學團隊進行探索作業,根據主導科學家的不同研究領域配備有不同的尖端科研設備。

  

  

  

  

  

   “阿匹斯”級輔助運輸艇:名稱來自古地球埃及神話中的生產之神,全長90米,沒有武器,一般為艦隊內部運送人員/物資使用,標准乘員2人,可裝載16名乘客,艦體外側有多條伸縮機械臂可拖拽集裝箱物資。

  

  

  

  

  

   “莫伊萊”級殖民艦:名稱來自古地球希臘神話命運女神,全長752米,沒有武器,標准乘員79人+各種型號自動機器人若干,冬眠艙可容納20000人左右的殖民者與建設殖民地必要的物資。

  

  

  

  

  

   “爵士”級突擊登陸艇:全長150米,裝備鐵幕近點防御炮組×1、鐵雲高射炮組×1,最大加速度2040G,最高大氣航行速度900km/h,標准乘員8人,可裝載5台機甲及配套小隊登陸作戰用裝備/6台無人兵器自動生產工廠。

  

  

  

  

  

   “格里芬”級護衛艦:名稱來自古地球神話生物‘獅鷲’。全長535米,裝有一台冷聚變主引擎,一台備用引擎,超空間主推進器1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4台。主要乘員有軍官2人、士兵30人(相當於一個排),最多可容納300人。防御方面裝備小型先進加強護盾(對激光武器防護性尤其良好,只有持續不斷的火力可以擊穿此屏障)、小型耐鋼裝甲(采用升級版的合成鈦金屬碳素鋼,結合凱夫拉結構質地強韌、耐衝擊)。內裝交通梭1架,輔助運輸艇5艘,各種型號的自動機器人若干,滿載可攜帶1萬噸物資。可分為導彈型、攔截型兩種。

   導彈型:裝備八聯裝颶風導彈發射架×1(前部)、小型γ射线激光炮組×1(尾部),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制導系統以強化導彈的反攔截能力及命中率;或選用等離子脈衝加速器強化機動性。此型護衛艦主要是利用自身小而靈活的特性繞過敵方艦隊主攻擊正面,從側後方的刁鑽角度使用中距離制導導彈給予敵艦隊殺傷,γ射线激光炮組也可進一步強化中距離殺傷力。亦可在整體艦隊采用斜线陣攻擊時充當被削減的一翼主力進行靈活纏斗。

  

  

  

  

   攔截型:裝備小型等離子噴射炮組×1(前部)、鐵幕近點防御炮組×1(中部)、小型量子裂解器×1(尾部),輔助模塊一般選用等離子脈衝加速器強化機動性。此型護衛艦主要作為艦隊前衛,利用自身的高速機動采用狼群戰術分割敵艦隊陣型從而配合我艦隊主要投射火力對敵進行最大化殺傷。

  

  

  

  

  

  

   “許德拉”級驅逐艦:名稱來自古地球希臘神話怪物‘九頭蛇’。全長1137米,裝有一台冷聚變主引擎,一台備用引擎,超空間主推進器2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6台。主要乘員有軍官8人、士兵110人(相當於一個連),最多可容納1200人。防御方面裝備小型先進加強護盾、小型耐鋼裝甲。內裝交通梭2架,輔助運輸艇10艘,各種型號的自動機器人若干,滿載可攜帶3萬噸物資。可分為導彈型、攔截型、炮擊型三種。

   導彈型:裝備八聯裝颶風導彈發射架×2(艦首尾各1)、鐵幕近點防御炮組×1(艦艏中軸)、鐵雲高射炮組×1(艦艏中軸),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制導系統(艦首)、等離子脈衝加速器(艦尾)。此型驅逐艦主要與導彈型護衛艦混編,在加強火力的同時提供對敵戰術機隊的防空反制。

  

  

  

  

   攔截型:裝備小型γ射线激光炮組×1(艦首中軸)、小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2(艦艏側舷)、鐵幕近點防御炮組×1(艦尾中軸) 、鐵雲高射炮組×1(艦尾中軸),輔助模塊一般選用加強型護盾電容器(艦首)以強化護盾出力從而提高生存能力、等離子脈衝加速器(艦尾)。此型驅逐艦主要與攔截型護衛艦隊混編,同樣在加強火力的同時提供對敵戰術機隊的防空反制。

  

  

  

  

   炮擊型:裝備大型γ射线激光炮組×1(艦首主炮)、中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1(艦尾中軸),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以強化炮擊命中率、等離子脈衝加速器(艦尾)。此型驅逐艦一般與主力艦隊混編作為基礎投射火力,或與導彈型護衛艦混編作為強化投射火力支援。

  

  

  

  

  

  

   “奇美拉”級輕巡洋艦:名稱來自古地球希臘神話中獅頭羊身蛇尾的吐火怪物。全長2195米,裝有一台冷聚變主引擎,兩台備用引擎,超空間主推進器4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12台。主要乘員有軍官31人、士兵470人(相當於一個營),非一线後勤人員約10人,最多可容納3000人。防御方面裝備中型先進加強護盾、中型耐鋼裝甲。內裝交通梭3架,輔助運輸艇10艘,各種型號的自動機器人若干,滿載可攜帶5萬噸物資。艦體型號最多的戰艦,可分為偵察型、導彈型、炮擊型、電子戰型、支援型、鎮*暴型六種。

   偵察型:裝備中型γ射线激光炮組×1(艦首主炮)、小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1(艦尾中軸)、小型量子裂解器×1(艦尾中軸)、鐵幕近點防御炮組×2(艦艏中軸、艦中側舷各1)、鐵雲高射炮組×2(艦艏中軸、艦中側舷各1)、機甲小隊×1(艦腹格納庫)、突擊登陸艇2艘,輔助模塊一般選用引力偵測雷達(艦首)、變色龍系統(艦中)、等離子脈衝加速器(艦尾)。一般來講作為偵查艦獨立派遣,也可拆除艦中的炮組和變色龍系統裝載科學團隊及設備作為科學探索艦使用。

  

  

  

  

  

   導彈型:裝備八聯裝颶風導彈發射架×6(艦首中軸2、艦中前部1、艦中側舷2、艦尾1),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制導系統(艦首)、加強型護盾電容器(艦中) 、等離子脈衝加速器(艦尾)。只裝備導彈的 ji duan 型號,一般編入主力艦隊提供遠程支援。

  

  

  

  

  

  

  

   炮擊型:裝備大型γ射线激光炮組×1(艦首主炮)、大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1(艦中主炮)、中型量子裂解器×1(艦中前部)、中型等離子噴射炮組×1(艦尾),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加強型護盾電容器(艦中)、等離子脈衝加速器(艦尾),一般編入主力艦隊作為投射火力艦。

  

  

  

  

  

