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反差 幽靈行動:守門人 、 Ghost Recon、 Operation Gatekeeper

第2章 序幕——孤注一擲

  在那些“幽靈”降臨之前的千年以前,這顆郁郁蔥蔥的星球,已經孕育出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帝國。

  

   這片土地上並非只有一個萬靈之長,人類、亞人、精靈、獸人、亞龍人……大家都在這片土地上書寫自己的歷史。

  

   但千年過去,在眾生中看上去最為平凡,弱小,曾經被斥為“無毛猴子”的人類,卻成為了這片大陸當之無愧的主人。

  

   人類沒有亞人動物般的異能和對毒物、疾病的耐受力,卻靠自己的鑽研習得煉金術,自己研制藥物,強化自身所擁有的一切。

  

   人類沒有在精靈當中極為普遍的法術天賦,但憑借和神明簽下的契約,或是在自身流淌的魔族血脈,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強大法師和神官。

  

   人類沒有獸人和亞龍人的強壯和堅韌,便鍛打出利劍堅甲,武裝自己,拉攏敵人,馴化猛獸,讓軍團踏平了大地,由軍龍和戰鳥遮蔽天空,靠艦船遮斷海岸。

  

   以氣候宜人的藍色海灣為源點,金發碧眼的藍灣人族建立起了一個帝國,子民們皆自稱“帝國人”,劃定“人族”的界限,推行自己開發的文字和語言……在這一百年里,帝國的疆域靠不斷的征服再度擴大,算上各個附屬國,幾乎延伸到了法洲大陸的最西端和最東端,把大半個法洲納入自己的控制范圍。

  

   但是這種擴大依舊是有瓶頸的。帝國雖然坐擁藍色海灣,卻因為首都附近良好的水文環境而缺乏建造遠洋船只的技術,以至於在幾次和占據南方克瑞維拉大陸的精靈聯合王國的海戰中盡落下風,從此專注於控制法洲的陸地。

  

   然而,和帝都的遙遠距離讓百萬大軍不得不漸漸放緩腳步,尤其是在和大陸東方一個據險堅守的人族王國大戰數度之後,東部邊境的界限在事實上固定了下來。如果帝國不向外擴張,不讓新生代的軍人建功立業並鼓舞下一代延續尚武的傳統,軍隊遲早會變成空耗能源的龐大機器。

  

   而若是沒有新開拓的領土和市場,帝國也會逐漸腐朽,在荒淫享樂中分崩離析。

  

   幸好,正如藍灣人一直以來所相信的,神明唯一眷顧的生物就是人類,而神明甚至在帝國的心髒部位留下了一個始終新鮮的“泉眼”。

  

   在法洲中南部的阿爾努斯山上,有一座神明建立的高大石門,無人知曉搭建它的潔白石料從何采來,也無人知道其表面千年不落的精美浮雕出自哪位巨匠之手……人們寧可相信這座建築是由神明親手塑造,於是他們將它取名為“諸神之門”。

  

   而諸神之門絕非浪得虛名——它確實能實現神跡。

  

   不知從何時起,諸神之門每隔百年便會發出陣陣轟鳴,在門柱之間聚起涌動的黑暗。這團黑暗能吞噬掉膽敢深入其中的一切,來者不拒,但同時也不會阻攔來客原路返回。邁入其中的人若是在黑暗中一直向前,不久之後便會踏入另一片天地。

  

   諸神之門是連接著兩個世界的通道——這是自從帝國疆域拓展到阿爾努斯地區之後就確認了的事實,而帝國將這個事實轉化為機遇。

  

   3次實驗、3次征掠、6次殖民……諸神之門給了帝國在自己腹地開疆拓土的機會,盡管每次只有五年,而且每次“門”的對面都不是同一個世界,帝國就算放棄土地,專注於搶掠另一個世界原住民的人口和資源,也能滿載而歸。

  

   “這道門是諸神賜予我們的鑰匙,用來打開其他世界的大門。我們是星海中最為強大的種族,而最強大的種族不會止步於自己的世界。在門的另一邊存在著無數的世界等著我們去征服,總有一天,帝國的疆域將會遍布星海!”

