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欲偏安淨土難尋(二)
不到半個時辰,黎陽城門便落入姚襄手中。城內的百姓,本來已經陷入絕望之中,不少人家父子夫妻聚集在一起,做好了迎接趙兵屠刀的准備。可是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姚弋仲麾下輕騎入城之後,只是守住了城門和府庫重地,對於百姓人家,竟是秋毫無犯。
現任的黎陽義軍首領許臨,正在郡守府中辦公,突然感到大地震動了起來。他驚慌之下,剛剛奔出屋中,卻聽到遠方整齊的呐喊:“冠軍大將軍到!降者免死,脅從罔治!”短短數息之間,喊聲已經近在耳邊。
許臨駭得心膽欲裂,沒想到毫無征兆的,趙軍已經攻入城中。他倒是聽說過姚弋仲的仁厚,但是自己作為反賊首領,只怕是凶多吉少。許臨還沒想好是該易容逃走還是躲在郡守府中,就聽府門一聲巨響,姚襄已經帶人衝了進來。
許臨見無處可逃,反倒鎮定了下來。他整了整衣冠,大踏步走向府門。面對殺氣逼人的姚家鐵騎,他強自鎮定,一步步走到姚襄馬前,舉揖為禮道:“黎陽許臨,見過將軍。”
姚襄見他居然有如此膽色上前對答,心中對他倒是高看幾分。道:“足下且稍候片刻,家父馬上就到。”他轉頭對周圍親兵道:“為我照顧好這位先生,勿要怠慢。”周圍親兵一起行禮道:“遵少將軍令!”
片刻之後,姚襄陪伴著一個老者並騎而來。老者約莫六十歲年紀,一頭雪白的須發如戟林立,身上穿著一身整齊厚重的鐵甲,後背筆挺,如雕塑般立在馬上。許臨與他目光相接,只覺這位老者帶給他的壓力竟似勝過面前的數十鐵騎。他勉力控制雙腿站穩,後背的冷汗已經浸透了內衣。
許臨深吸了一口氣,勉強上前一步,昂首道:“黎陽許臨,見過姚大將軍。”
姚弋仲打量了他幾眼,猛地大喝道:“汝何故造反?”
姚弋仲這一喝,便如晴空中打了一個霹靂一般。許臨被他嚇得身子一晃,險些立足不定。可是聽了他後面這一問,心中一股郁憤之氣升騰而起,熱血上涌之下,竟將姚弋仲和他麾下鐵騎的威壓視若無物。他上前一步,大聲道:
“姚大將軍問我們何故造反?
姚大將軍可曾知道,為了修那長安、洛陽、鄴城的宮殿,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妻女被虜做奴婢,青壯死於溝壑?
姚大將軍可曾知道,這些年趙王橫征暴斂,百姓賣兒賣女,甚至易子相食?
姚大將軍可曾知道,趙王頒下犯獸令,令河北數千里良田化為牧場,只許獸食人,不許人犯獸?
我聞之,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視臣如草芥,臣事君如寇仇。今趙王待百姓,賤於牲畜。我等既無活路,為何不反?”
姚弋仲聞言啞然,良久後嘆息道:“趙王以妖魔治國,天下盡為鬼蜮!”老將軍在這瞬息之間,面上忽然有了一絲滄桑,隨即迅速消失。這一霎間,許臨甚至以為是自己眼花了。
姚弋仲聲音放緩,溫言道:“你等的辛苦,本將已經知道了。你既然得到百姓信任,擁你為此間首領,想必德望能力也是合適的。以後黎陽郡守,便由你暫領。你先發布告示,讓百姓不必驚慌。若有我軍侵擾百姓者,可直接來我這里首告,我必嚴懲不貸!”