   電子戰型:裝備鐵幕近點防御炮組×1(艦艏中軸)、鐵雲高射炮組×1(艦艏中軸)、小型等離子噴射炮組×1(艦中側舷)、小型量子裂解器×1(艦中側舷)、小型γ射线激光炮組×1(艦尾中軸)、小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1(艦尾中軸),輔助模塊一般選用擬黑洞干擾器(艦首)以干擾敵艦隊武器瞄准系統令其命中下降同時也可擾亂敵方通訊、電子回聲解碼器(艦中)破譯敵軍通訊及指揮網絡、星團編碼器(艦尾)為我軍通訊加密。其全像網傳訊器、次空間傳訊器有效距離150光年,能夠同時監控多於300個不同次空間頻率,透過一秒十次改變頻率,可在不到3小時掃描整個次空間光譜,強大的編碼器只需要數分鍾就可破譯多數截收的資訊。最新型的引力雷達能識別接近艦種型號並掃描艦船傷害、充能的護盾、武器和登艦生命體;此外為數眾多長程電子識別器和超過100部全光譜接收器,一部多頻率接收器會監視所有通訊和藏在自然背景X光中的其他訊號。

  

  

  

  

  

   支援型:武器同電子戰型,輔助模塊一般選用光子透視掃描儀(艦首)以迅速准確地定位戰艦受損情況、自動維修機器人隊(艦中、艦尾)。比起戰斗更專注於以最快速度修復我方艦隊損傷的輔助艦,一般編入主艦隊。

  

  

  

  

  

   鎮暴型:裝備中型γ射线激光炮組×1(艦首主炮)、八聯裝颶風導彈發射架×1(艦尾)、鐵幕近點防御炮組×2(艦艏中軸、艦中側舷各1)、鐵雲高射炮組×2(艦艏中軸、艦中側舷各1)、機甲小隊×1(艦腹格納庫)、突擊登陸艇2艘,輔助模塊一般選用引力偵測雷達(艦首)、電子脈衝干擾器(艦中,擬黑洞系統列裝前的電子戰裝備,主要用於干擾敵方通訊,由於成本相對低廉所以仍配備二线部隊)、等離子脈衝加速器(艦尾)。一般配屬給二线星際安保部隊作為旗艦,一只標准星際安保艦隊由4艘護衛艦、2艘驅逐艦和1艘本艦組成,主要任務為保護空間航道、打擊來襲的星際海盜及恐怖分子。

  

  

  

  

  

   “克拉肯”級重巡洋艦:也稱戰列巡洋艦,名稱來自古地球北歐神話生物‘北海巨妖’。全長3440米,裝有兩台冷聚變主引擎,三台備用引擎,超空間主推進器4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12台。主要乘員有軍官136人、士兵1520人(相當於一個團),非一线後勤人員約30人,最多可容納5000人。防御方面裝備中型先進加強護盾、中型耐鋼裝甲。內裝交通梭6架,輔助運輸艇20艘,各種型號的自動機器人若干,滿載可攜帶7萬噸物資。可分為導彈型、炮擊型、特戰型三種。

   導彈型:裝備八聯裝颶風導彈發射架×5(艦首中軸1、艦中前部2、艦中後部2)、小型等離子噴射炮組×1(艦艏中軸)、小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1(艦艏中軸)、鐵幕近點防御炮組×2(艦中前後部側舷各1)、鐵雲高射炮組×2(艦中前後部側舷各1)、中型γ射线激光炮組×1(艦尾中軸),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輔助制導系統(艦中)、等離子脈衝加速器(艦尾)。早年粒子光矛未列裝前的主力遠距離火力投射艦,光矛武器列裝後逐漸退役。

  

  

  

  

   炮擊型:裝備大型γ射线激光炮組×1(艦首主炮)、大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1(艦中前部主炮)、中型量子裂解器×3(艦中前後部、艦尾各1)、大型等離子噴射炮組×1(艦中後部主炮),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加強型護盾電容器(艦中)、等離子脈衝加速器(艦尾)。現役主力型號重巡洋艦,一般編入主力艦隊作為主要中距離投射火力。

  

  

  

  

   特戰型:裝備中型γ射线激光炮組×1(艦首中軸)、中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1(艦艏中軸)、鐵幕近點防御炮組×2(艦中前後部側舷各1)、鐵雲高射炮組×2(艦中前後部側舷各1)、小型量子裂解器×1(艦尾中軸)、小型等離子噴射炮組×1(艦尾中軸)、機甲小隊×2(艦腹格納庫)、突擊登陸艇3艘,輔助模塊一般選用擬黑洞干擾器(艦艏)、變色龍系統(艦中)、引力偵測雷達(艦尾)。主要用於敵後特種作戰,單艦戰斗力一般,但配備有最先進的干擾性設備,專司敵後破壞工作。

  

  

  

  

  

   “貝希摩斯”級戰列艦:名稱來自古地球聖經中的神話生物‘巨獸’。全長5480米,裝有兩台冷聚變主引擎,四台備用引擎,超空間主推進器6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16台。主要乘員有軍官302人、士兵2800人(相當於兩個團),非一线後勤人員約100人,最多可容納8000人。防御方面裝備中型先進加強護盾、中型耐鋼裝甲。內裝交通梭10架,輔助運輸艇40艘,各種型號的自動機器人若干,滿載可攜帶11萬噸物資。可分為導彈型、炮擊型、光矛型、航母型四種。

   導彈型:裝備八聯裝颶風導彈發射架×9(艦首中軸1、艦首側舷各1、艦中側舷各2、艦尾側舷各2)、鐵幕近點防御炮組×1 (艦艏側舷)、鐵雲高射炮組×1(艦艏側舷)、機甲小隊×1、突擊登陸艇2艘,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輔助制導系統(艦中) 、等離子脈衝加速器(艦尾)。早年粒子光矛未列裝前的主力遠距離火力投射艦,光矛武器列裝後逐漸退役。

  

  

  

  

   炮擊型:裝備大型γ射线激光炮組×2(艦首中軸、艦中中軸各1)、大型等離子噴射炮組×1(艦艏中軸)、大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1(艦中中軸)、中型量子裂解器×2(艦中側舷各1)、中型γ射线激光炮組×2(艦尾側舷各1),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加強型護盾電容器(艦中)、等離子脈衝加速器(艦尾)。早年粒子光矛未列裝前的主力中距離火力投射艦,光矛武器列裝後逐漸退役,讓位給炮擊型重巡洋艦。

  

  

  

  

   光矛型:裝備快子光矛脊峰軸线炮×1(艦首主炮,無法旋轉)、大型γ射线激光炮組×2(艦中側舷各1)、大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1(艦中中軸)、大型量子裂解器×1(艦尾),輔助模塊一般選用冷核聚變收束穩定器(艦首)以強化光矛能量聚焦威力、加強型護盾電容器(艦中)、輔助火控系統(艦尾)。現役主力遠距離火力投射艦,一般編入主力艦隊。

  

  

  

  