  

   這樣的異界遠征很少讓帝國失望,而帝國也從來沒有在門的對面遇到過像樣的對手。能阻止遠征軍對異界進行殖民的,只有世界本身極端的氣候或莫名其妙的惡性疾病,但這些因素從來都不會順著諸神之門過來威脅到帝國人自己的世界。

  

   領土、財富和榮耀……這就是阿爾努斯山上的這座石門對帝國人的意義。這種認同已經延續千年。每個百年對於帝國來說都是一次新的開始,每個百年對於法洲大陸中部的居民來說都是新的篇章。

  

   而在皇歷1677年 8月17日,諸神之門再次發生活動之際,帝國軍團已經在阿爾努斯山附近整裝待發,等待帝國陸軍元帥庫克•阿特斯德的進軍命令。

  

   11時49分,諸神之門的門柱之間閃出光芒,但很快光流便坍縮為黑暗。

  

   11時50分,矩形的“通道入口”顯現出來,帝國皇家術士團的團長拉•歌尼埃特確認諸神之門和以往一樣正確運作。

  

   11時51分,20名最精銳斥兵組成的敢死隊衝入諸神之門,以最快的速度跑過那個陰郁狹長的通道,去到了另一個世界。

  

   11時52分,3名斥候急匆匆地返回,帶回了好消息和壞消息。

  

   好消息是諸神之門的另一端天氣炎熱但眼光明媚,空氣清新,兩個世界和以往一樣時間同步,此時正是正午,進軍不會有視野問題。

  

   壞消息是這次“門”沒有坐落於荒寂無人的曠野,而是直接出現在了原住民的城市當中,而且已經有大批原住民對“門”以及留在“門”周圍警戒的斥兵產生警覺了。

  

   這雖然是少見的情況,但絕非無先例可依。阿特斯德元帥知道,完全突然的奇襲已經是不可能了,但一場奇襲依然是值得的——只要自己行動夠快。

  

   “傳我令,模式為‘巷戰突襲’,開始進軍!”

  

   得到命令的皇家術士立即朝著天空發出信號。隨著二藍一紅的火球在晴空之上爆開,如同巨蛇般“盤繞”著阿爾努斯山的帝國軍團,以主要是獸人傭兵的先鋒軍為“蛇頭”,開始朝諸神之門一點一點地蠕動了起來。

  

   和過去的數個百年一樣,這次的異界遠征也會載入帝國的史冊。

  

   只是區別在於,帝國嘗到的不是勝利的美酒,而是挫敗的苦果……

  

   ——————

  

   皇歷1677年 8月17日 20:50

   祖爾 法爾瑪特大陸 阿烏格斯泰斯皇朝帝國 龍歇省 海丁爾領 聖都

  

   海丁爾領和阿爾努斯領,都位於緊鄰帝都南側的龍歇省。諷刺的是,阿爾努斯領位於龍歇省的中心部位,卻又小又荒涼,若不是百年一度的異界遠征就沒什麼人煙。

  

   而海丁爾領位於龍歇省最東處,緊鄰藍色海灣,和帝都關系密切,商貿繁榮,而且更重要的是,帝國聖都,就在海丁爾領。

  

   如果說帝都是“腦”,那麼聖都就是“心”。聖都建立在上古時代留下的遺跡之上,以至高神殿為中心向外輻射狀發展,和帝都一樣沒有城牆,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座城市是不設防的。

  

   羅克斯•哈克瑞特將軍率一支萬人規模的帝國軍隊鎮守在此,藍灣中還有帝國皇家海軍作為後援,如果誰想攻入聖都,不付出兩倍乃至三倍於守軍的傷亡代價是幾乎不可能的。哈克瑞特率領的帝國第27近衛軍團是帝國的一线部隊,而且整個聖都的神官都能成為他的後衛和支援,隨時准備為他的軍隊提供陣前輔助和後方治療。

  

   在這次異界遠征中,哈克瑞特的軍隊雖沒去阿爾努斯山,卻也全天候待命。這是每次遠征的傳統,總得留些預備隊以備不時之需。

  

   而且哈克瑞特所統轄的這支“預備隊”從幾小時前就在進行實戰准備了——成功入侵到原住民城市中的遠征軍沒多久就發現了一座“城中城”,是唯一有圍牆的區域,而且建築的材質看起來是和帝國人最為接近的。

  

   大批異界原住民逃入那座堡壘,在里面拼死抵抗,帝國軍久攻不下,因此當時還沒陣亡阿特斯德元帥向帝都請求,動用哈克瑞特的部隊,發起第二次奇襲。

  

   摩爾特皇帝同意了,給了第27近衛軍團命令——這支軍團必須在3小時內做好准備,集結在至高神殿大門正前的廣場上。

  

   哈克瑞特有條不紊地調動自己的人馬,收攏部隊,向聖都城中進發。

  

   這座城市如同是一整塊巨大的白堊石雕琢過來的,被湖泊和河流分割成7個大塊和更多的小塊。哈克瑞特著輕裝騎馬,率軍在大道上前進。由於異界遠征期間的特殊治安令,平日里喧囂的街道安靜了下來,沒有太多吆喝的小販也沒有過往的旅人和朝聖者,讓原本就秩序井然的聖都顯得更莊嚴肅穆。

  

   哈克瑞特能看出,在道路兩旁或窗戶後、陽台上的聖都居民盡管對自己這個守護聖都快十載的老將軍報以尊崇的目光,但對他即將參與的戰事卻沒有太多的共情。

  

   畢竟,神官是不被允許前往異界的——“門”是神做的,但門的另一側並非神靈眷顧的土地。最早的幾次遠征中神官們就做過測試,“奇跡”在那幾個異界都不起作用。不論發動多少次異界遠征,神殿勢力所能獲得的收益都是最少的。

  

   而如今,聖都的神官們,卻要在皇帝的命令下,請求神明降下一個規模龐大的“奇跡”。

  

   哈克瑞特帶領的27近衛軍團在黃昏之前完成了集結。所有兵士面向至高神殿,在神殿前的廣場上排成了一個環形陣,最外層是重盾厚甲的防御步兵,他們之後是騎兵,再往後是輕步兵,倒數第二層是工程兵和他們建好的用來接應傷兵和換防人員的臨時營帳、攻守城兩用的巨型機械,在最中心則是主要擔任斥候的龍騎兵部隊和哈克瑞特自己的指揮營。

  

   這個用來祭典活動的巨大廣場差不多剛好能坐下他們全部。這個軍陣在太陽即將落山時點起火把,從空中看,像是一個巨大的火球靜靜趴在神殿之前,一陣陣赤光在從藍灣上吹來的海風中微微搖曳。

  

   等在進晚餐時,一名神官從至高神殿內匆匆走出,將一封書信遞給了傳令兵。這封信最後被送到了哈克瑞特的營房中。

  

   “皇帝陛下……?”

  

   哈克瑞特注意到了信封上的皇家封印。按照原定命令,他和他的人馬將在3小時左右之後成為神官們舉行儀式的對象,而現在這個信封的到來讓他懷疑有什麼事情出了變故。

  

   等這位老將軍拆開信封,讀到內容時,他大吃一驚。

  

   “遠征……遭遇挫敗……?!”