   航母型:裝備八聯裝颶風導彈發射架×1(艦艏中軸)、鐵幕近點防御炮組×3(艦艏側舷1、艦中側舷各1)、鐵雲高射炮組×3(艦艏側舷1、艦中側舷各1)、機甲小隊×6(艦腹格納庫)、突擊登陸艇8艘,輔助模塊一般選用加強型護盾電容器(艦首)、天行者輔助飛行控制操縱台(艦中)以導引機甲起降及掌握船塢進出事宜、引力偵測雷達(艦尾)。現役主力機甲航母,一般編入主力艦隊,也可獨立進行作戰。

  

  

  

  

  

  

   “利維坦”級無畏艦:名稱來自古地球聖經神話中七宗罪之一的深海魔王,全長7670米,裝有三台冷聚變主引擎,四台備用引擎,超空間主推進器8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20台。主要乘員有軍官1500人、士兵9700人(相當於一個師)、非一线後勤人員約300人,最多可容納32565人。防御性方面采用大型先進護盾、主艦體大型耐鋼裝甲,主反應器周圍配備圓頂型碳化增強外殼,每座炮塔周圍配有1公尺的鈦合金外殼。內裝交通梭18架,輔助運輸艇90艘,各種型號的自動機器人若干,滿載可攜帶18萬噸物資。可分為光矛型、航母型兩種。

  

   光矛型:裝備快子光矛脊峰軸线炮×1(艦首主炮,無法旋轉)、大型γ射线激光炮組×3(艦中前部中軸及側舷各1)、大型量子裂解器×3(艦中後部中軸及兩舷各1)、大型等離子噴射炮組×3(艦腹中軸及兩舷各1)、中型γ射线激光炮組×2(艦尾兩舷各1)、中型等離子噴射炮組×2(艦尾兩側附加炮舷各1)、大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2(艦尾兩側附加炮舷各1),輔助模塊一般選用冷核聚變收束穩定器(艦首)、加強型護盾電容器(艦中)、輔助火控系統(艦尾)。現役最強遠距離炮擊艦,一般編入主力艦隊。

  

  

  

  

  

   航母型:裝備中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1(艦艏中軸)、小型等離子噴射炮組×2(艦中前部側舷各1)、小型量子裂解器×2(艦中後部側舷各1)、鐵幕近點防御炮組×3(艦艏側舷及艦中前後部各1)、鐵雲高射炮組×3(艦艏側舷及艦中前後部各1)、大型γ射线激光炮組×1(艦尾)、機甲小隊×12(艦腹格納庫)、突擊登陸艇16艘,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天行者輔助飛行控制操縱台(艦中)以導引機甲起降及掌握船塢進出事宜、引力偵測雷達(艦尾)。現役最強機甲航母,一般編入主力艦隊作為旗艦,也可獨立進行作戰。

  

  

  

  

  

  

  

   “方舟”級泰坦巨艦:全長15800米,名稱來自古地球聖經神話中的救世巨船\u0027方舟\u0027,裝有六台冷聚變主引擎,十台備用引擎,超空間主推進器14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42台。主要乘員有軍官5270人、士兵60000人 (相當於一個軍)、非一线後勤人員約900人,最多可容納170847人。防御性方面采用大型先進護盾、主艦體大型耐鋼裝甲,主反應器周圍配備圓頂型碳化增強外殼,每座炮塔周圍配有1公尺的鈦合金外殼。內裝交通梭40架,輔助運輸艇180艘,各種型號的自動機器人若干,滿載可攜帶60萬噸物資。裝備毀滅粒子脊峰軸线噴射炮×1(艦首主炮,無法旋轉)、大型γ射线激光炮組×8(艦中兩舷各3、艦尾兩舷各1)、大型量子裂解器×4 (艦中兩舷各2)、大型等離子噴射炮組×4(艦中兩舷各2)、大型艦用超口徑磁軌炮組×8(艦腹兩舷各3、艦尾兩舷各1 )、機甲小隊×12(艦腹格納庫)、突擊登陸艇22艘,輔助模塊一般選用冷核聚變收束穩定器(艦首)、加強型護盾電容器(艦中)、輔助火控系統(艦尾),另外還裝有擬黑洞干擾器、天行者輔助飛行控制操縱台、星團編碼器。泰倫最強戰艦,兼具火力、偵查、航母性能,可以說一艘戰艦就能支撐起一場戰役。

   ============================================

   補完了泰倫戰艦設定,事實上在本狼最初搭框架的時候最先搭的就是戰艦的相關設定,這個工作看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很難,需要考慮很多東西,比如游戲中戰艦的戰斗力和整體數量的配比,戰艦的尺寸和武器配備可能需要的搭載人數等,同時還需要參考現實中軍隊的軍銜、構架等等等等。順便吐槽:蠢驢你們官方就不能放個戰艦尺寸出來麼……

   本文的所有戰艦尺寸和搭乘人數包括指揮官的軍銜都是本狼自己編的,真的非常費事,參考了星球大戰、星際爭霸、戰錘等諸多科幻作品,本文也就使用這設定一直寫下去了。多說一句,和星球大戰中的設定比,泰倫戰艦的搭載人數少得可憐,但事實上星球大戰設定中戰艦搭載人數包含了陸戰部隊,也就是“艦載步兵”,但主力為機甲的泰倫當然不會還使用“帝國衝鋒隊”這種純粹靠堆數量的玩意。21世紀地球的軍隊都已經信息化了,更不用說群星時代,肯定是以智能化、信息化為基本條件進行構建的,電子戰巡洋艦就是這一思想的產物。具體登陸作戰部隊如何見下。 

   設定篇:泰倫無人攻擊部隊(庫瓦戰爭卷)

  

   也稱“無人作戰平台/Unmanned Combat Platform”系指無人駕駛的、完全按遙控操作或者按預編程序自主運作的、攜帶進攻性或防御性武器遂行作戰任務的一類武器平台。包括無人作戰飛機、無人反潛戰或反雷戰潛水器和無人戰車等。與有人作戰系統相比,無人作戰平台具有持續行動能力強、成本低和不易被雷達等探測手段捕捉的特點,特別是不需要人去駕駛,不以犧牲軍人的生命為代價,在設計時也無需考慮駕駛員的因素及其相關的座艙/艙室、生命保障和環境控制設備、手柄、按紐和顯示器等設備,兵器的設計完全以任務為中心。且由於省去了與人有關的許多系統和設備,無人兵器壽命期內的使用維護費僅為相同航程和有效載荷的有人兵器的20%甚至更低。亦可放心大膽的使用其執行若用有人作戰平台將會帶來巨大傷亡的高風險作戰任務(如壓制敵防空和突防攻擊、通過稠密布雷區的反潛戰或反雷戰、坦克戰與反坦克戰等)。但缺點是缺乏主觀能動性,無法執行高精密的任務,並且非常受信號覆蓋范圍和信號干擾制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當前泰倫所有的無人兵器幾乎都配屬給了機甲,在機甲駕駛員的命令下輔助機甲執行作戰任務,可以說機甲是泰倫基本戰斗單位的核心,而無人兵器是基本戰斗單位的基石。

  

  

   M-77“Ceratopsia/角龍”坦克:

   原型MBT61式5型坦克(出自高達UC紀元系列)

   名稱來自地球古生物鳥臀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大批量服役的陸地泛用戰車,結合了舊世紀各國主戰坦克之長發展出的新型號主力陸戰裝甲,於新紀元2363年設計定型,使用AI控制的全自動無人戰車,一般作為消耗品在進行星球攻略戰時充當機甲的下屬與敵人進行艱苦鏖戰,整體使用模塊化流水线生產,一台自動工廠包含2條生產线,一條生產线6小時就能組裝出一輛。自動工廠和每台機甲同時可作為指揮塔控制這些全自動戰車進行戰斗,由於只能進行陸地作戰,所以只在陸戰的時候使用,一般來講每三台一組,戰時每台機甲率領4-5組,每個小隊長額外率領4組,每個中隊長額外配屬12組作為預備,也就是每中隊配屬900輛左右(相當於舊世紀的三個坦克師)。因為沒有駕駛員不需要安裝駕駛艙使得這種坦克異常低矮,被命中率極低。然而缺點同樣明顯,一旦出了所配屬單位的信號基站通訊范圍就會由於AI錯誤導致趴窩,且所屬指揮單位一旦被毀其控制的所有坦克都會集體癱瘓。當前,大量的角龍坦克作為泰倫陸軍不可越缺的一員為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技術參數:全長11.6m、車體長9.2m、車寬4.9m、全高2.2m、主炮雙聯裝155mm滑膛炮(可發射炮射導彈)、副武器12聯裝導彈發射架×1/38mm雙聯裝高射炮組× 1+7.62mm主炮並列機槍x2+14.5mm獨立可旋轉式高平兩用重機槍×1。

  

   KW-82“Velociraptor/伶盜龍”吉普車

   原型:惡火戰車(外號“你爹俠”,出自星際爭霸2)

   名稱來自蜥臀目馳龍科伶盜龍屬的小型恐龍。大批量服役的陸地泛用高速戰車,最初被定義為一種有裝甲的戰斗車輛。經歷數個版本的改動,最終被工程師以高速斥候車的戰場定位研發出來。憑借其低廉的造價與卓越的機動性能和高強度對步兵火力,目前是泰倫陸地無人兵器的絕對主力之一。與‘角龍’坦克一樣三台一組,每台機甲根據任務不同配屬不同,一般為8-12組,車身組裝有輕型4輪驅動底盤,配備的地獄火噴射器和散彈炮對抗敵軍步兵極其有效,車底裝有噴氣式推進裝置,可短途噴射跳躍20m距離。此外,超高的機動性搭配鎖定AI自動駕駛框架,使其能夠在戰場上做出各種靈活的戰術發揮,甚至可以憑借高速度甩開敵人,並在敵人剛剛進入射程時轉向開火。在斥候之余,本車還搭載了變形系統模塊,能夠變成一台噴火機器人,車底的加厚擋泥板在變形後會豎在身前作為強化盾牌使用,噴氣式裝置也會轉到背後,在巷戰中比“角龍”坦克更加靈活實用。然而 本質上與“角龍”坦克一樣作為消耗品在進行星球攻略戰時由機甲駕駛員指揮進行作戰。技術參數:車型-長3.3m、寬1.2m、重468kg、最大時速220km/h;人形-寬1.63m、高2.84m,主武器雙管‘地獄火’聚苯乙烯噴火器×1、18.4mm‘噴槍’散彈炮×1。

  

   IFV-93“Ornithomimus/似鳥龍”多功能車

   原型:多功能步兵車(出自《紅色警戒》系列)

   名稱來自蜥臀目似鳥龍科的善跑恐龍。整車由汽車底盤、方艙、方艙附件及電氣系統組成。主要配有配電系統、土木工具、滅火器、踏板梯、纜盤箱、換氣扇等。該車型的研制是一種全方位的功能車型設計,為平戰時和突發事件時的相關設備及時維修得到較好的保障,其裝備的全地形全可調式懸掛系統賦予了僅次於\u0027伶盜龍\u0027的高速。目前在泰倫陸軍陣營中扮演萬金油車輛的位置,其以在任何戰斗場景中的速度和可靠性而聞名。大多數關於它的細節資料都突出強調那獨特武器系統,主武器位於車體後半上部,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需要靈活替換,不同的能力賦予了\u0027似鳥龍\u0027不同的戰場定位,允許戰地指揮官們根據遭遇威脅的不同迅速定制他們的反應部隊。同樣每三台一組,戰時每台機甲率領10-15組,技術參數:車長5.9m、車寬2.1m、車高2.0m、最大速度135km/h;一般來講使用較多的有裝備小型維修機器人和備用零部件器械裝具的維修型、裝備小型雷達與多功能信息處理器的偵測型、裝備非制導聯裝火箭炮的支援炮擊型、裝備中程反坦克導彈的反裝甲型等等。

  

   SF-A5“Pterodactylus/翼手龍”戰斗機

   原型:A15奧卡炮艇機(出自《命令與征服》系列)

   名稱來自地球古生物翼龍目翼手龍科的雜食性飛行動物。可垂直起降的無人攻擊機,由專用卡車裝載,車斗展開就是一個起降平台,其駕駛員在卡車上控制戰斗機行動,於新紀元2370年設計定型,作為機甲及其所率領無人坦克的空中支援火力。同樣為三台一組,每個機甲配屬一組,每個機甲小隊長額外配屬6組作為空中支援。技術參數:長17.8米,寬14.6米,高3.87米,采用雙渦輪引擎,最快速度400節(740.8千米/時),作戰半徑428千米,最大飛行高度12801米,爬升率762米/分。武器:兩門1200轉的30mm自動機關炮、‘黃蜂’V型非制導火箭彈、AIM-500‘針刺’空對空導彈、AGM-240雙側空對地導彈。所有的導彈和火箭都安裝在機身兩翼下方的裝架上。

  

  

  

  

   AUV-S2“Grippia/魚龍”潛艇

   原型:無,圖為BAE公司無人潛航器

   名稱來自地球古生物魚龍超目短尾魚龍科的海洋爬行動物。於2366年設計定型,作為海中作戰主力,AI控制的自動潛艇,由浮在海平面上的自動工廠制造投放並由自動工廠的指揮人員進行遙控,可以說是庫瓦戰爭中唯一沒有被配屬給機甲的無人兵器(實際上是因為當前泰倫還沒開發出水下機甲……)。技術參數:全長8.3米,直徑2.3米,排水量35噸,極限潛水深度470米,能以12節的航速連續航行2400海里,可與浮動工廠的全球定位系統聯動,將收集到的聲納影像數據通過無线通信傳送給浮動工廠,配有彈射型機械手臂可以摧毀水雷,主要武器小型穿透式制導魚雷發射管x4,其自身也是一枚巨型魚雷,可以發動自爆攻擊。