  

   這封信的開頭不是命令,而是狀況說明……

  

   8小時前,帝國發動了第13次異界遠征。

  

   還是在阿爾努斯山,還通過諸神之門,而且開頭還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原住民成群地被俘,為了不阻礙後續部隊進入異界,帝國軍對這些俘虜暫不後送,而是由會翻譯法術的魔術師就地審問。

  

   這些原住民長得極為相似帝國東部邊境的老對手,武辰人。他們身材矮小,五官平坦,但區別是他們身上的衣裝纖薄卻結實,鞋子的質量也優良非凡,國家名是“尼虹(にほんこく)”,因為曾經和別國戰敗而不許擁有軍隊,只有所謂的“自衛部隊”。至於有關這個“尼虹”相對帝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之類的問題,俘虜基本上一問三不知,或者滿口都是皇家術士團里最資深的老法師也聽不懂的專有名詞,無法理解。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連軍隊都沒有的國家,卻讓戰況在入侵開始兩個小時後驟然惡化,只不過這並不是毫無征兆的。

  

   第一個警告的征兆,是原住民的民間魔導科技一看便知遠超過帝國,甚至南方大陸的精靈王國。盡管軍隊試圖把一輛魔導載具弄回來,但它們實在是太重,最小的也要幾個人合力才能抬得動。等到指揮官決定調用前线的獸人傭兵或者寶貴的術士來參與搬運時,戰況剛好急轉直下,幾乎所有預定要搬走的戰利品都在潰退的混亂中遺失或被毀了。

  

   第二個征兆是,原住民的武器技術或者法術水平似乎也深不可測。疑似城市治安衛兵的黑衣原住民擁有數步之外就取人性命的能力,而後來從城外涌進來的被稱作“綠衣人”的“法師部隊”則有以一當十的破壞力,而且他們群體出動,還有能噴火的“鋼犀牛”和嗡嗡尖叫的“鐵蜻蜓”支援,這些怪物所到之處無人可擋,不論是重型攻城器、龍騎兵還是魔術師施展的法術都幾乎毫無作用。

  

   在這些穿綠色制服的敵軍出現之後沒半個小時,阿特斯德元帥被“鐵蜻蜓”的咆哮震成碎片,屍首被親兵拼死搶回。接替指揮的副官在下午4時下達了撤退命令,並在黃昏之前收攏了還能聯絡上的5萬人,丟棄大量裝備、戰利品和俘虜,退回到了諸神之門的阿爾努斯山側。

  

   奉命留守諸神之門敵人那側進行監視的精銳後備兵在日落之後遭遇敵人突襲,隨後也損失慘重地退了回來。

  

   也就是說一天之內,帝國就對諸神之門另一邊的世界徹底失去了控制……

  

   讀到這里的時候,哈克瑞特的心已經涼了一大截。他的直覺告訴他帝國這次可能惹到了一個和帝國旗鼓相當甚至略為強過的對手。而更讓他感到膽戰心驚的是,在盡可能詳細的敵情簡報之後,皇帝從帝都下達的直接命令是——哈克瑞特率領的第27近衛軍團將對“尼虹”的【宗主國】腹地發動突襲。

  

   這條情報來自一個特殊的俘虜。

  

   在被帝國俘虜的“尼虹人”中,有個看上去和藍灣人長相非常近似的年邁女人。因為這層關系,帝國人沒太難為他,而是禮貌地詢問他情報,而這個老婦道出了一個驚人的情報——“尼虹”不是獨立國家,而是有宗主的附庸國。

  

   這個白發藍眼的老人對法師表示,“尼虹”在半個世紀前敗給了一個叫“尤艾斯(U.S)”的國家,所以才被取消了軍隊編制,只允許保留“自衛部隊”。

  

   而這個“尤艾斯”,經過半個世紀養尊處優的時間,已經徹底腐化墮落,國民很多大腹便便,自己都走不動道兒,要靠機械代步,軍隊不少征募至罪犯,人民很多厭戰,經濟上每隔十幾年還會來一場特大災難,讓人錢包莫名其妙得變癟,大城市則會掀起騷亂,破產者爭相跳樓……

  

   她還說:“你們知道麼?就算是五十年前,我的國家打贏一次世界大戰,最不可一世的時候,一個麾下士兵喝不到熱水只能啃雪打仗的國家,居然也能打敗我們!……”

  