  

  

   AAAV-10“Rutiodon/狂齒鱷”兩棲戰車

   原型:無,圖為我國03P型水陸坦克

   名稱來自地球古生物雙孔亞綱植龍目狂齒鱷屬的兩棲爬行動物。與2362年設計定型,可在江河、湖泊甚至淺海水面行駛。多用於登陸、沿岸警戒,憑借其強大的機動性發揮作用。底部裝備可調型氣墊系統,即可漂浮在水面上(只將炮塔露出水面)又可潛在水下(可以使用外流導入設備使用外部的水進行冷卻,可動型排煙道亦可以臨時封閉,但由於裝甲抗壓限制只能潛到30米深)。但是獲得游泳能力的代價是犧牲防護,結果就是其裝甲比較薄。設計師為解決這一問題,在其炮塔前部安裝了一層附加裝甲,以便在需要時掛裝雙防反應裝甲,這樣其正面可達到‘角龍’坦克防護水平。戰斗全重25噸,全長9.2米,寬3.3米,高2.15米,裝備與\u0027角龍\u0027坦克通用的155mm主炮,同樣可發射炮射導彈;炮塔兩側掛彈匣可掛載8枚導彈;炮塔上方裝備一挺可旋轉的14.5mm高平兩用重機槍。

  

   ============================================

   庫瓦戰爭卷的泰倫無人攻擊部隊設定基本完成,根據本狼的設定可以得出,一般來講泰倫一個陸戰基本單位核心是一台機甲,其配屬的各式無人戰車、陸基航空兵再加上後勤人員相當於1個混裝師,5台機甲組成的小隊加上小隊長調度的預備單位相當於當代的集團軍級別規模,在信息化戰爭的條件下,這樣一個機甲單位(1名機甲駕駛員、3名無人戰斗機操作員、幾十名後勤兵)足以支撐起一場局部戰役了,一個機甲小隊則可以作為一個戰略級別單位使用。這也是本狼構想用一個機甲中隊就攻略一顆星球的基礎構架。 

   設定篇:泰倫軍制及軍服

  

   自教宗戰爭後人類走向統一,軍制軍階軍服也漸漸納為了一個系統,軍服根據軍種、軍階不同有相應差異。整體上延續舊世紀各國的軍制和軍服系統,軍制大分技術兵、戰斗兵、輔助兵三種;軍服分為禮服、常服、作業服三大種類,新紀元列裝宇航服。

   泰倫軍制當前一般根據軍隊的招募方式進行大體分類:

   第一類為技術兵種,主要擔任各級技術兵器的整備員、部分相對簡單的技術兵器操作員、各種軍事設施中的後勤人員等,軍階路线一般為志願兵-正規技術兵-技術軍官,所需人員基本素質相對復雜化,一般等同於民間的技術工程師。

   第二類為戰斗兵種,主要擔任機甲駕駛員、戰艦指揮員、高精密技術兵器(如無人戰斗機、戰艦炮組等)的操作員、作戰參謀等,軍階路线一般為正規戰斗兵-指揮軍官,所需人員素質相對專業化。此類人員不面向社會招收,直接從各大高級軍事院校中選拔,基於泰倫當前的教育制度,這些軍事院校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升學考試(即高考)招收合格的高等中學畢業生,錄取分數一般都不低。

   第三類為輔助兵種,包含野戰醫院、文工團等,也是唯一一類向民眾開放的,隨軍任務安排有空閒時也承接民間業務(比如軍醫院開放給當地民眾看診,文工團參加民間表演等)。軍階路线一般為志願兵-正規兵-軍官。此類兵種招收條件不一,一般來說面向與自身專業需求對口的民間高等院校招收。

   志願兵:由於基層無人兵器的海量列裝,傳統的義務兵役制已被廢除,但相應的技術崗位仍需要基層士兵擔任。泰倫征兵相關法律規定16-24歲的公民都可以提交申請,經過體檢合格後成為志願兵。嚴格來說志願兵還不能算作正式軍人,制服不分軍種統一為藍色(男兵)/粉色(女兵)。志願兵的志願服役期根據軍種不同有部分差異,一线部隊/宇宙軍各標准艦隊一般為6年,前三年軍銜為列兵後三年為上等兵;二线部隊/星際安保部隊一般為5年,前三年軍銜為列兵,後兩年為上等兵;三线部隊/星系守備隊一般為4年,前兩年軍銜為列兵,後兩年為上等兵。志願服役期滿後可以通過轉正考核成為正規兵,說的輕松但這個考核難度很大,有近70%的志願兵無法通過。

   圖例:志願兵制服男/女(原型出自高達系列)

   正規兵:也就是正式在籍的軍人,志願兵志願服役期滿通過轉正考核/戰斗兵種通過入伍考核授予下士軍銜,後根據服役年限和相應貢獻晉升,技術兵種一般每三年升一階,戰斗兵種一般每一年升一階,軍銜有下士-中士-上士-士官長共四級,制服根據泰倫當前軍種分類分為三個顏色,一线部隊為黑色;二线部隊為海藍色;三线部隊為松枝綠色。

   軍官:技術兵種服役12年以上或有重大貢獻/戰斗兵種服役三年以上或任機甲駕駛員通過入伍考核授予准尉軍銜,後根據服役年限和相應貢獻晉升,軍階有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准校-少校-中校-上校-准將-少將-中將-上將-元帥共十三個等級。轉業/退伍軍官可保留預備役身份,制服同樣根據軍種分為不同的顏色和形制。

   禮服:軍官以上配發,多為正式場合穿著,用料考究,標志鮮明,顏色莊重華麗,制作工藝精湛,裝飾注重美學風格。此外文工團演出服、軍樂團演出服、儀仗隊禮賓服等也屬軍禮服范圍。軍官禮服一般包括禮服大檐帽(女軍官卷檐帽)、禮服、禮服襯衣、綬帶、禮服皮鞋等。禮服上衣為戧駁頭西服式,雙排6粒扣,2個下挖袋,左臂設軍旗標志,袖口有金黃色裝飾條,將官為1粗條2細條,校尉官為粗細各1條;禮服褲為西式褲,褲側縫有金黃色裝飾條。用料一般為毛滌貢絲錦,顏色契合自身軍種。禮服襯衣,式樣為立翻領長袖束腰式,圓下擺,無肩袢;用料為滌棉包芯紗平布;顏色統一為白色。禮服大檐帽、卷檐帽,式樣與春秋常服大檐帽、卷檐帽相同。禮服皮鞋與常服皮鞋相似,用料為合成革。文工團、軍樂團的演出服形制與軍官軍禮服類似,顏色一般為全身白色/上衣紅色褲子白色,根據演出場合樣式多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服裝技術的進步,軍禮服用料、做工將更加考究,色調、標飾趨向鮮明華麗,配發范圍將逐步擴大。

   圖例:宇宙軍上校軍禮服上衣(原型為美海軍禮服)

  

  

  

   常服:指軍人在平時和一般禮儀場合穿著的服裝,意為平常時候穿著的軍服。其主要特點是莊重、威武,能反映傳統習慣和精神,適合日常穿著。一般人所稱呼的軍服通常指的是常服。分夏常服和冬常服,軍官夏常服統一為襯衣+直筒修身褲,佩金屬制成的領花作為軍種符號,制式襯衣為短袖開領獵裝式,女性官兵則是有時會穿著包含裙擺的上衣;冬常服顏色與夏常服相同,包含呢面料風衣式大衣,栽絨領,冬帽是栽絨帽或皮帽。志願兵制服樣式除顏色外基本與正式官兵相同,大體由上衣搭配寬腰帶、緊身褲或長褲以及長靴組成。宇宙環境下采用軍靴,因考慮到在無重力的船艙內活動方便,所以在構造上會另外加入磁力鞋跟,且制服的密閉性和隔熱性也比在星球地表活動時要好。

  

   圖例:宇宙軍准校常服(原型為美海軍常服)

  

  

   作業服:也就是正式作業穿著的工作服,根據職能擁有更詳細的劃分,可說是造型變化最豐富的制服之一,衍生出來的款式有連身服和短袖制服等,戰斗兵種的野戰服一般而言是不會別上階級章的,不僅是士兵如此,就連軍官也不會配掛階級章。如一线戰斗兵種野戰服-亦稱“作訓服”,在訓練和作戰時穿著的軍裝。用棉布或滌棉混紡布、維棉混紡布制成。其結構上衣為茄克式,下衣為馬褲式或褲口抽帶的散腿褲。要求堅牢耐穿,以適應摸爬滾打需要;輕便緊湊,以適應戰術技術動作。注:星際時代以機甲為主力的泰倫軍隊,作訓服的性質逐漸改變,當前基本上只有經常突入星球大氣圈的地面作戰部隊如無人機駕駛員、地面作業後勤兵等和星系守備隊才會裝備。

   整備兵和技術軍官作業服,一般為連身服款式,以棕黃色為主,材料一般使用滌棉混紡布、維棉混紡布,耐磨性良好。當前主要配發給戰艦上的技術整備人員。

   圖例:技術兵上士整備作業服(出自高達系列)

  

  

   機甲駕駛員的駕駛服兼具宇航服功能,顏色根據級別分為土黃色(一般駕駛員)、銀白色(小隊長)、藏藍色(中隊長)、亮黑色(大隊長),使用輕薄密封材料制成,內部含有循環系統,可以隔絕外界物質交換,但自身沒有動力裝置。附有維生背包和緊急用修補器材,可以提升生存性能,足以承受實戰的考驗。雖然無法抵御槍彈或炮彈破片的攻擊,但是駕駛員走出機甲的情況並不多見,所以不算是什麼缺點。頭盔具有防彈功效且腦後裝有連接機甲BPIS感應系統的插槽,護目鏡能一定程度上阻擋紫外线等宇宙射线,腰帶左側為小型氧氣制造機,右側配有一把帶槍套的制式手槍(對於星際時代的裝備,這玩意的威力實在不敢恭維,被許多前线駕駛員吐槽只能用來自殺),背後的小型推進器為背帶式,坐上機甲後直接可以收進座椅背的凹槽里。

   圖例:機甲隊中隊長/小隊長/普通駕駛員駕駛服(出自高達系列)

  

  

   宇航作業服,一般配備給戰艦上的非駕駛員,全身是金屬鎧甲那樣的剛性結構,僅關節部分是可折皺的軟結構。加密系統正常運轉內壓可提高到0.94個大氣壓,所以航天員穿這種新航天服進入太空之前不需要准備過程,也不用再為沉箱病擔心。約重90千克,配備有機械支持傳動關節,總體來說運動能力能達到動力裝甲的水平。改良型能源電池平均可維持1000小時的太空作業時間,可以說性能相當優秀。

   圖例:整備員宇航作業服(出自高達系列)

  

   ============================================

   這次來補完泰倫軍服的相關設定,其中有二次元有三次元,但基本可以構建出一套完整的軍服系統了。在本狼看來,這同樣也是整個世界設定的一部分,只有將這些看似細微的地方全部完善才能算是設計完成,有人說這是強迫症,但精益求精才是更嚴謹的,你們覺得呢。 

   設定篇:庫瓦戰艦總覽

  

   “巴哈格”級工程飛船:名稱為庫瓦語\u0027仆從\u0027,裝備1門小型磁軌炮,全長254米,標准成員包括6名艦員及14名奴隸,艦體外側有多條不同功用機械臂可組裝各種物件。

  

   “抹繆沙”級科研飛船:名稱為庫瓦語\u0027真相\u0027,裝備1門小型磁軌炮,全長413米,標准成員包括17名艦員及46名奴隸,可以裝載一名主要科學家及其科學團隊進行探索作業,根據主導科學家的不同研究領域配備有不同的尖端科研設備。

  

  

   “法朴飛”級殖民艦:名稱為庫瓦語\u0027強權\u0027,裝備5門小型磁軌炮,全長1225米,標准成員包括114名艦員及350+名奴隸,冬眠艙可容納三萬余殖民者與建設殖民地的必要物資。

  

  

   “阿莫格洛”級護衛艦:名稱為庫瓦語‘惡棍’,全長670米,裝備裝有一台主引擎,一台備用引擎,主推進器1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3台。主要乘員有軍官4人、士兵75人(相當於一個小隊)、奴隸240+人、必要時可容納艦載步兵700人。裝備小型電磁軌道炮組×1(前部)、近點防御炮組×1(中部)、小型等離子加速炮×1(尾部)、反艦魚雷發射管×1(艦腹前部),防御方面裝備小型改良偏振護盾(利用電磁場形成的防御性場域,可以干擾入射的激光頻率迫使其散射)、小型瓷金裝甲(采用陶瓷與金屬混合構架在提供防御的同時保證靈活)。輔助模塊一般選用強化加力燃燒室以提升戰斗速度。此型護衛艦主要作為其他戰艦的護衛,亦可配合驅逐艦及以上等級艦船利用自身的高速機動采用狼群戰術分割敵艦隊陣型。

  

  

  

   “格拉舒勃”級驅逐艦:名稱為庫瓦語‘莽漢’,全長1205M,裝有一台主引擎,一台備用引擎,主推進器2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4台。主要乘員有軍官11人、士兵252人(相當於一個中隊)、奴隸700+人,必要時可容納艦載步兵1600人。裝備大型電磁軌道炮組×1(艦首主炮)、中型艦用激光炮組×1(艦尾中軸)、反艦魚雷發射管×2(艦腹兩舷各1),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以強化炮擊命中率、強化加力燃燒室(艦尾)。防御方面裝備小型改良偏振護盾、小型瓷金裝甲。此型艦一般與護衛艦混編作為前鋒接戰主力。