   這個來自“尤艾斯”的老婦人說得義憤填膺,唾沫橫飛,聽起來遠比旁邊那些長得賊眉鼠眼,說起話來躲躲閃閃唯唯諾諾的“尼虹人”可信,所以這條情報傳得很快,而且專門做了“重要”標注,而哈克瑞特也理解了為何皇帝陛下會下達這種命令。

  

   這事關帝國的面子,以及阿爾努斯地區的安全。

  

   如果帝國軍能繞過諸神之門,直接進攻“尤艾斯”這個腐朽的國家,占領它的首都,至少是領袖所在的官邸,俘虜“尤艾斯”的最高統治者,脅迫對方拉上“尼虹”一起談判……就算帝國軍拿不下整個“尼虹”,也至少能保證諸神之門附近的安全。

  

   這封信伴隨有“僅限收信者閱讀”和“閱後即毀”的命令。哈克瑞特把它看了兩遍,確信所有的內容都已經牢記在了腦子里,接著便把它扔進了爐火里點著了。

  

   然後他召集了自己的部將,對他們講了信中的內容。

  

   那封信只限制了閱讀者,但沒有限制閱讀者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信息。摩爾特皇帝把這個選擇權交給了哈克瑞特自己,而27近衛軍團的軍團長往下一層都是他的老部下,哈克瑞特能信任這些人,並相信其他人會被這些人管得好好的。

  

   “……老實說我沒想到這次遠征會變成這樣……我開始懷疑我們皇家圖書館的史官是不是隱瞞了什麼……”

  

   否則就是哈克瑞特這一代的帝國軍人就是最倒霉的一代了——近六百年來,帝國少有在幾小時內損失超過十萬的慘敗,這還沒算其中有大批人屈辱被俘的可能性。

  

   哈克萊特用拳頭狠狠砸了一下桌子,短短的胡須在顫抖:“庫克那家伙到底在干什麼——?!”

  

   庫克•阿特斯德元帥和哈克瑞特之間關系不和是眾所周知的,但哈克瑞特並非是出於私怨,而是單純認為阿特斯德這人太過莽撞,指揮作戰時經常會冒不必要的風險,比如為了鼓舞士氣而帶著親兵親自衝鋒。

  

   當然,哈克瑞特不知道對於AH-1S“眼鏡蛇”武裝直升機來說,一個地面目標處於古代步兵方陣的哪個位置,存活概率都基本沒區別。

  

   不過在發牢騷之後,哈克瑞特意識到自己現在也在冒險。他的27近衛軍團即將開往諸神之門的另一側,但目的地也許離“門”甚遠。他對“門”另一側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唯一的情報來源只有帝都的那封信。而就算是帝都也得不到更多有效情報了——由於沒有及時後送俘虜,絕大部分被俘的原住民都隨著被分割包圍的帝國軍一起消失在了“門”的另一邊,據說成功被帶回帝國側的俘虜只有十多人。

  

   而仔細想想,他的狀況也許比阿特斯德的那20萬人要好很多,至少第27近衛軍團不像遠征軍主力那樣完全零情報地一頭撞進異界。高級軍官們知道異界原住民的本質和藍灣人沒什麼兩樣,而且他們的城市內部是不設防的。

  

   兩個半小時——這是從帝國兵踏上異界土地開始到綠衣人第一次被確認出現之間的時間差。

  

   考慮到帝國入侵可能已經引起了異界其他國家的警覺,包括“尼虹”的宗主國“尤艾斯”,帝國高層和哈克瑞特不約而同地把這個反應時間打了個過對折——1小時。

  

   也就是說,哈克瑞特必須在一小時內完成對尤艾斯首都中心區域的壓制,俘虜對方的大統領。而給這場戰役留下的准備工作只剩下不到2小時了。

  

   幸好,哈克瑞特身邊都是他信任或者被他看好前途的人,這讓他根據新情報想出的對策至少能盡可能准確地傳達下去。當然,除了在哈克瑞特的大帳里參與談話的人,整個第27近衛軍團再也沒人知道異界遠征軍的主力發生了什麼。