  

  

   “帕羅拉什”級輕巡洋艦:名稱為庫瓦語‘掠奪者’,全長2650米,裝有兩台主引擎,三台備用引擎,主推進器6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12台。主要乘員有軍官102人、士兵1423人(相當於一個大隊)、奴隸3000+人,必要時可容納艦載步兵5000人。防御方面裝備中型改良偏振護盾、中型瓷金裝甲。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RBQ艙(艦中,長期服役的官兵都有娛樂和發泄的需要,一批專門經過基因調整,能夠承受各種各樣play的RBQ奴隸被鎖在這個艙室里,通常蒙上眼睛並在下體插入振動棒保持發qing狀態以便艦員隨時玩弄,有數據表明這一看似簡單的配置足以讓官兵在操縱戰艦時的效率提升20%)、強化加力燃燒室(艦尾) 。可分為炮戰型、航母型兩種。

   炮戰型裝備大型等離子加速炮組×1(艦首主炮)、中型激光炮組×1(艦中)、中型電漿噴射炮×1(艦中前部)、大型電磁軌道炮組×1 (艦尾主炮)、反艦魚雷發射管×4(艦腹兩舷各2),一般編入主力艦隊作為投射火力艦。

   航母型裝備大型等離子加速炮組×1(艦首主炮)、戰術機隊×4(艦中)、中型電漿噴射炮×1(艦尾),一般編入主力艦隊作為輕型航天母艦提供艦載戰術機支援。

  

  

   “特拉魯耶”級重巡洋艦:名稱為庫瓦語‘凶殘者’,全長3980米,裝有三台主引擎,三台備用引擎,主推進器6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12台。主要乘員有軍官212人、士兵3120人(相當於兩個大隊)、奴隸7000+人,必要時可容納艦載步兵7500人。防御方面裝備中型改良偏振護盾、中型瓷金裝甲。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RBQ艙(艦中)、強化加力燃燒室(艦尾)。分為前鋒型和航母型兩種。

   前鋒型裝備大型等離子加速炮組×1(艦首主炮)、中型激光炮組×2(艦中兩舷)、中型高射炮組×2(艦中兩舷)、中型電漿噴射炮×1(艦中前部)、大型電磁軌道炮組×1(艦尾主炮)、反艦魚雷發射管×4(艦腹兩舷各2),一般編入主力艦隊作為前鋒戰艦,以最大戰速衝向敵人抵近猛攻。

   航母型裝備大型等離子加速炮組×1(艦首主炮)、戰術機隊×6(艦中)、大型電磁軌道炮組×1(艦中後部主炮),一般編入主力艦隊提供艦載戰術機支援。

  

  

   “托盧卡斯”級戰列艦:名稱為庫瓦語‘收割者’,全長6094米,裝有三台主引擎,五台備用引擎,主推進器8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16台。主要乘員有軍官840人、士兵6320人(相當於一個聯隊)、奴隸20000+人,必要時可容納艦載步兵15000人。防御方面裝備大型改良偏振護盾、大型瓷金裝甲。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RBQ艙(艦中)、強化加力燃燒室(艦尾)。分為重炮型和光矛型兩種。

   重炮型:裝備大型等離子加速炮組×2(艦首中軸、艦中中軸突出部各1)、大型激光炮組×1(艦艏中軸)、大型電磁軌道炮組×1(艦中中軸)、中型電漿噴射炮組×2(艦中側舷各1)、中型電磁軌道炮組×2(艦尾側舷各1)、反艦魚雷發射管×4(艦腹兩舷各2),一般編入主力艦隊,或者編入分艦隊作為旗艦。

   光矛型:裝備粒子光矛脊峰軸线炮×1(艦首主炮,無法旋轉)、大型等離子加速炮組×2(艦中側舷各1)、大型電磁軌道炮組×1(艦中中軸)、大型激光炮組×1(艦尾),一般編入主力艦隊作為遠距離火力投射艦。

  

  

   “庫卡史克”級無畏艦:名稱為庫瓦語‘暴君’,全長8826米,裝有四台主引擎,六台備用引擎,主推進器10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20台。主要乘員有軍官3600人、士兵14200人(相當於兩個半聯隊)、奴隸40000+人,必要時可容納艦載步兵30000人。裝備粒子光矛脊峰軸线炮×1(艦首主炮,無法旋轉)、大型等離子加速炮組×4(艦中前部兩舷各2)、大型電磁軌道炮組×4(艦中後部兩舷各2)、大型激光炮組×4(艦腹兩舷各2)、大型電漿噴射炮組×2(艦尾兩舷各1)、反艦魚雷發射管×4(艦腹兩舷各2)防御方面裝備大型改良偏振護盾、大型瓷金裝甲。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RBQ艙(艦中)、強化加力燃燒室(艦尾)。一般編入主力艦隊作為旗艦。

  

  

   “多干查”級泰坦巨艦:名稱為庫瓦語‘至尊’,全長21390米,裝有六台主引擎,十二台備用引擎,主推進器20台,輔助及備用推進器40台。主要乘員有軍官10000人、士兵80000人(相當於兩個旅團)、奴隸100000+人,必要時可容納艦載步兵150000人。裝備\u0027死星\u0027超級質量加速炮×1(艦首主炮,無法旋轉)、兆級加農炮組×2(艦首兩舷各1)、大型電磁軌道炮組×6(艦中兩舷各2 、艦首下部兩舷各1)、大型等離子加速炮組×4 (艦中兩舷各2)、大型激光炮組×4(艦中兩舷各2)、大型電漿噴射炮組×6(艦腹兩舷各2、艦尾兩舷各1 )、反艦魚雷發射管×8(艦首兩舷各2、艦腹兩舷各2)、戰術機隊×15(艦腹格納庫) 。防御方面裝備大型改良偏振護盾、大型瓷金裝甲。輔助模塊一般選用輔助火控系統(艦首)、RBQ艙(艦中)、強化加力燃燒室(艦尾),此外還配備先進反應堆增壓器以加強能量輸出。庫瓦最強戰艦,整個帝國僅有3艘,必要時能夠單艦支撐一場戰役。

  

   ============================================

  

   本次補完庫瓦戰艦的相關設定,其實這個設定更的算是比較晚,因為庫瓦人戰艦已經登場好久了,這些戰艦形象出自黑鐵艦隊mod,當年2.3版本使用正常,不知道2.7版本有沒有大佬復刻。