  

   “皇帝陛下,期望您的這一賭能給這次遠征帶來轉機……”

  

   臨近出征時間,哈克瑞特連同自己的幕僚及直屬部下,坐於自己的中心大帳中,用只有自己能聽見的聲音喃喃自語。

  

   而在這個帳篷之外,信仰帝國國教“十聖教”的神官們逐漸填補了廣場上剩余的空間,而除了至高神殿,廣場另外三面的民居屋頂也不知何時站滿了身著白袍的神官。

  

   這些男女老幼皆有但按特定規律排開的男女,一旦到位就如同石像般站立不動,只有眨動的眼皮和法袍下隨著呼吸起伏的胸脯證明他們是活人。在某些能看到他們的帝國新兵看來,這些侍奉諸神的人比一支軍隊更像軍隊。

  

   軍隊需要指揮才能作戰,而這支由神官組成的“軍隊”,很快迎來了他們的指揮。

  

   眾多士兵都能看到在至高神殿靠近頂層的一處露台,站出來了一名女性。

  

   [uploadedimage:70414]

  

   半透明的頭紗籠住她金黃的發絲,輕薄的長袍遮掩不住她身體的曲线。女人每往前走一步,將白袍撐起的前胸便會煽情地輕顫一下,而被她握在手中長度近乎其身高的金色法杖,頂端所掛的天秤托盤也會隨著她輕盈的步伐發出悅耳的脆響。

  

   “是聖女大人……”

  

   所謂聖子或聖女,即為繼承了神之血脈,無需神契,天生便能使用“奇跡”的人。

  

   這樣的人在哪怕疆域廣大的帝國中也是可遇不可求,在一個省乃至整個帝國范圍內,幾十上百年能找出一個就值得慶幸了。

  

   如今坐鎮聖都的聖女,希妮雅絲•德雷恩,幾乎理所當然地是這場“奇跡”降下儀式的主持。或站或坐於廣場上的帝國軍人幾乎全部目不轉睛地看著她,仿佛她的光芒比天上的兩輪明月更為耀眼。

  

   “帝國的勇士們啊……”

  

   那女人張開白纖的雙臂,雖然是溫和地笑著,看不出一絲哀傷,但依然給聽者母親般的慈愛感——

  

   “……請拋卻你們心中的疑惑,痛苦和恐懼。因為你和你們的手足袍澤,即將受到諸神庇護……”

  

   靠傳音的“奇跡”,她所說的每一個字都清晰地送到了廣場上每名士兵的耳中,一字一句都是那麼溫柔陳厚,沁透心脾。原本有些嘈雜的軍營在她的安撫下也變得沉靜了下來,仿佛所有人睜著眼入睡一樣。

  

   幾乎在她發言的同時,以至高神殿那一側為起點,圍繞著廣場的神官們開始詠唱祈求諸神降下神跡的禱詞。

  

   “La evchulafa iuogusha……”

  

   神殿所用的古帝國語婉轉動聽,若是閉上眼,這聲音如同藍灣的海浪,而隨著詠唱者的增多,士兵們如同正騎著馬靠近海岸,聽著浪潮聲越來越大。

  

   等所有的神官一齊詠唱,這“浪潮”便將兵士們淹沒了,像是他們都淹沒在了這個人聲的海洋里,再也聽不見那位聖女的聲音。

  

   而實際上,希妮雅絲自己也參與了詠唱。這段上古時代傳到現今的禱詞本身就是聖歌,一位神官詠唱尚且算人言,成百上千名神官如一人地一齊詠唱,就如同真正的神明在天地之間輕聲低語。

  

   漸漸地,這齊聲詠唱由希妮雅絲帶領著,開始和這片“被神眷顧的土地”產生越來越強的共鳴。大氣震動,風涌卷起,幽藍色的光波仿佛一只只海中的水母在廣場上環繞起來。

  