   對比戰艦設計和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同等艦級的庫瓦戰艦體型大於泰倫戰艦,越是大型艦兩者的差距越明顯,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和陸軍一樣,由於基因改造奴隸的大量繁育和軍國主義加持,庫瓦士兵人力成本很低,這也直接導致了包括戰艦在內的所有武器自動化水平並不高。再加上需要攜帶奴隸以保證基層作業需要和娛樂需要,艦載成員數量的增加勢必使得艦體加大,而泰倫用很少的人類士兵和大量不需要占用多少空間的自動機器人就使得艦體小型化。但這並不意味著泰倫可以碾壓庫瓦,關鍵就在於軍民比例。即使在今天,平民也是沒有什麼戰斗力的,這種差距隨著武器的發展只會越拉越大,玩過EU4的都知道‘職業度’這東西絕對不是鬧著玩。而庫瓦軍民比,前文設定也交了庫瓦人的軍民比例為27%,而泰倫為0.002%,也就是說如果庫瓦和泰倫總人口相同,單論軍隊數量的話庫瓦是泰倫的13500倍……真正的打不死你也淹死你……

   對比武器,可以發現庫瓦主力武器擊中在等離子電漿和磁軌質量加速炮這兩方面,都是在中距離進行確實殲滅所采用的最佳武器,而泰倫更多采用的是以γ射线為代表的激光武器,以超遠距離攻擊為主,這也是前文中第三次仙女座Σ會戰泰倫能夠靠誘敵深入獲勝的根本原因。 

   設定篇:蘿卜相關(精英機)

  

   SRG-400 Odysseus/奧德修斯(原型:大名鼎鼎的RX-78-2元祖高達)

   名稱來自古地球希臘神話英雄,史詩《奧德賽》的主角,曾參加特洛伊戰爭,獻木馬計攻克了頑抗十年的特洛伊。

   機體類型:試作型全能強化機

   制造商:赫爾墨斯基金會 斯瓦特海姆研究中心

   技術參數:腹部標准駕駛艙,頭頂空高18.0米,全高18.5米,本體重43.4噸,戰斗全重60.1噸,發電機出力1380KW,推進力62200KG,加速度0.78G,地上最大速度97千米/時,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10000米,180°姿勢變換需0.6秒。

   固定武裝:右肩部速射型高能激光炮、左肩部握把式激光軍刀、右手腕部旋轉式激光軍刀、專用盾牌。

   配屬:待補充

   駕駛員:海因茨•馮•施洛斯坦恩

   初次實戰:待補充

   本機的主設計者是隸屬斯瓦特海姆研究中心的埃里克松博士及其麾下團隊,\u0027Hoplite\u0027列裝後為解決其機體實戰能力有限的問題而進行的改裝機型,\u0027S\u0027計劃第一台成型的機體,在技術層面和戰斗力方面遠遠超過了同期機甲。取消了護目鏡樣式的復合式觀測器,改用雙眼型的復式掃描儀,雙线信號可使定位更加精准,頭部兩側的短波天线也改為了額頭部位V字形符合天线(\u0027Hoplite\u0027同款樣式)。使用碳化鈦結晶鍍膜和高分子抗激光塗層技術強化的裝甲和專用盾牌可以抗住任何已知的小型艦炮級別以下攻擊,背包上方加裝兩個激光武器充能基座,可以給包括小型激光炮在內的機甲用激光武器充能,加裝的數個姿勢調節噴口也賦予了其強大的機動能力,除遠程攻擊能力外,使用激光軍刀近距離格斗時也能發揮強大的戰斗力。系統方面,本機是第一台配備SNCS單元(‘天行者’輔助系統)的機體,能夠借由母艦的計算機進行多线程數據同步處理,從而瞬時分析周圍的一切情報,並能一定程度上對射向本機的火力進行預測。通用武裝大多延續Legionär,由於激光武器的大幅度發展,本機實驗性的裝備了高性能的激光武器以取代實體火炮。

    

   設定篇:裂星組織

  

   反庫瓦帝國的民間武裝組織,主要由希納斯人和被解放的原庫瓦帝國奴隸組成。希納斯人是來自一個名叫‘奈莫’的沙漠星球的爬行類物種,奉行威權主義、個人主義,實行部族制度。他們的平均身高在190CM左右;牙齒和下巴結構有些類似於地球古生物手盜龍;視覺總體來說比人類差,但對紫外线、強光和單調光源的受耐性強於人類(也就是說不容易出現雪盲等類似症狀,普通閃光彈對他們的影響也小於人類);兩只手臂前端是三指爪(狀似雞爪);消化系統類似於地球的鳥類和爬行動物,胃部有砂囊,靠吞下的石頭來幫助分解食物。壽命與人類差不多,一樣基於碳和氧的呼吸,其血液中所含血紅蛋白和线粒體的數量多於人類,也就是說他們的血呈深紅色;運動能力很強,尤其奔跑速度遠超人類。因為母星的磁場比較弱,所以進化出含少量銩元素的鈣質外骨骼,能防低計量的輻射,但是無法抵御攻擊。在接觸庫瓦帝國時,希納斯人僅僅發展到月球時代,還未成型的宇宙艦隊根本不是庫瓦人的對手,奈莫星很快就被庫瓦人攻陷。希納斯六大部族中的四個被軍事打擊+奴役基因改造徹底消滅,剩下的兩個部族——\u0027紅爪\u0027部族和\u0027銳牙\u0027部族聯合在近地軌道對庫瓦軍發起突襲,在損失了70%以上的戰士以後終於搶到一艘戰列艦並利用它逃離了奈莫星系,從此成為了星際海盜在庫瓦帝國領邊緣四處流竄。當前裂星組織由十個領袖共同管理,有一個大首領,其余九人分別負責軍事指揮、情報收集、武器制造等等方面。當前組織大首領是一個神秘人,組織成員都沒有見過。據負責戰斗指揮的首領茲澤爾說,大首領是他的父親,原‘銳牙’部族的領袖,然而由於原‘紅爪’部族領袖已經在戰列艦爭奪戰中陣亡,所以沒人可以證實。所有首領的最後一位是原庫瓦奴隸紅月,她管理著組織中所有的原庫瓦奴隸,但由於這些奴隸先天性的戰斗缺陷,大多數都在做一些打掃、煮飯等保姆式工作。近期,由於紅月不斷地摸索嘗試也制定出了一套適合女奴們修習的訓練方法,經過訓練,這些女奴們也逐漸接手了一些輕烈度的戰斗工作。據謠傳,部分訓練成績優異的女奴已經足以勝任情報刺探和暗殺的工作,化妝成庫瓦奴隸潛伏在庫瓦人的一些集中營里,時刻准備著給這些她們曾經的主人致命一擊。

   希納斯人旗章為六角星柵輝,象征希納斯六大部族,並明澈了光復奈莫星的夙願。

  

   ============================================

  

   補完希納斯人的設定,看內容其實很多書友就知道了,希納斯人的生理結構借鑒了《質量效應》中的突銳人,但取消了氨基酸右旋和藍血設定,藍色血液這種事還是讓星靈包圓吧。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