   此時哈克瑞特撩開了自己帳篷的門簾,走到了戶外。這個老人仰頭望著站在最高處的希妮雅絲,看著那名美麗的聖女雙手撫在胸口高聲祈禱的樣子。

  

   和被其美貌和身形挑起了欲望的部分士兵不同,哈克瑞特只是毫無邪念地在心里想著,若是要為一位女神畫像或雕塑,除了那雙被紗布遮住的眼睛,她恐怕就是最好的模板。

  

   <請諸神保佑我們的完勝而歸……>

  

   哈克瑞特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著神官們投入的詠唱,一只手按在自己的佩劍之上,為自己和部下的命運祈禱著。

  

   這種在上古遺跡群加上大批神官才能實現的巨大規模的“奇跡”,在很長的時間段里只能降下一次。而且會劇烈地消耗詠唱者的體力。

  

   這就像加熱一口大鍋,神官們就是釜底的干柴,燃燒自己釋放能量。一些過於年輕的神官在儀式進行到高潮的時候暈倒過去,在陣型最外側有不參與儀式的神官專門負責救援這樣的體力不支者,而缺省的位置會被預備隊立即填補上。

  

   皇歷1677年 8月17日23時59分,也就是和第二天相交的時刻,聖都至高神殿廣場上亮起了一道光柱。

  

   這道光柱如同一座連通天地藍色的巨塔,把被神官包圍的五萬帝國軍人都裹了進去。身處中心的哈克瑞特和他的親信都感到面頰和雙手等一切裸露在外的皮膚一陣灼痛,從四面八方壓過來的強光讓大家睜不開眼睛。

  

   廣場上卷起旋風,所有神官的袍子都如同朝著廣場中心被吹起,但無人停止詠唱,那些最為虔誠和資深的神官們當中,男性四肢發抖,女性渾身是汗,但無人吐詞不清,無人傾身倒下。

  

   “……受十神庇護之獨長,以千眾一言,請祈萬軍奔襲咫尺天涯之奇跡!”

  

   伴隨著由希妮雅絲帶領的最後一句詠唱,廣場上的光柱不光朝著內部,也向四面八方也釋放強光,讓多早已適應了神光“奇跡”的神官也睜不開眼。

  

   廣場上的旋風也達到最大的烈度,一些還未成年的見習神官甚至站立不穩被刮倒在地,但這陣風來得快去得快,就像那陣光——相當於數個眨眼的時間之後,至高神殿的正門之前忽然恢復了寂靜。

  

   士兵不見了,戰馬不見了,營帳不見了,軍械不見了……廣場上只剩下在邊緣圍成一圈的神官,以及一些被風卷到空地上的白頭罩紗。

  

   毫無疑問,這場儀式已經成功,神官們能做的事已經做完了。

  

   這種儀式不需要收尾的詠唱,也不需要對參與者的祝賀。露台上的希妮雅絲沉默地轉身,但才走了兩步,雙膝一軟跪了下來——在這種大規模儀式中,主持是相對其他人消耗最多的人。

  

   等在室內的一老一少兩名女神官立即扶住她,拿走她幾乎握不住的天秤法杖。

  

   “沒關系……我沒有關系……”

  

   希妮雅絲擺手示意自己並無大礙,在桌旁坐了下來。老邁的女神官給滿頭是汗的她倒上一杯涼茶。

  

   “恭喜您,聖女大人。”年輕的神官侍從帶著一些忐忑微笑著說,“儀式成功了!”

  

   但站在一旁沉默不語的年邁女神官知道,在希妮雅絲淺淺的微笑之下,這個聖女內心的不安,隨著她所捧茶杯中的波紋表現了出來。

  

   下午來自帝都的命令也是舉行“咫尺天涯”的“奇跡”儀式,但在傍晚這個儀式的目的地坐標做了緊急修改。這只能說明阿爾努斯山的異界遠征出了變故。

  

   希妮雅絲在心中默默祈禱著,但這次,就算是身旁那位陪伴她有快十年的老神官也不知道她在向諸神祈求些什麼。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