當黑甲騎士簇擁著姚弋仲離去後,許臨依舊如在夢中。沒有想到,姚弋仲居然不責怪他們的造反,甚至還讓自己繼續管理黎陽……
經過最初幾天的恐慌和戒懼之後,黎陽城的百姓,已經接納了姚弋仲所部輕騎的存在。他們便如同鋼鐵人偶一般,不與百姓交談,只是匆匆地穿過街道。論起軍紀,便是以前漢人的義軍也無法相比。
現在黎陽城的政事,依舊有許臨等漢人處理。大家的日常生活,與之前一模一樣。甚至因為有了姚家輕騎的入駐,黎陽城中的百姓更有安全感了。既不必擔心偷襲的流寇,也不必再擔心石趙的圍剿……到後來,甚至周邊村鎮的百姓,也陸續遷入了黎陽。
太行山中,林源谷
自從諸葛雅離開山谷,已經有半年時間了。沒有外敵,沒有苛政,安逸的生活,使得山谷中的人們很快淡忘了過往的征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谷中的人們望著家中的糧谷布帛,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冬天暖洋洋的陽光下,人們坐在村落的街道旁,看著孩童們在街上玩耍。黃發垂髫,怡然而樂,就是這樣的生活了吧。
諸葛雅昔日在谷口修築的工事,也被村民們拆除。在他們看來,這座簡易的城牆除了妨礙交通之外,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戰事早已止歇,大家還要打獵樵采,誰一天背著獵物和木柴爬雲梯啊?
谷中多了數千人口之後,糧食布帛雖然夠用,但食鹽鐵器這些東西卻需要出外采買。以前呂高兩族不過百人,一年出去一次也就夠了。現在數千人不相統屬,各買各的,還有不少人拿著山里采的獵物和藥材出去換取鹽鐵。原本的山林,硬是被眾人沿河踩出了一條小道。
而且谷中人外出時,常有外面的人扶老攜幼,前來避險。這是因為外間兵荒馬亂,大家都把這里當作了世外桃源。諸葛雅走後,這里名義上雖然是呂氏姐妹做主,但一來她們的族人很少,根本無法壓制數千外來居民;二來呂昕月生性仁慈,不忍相拒。這樣谷里的人口越來越多,彼此之間互不相識,變得更加混亂了。
最近十幾天來,谷外忽然變得有些安靜了。好幾撥人外出采買,都沒有及時回返。其中還包括高家的族長高磊。不過聽說前些天外面正在打仗,或許是因為亂兵圍城,人們不敢靠近,耽擱了時間吧。不說別人,以高磊族長手下那十幾個陷陣營士卒,平常百十個亂兵,也近不得他的身。
到了晚間,村落里的燈光逐漸熄滅。山谷的谷口處,忽然出現了一支近千人的隊伍。這支隊伍行走間寂然無聲,絕對的安靜間蘊含著可怕的殺機。在隊伍的前方,有一人正在默默帶路,正是失去音信的高氏族長——高磊。
“景茂,你帶三百人,去堵住谷後的出口,等我舉火為號,一起舉火呐喊。若是谷中漢民亂跑,放箭威懾即可,不必多做殺傷。”為首的趙將,身長八尺,臂垂過膝,背上背著一張嚇人的大弓,赫然便是姚家弓騎的少主人——姚襄。
“五哥總是這麼仁慈,這些漢民遇到五哥,真是他們的福氣。”回答的乃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年紀雖青,身材已經長得頗為高大,相貌與姚襄頗是相似,只是目光中多了幾分靈動和狠厲。
這位少年乃是大都督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第,姚萇,字景茂。其人“少聰哲,多權略,廓落任率,不修行業,諸兄皆奇之”。姚弋仲諸子中,最看重的便是姚襄和姚萇二人。而這兄弟倆情誼倒是極篤,行軍用兵,一向湊在一起。姚襄更善於指揮用兵,而姚萇則擅長奇謀。兩人配合極是默契。
拿下黎陽後,姚弋仲並未急於進討梁犢。他並未忘記,曾經攪亂趙國腹心之地,導致中原叛軍四起的罪魁禍首——諸葛雅,便是起於這座叢林之中。黎陽乃是鄴城門戶,在趙國心髒附近,藏著這樣一根刺,他這個大都督又豈能心安?
然而莽莽太行之中,並非鐵騎用兵之地。若是大軍壓上,對方遁入山林之中,姚大都督可沒有那個精力和糧草,去太行山中搜剿殘匪。好在有新任黎陽郡守許臨相助,找到了熟悉谷中情形的向導。姚襄和姚萇兩人,帶了一千姚家精兵,沿著林中小徑向谷中悄悄攻去。
途中遇到幾股出山貿易的村民,都被大軍或擒或殺。按照姚萇的主意,這些人最好便是就地格殺,往林中一拋的好,省的走漏消息。最後姚襄卻不忍心,派了幾個士兵,將他們看押了起來。
只有在遇到石磊時,姚家兄弟才提起了精神。他所率領的十幾個陷陣卒,雖然被數十倍的敵人包圍,卻沒有慌亂失措,而是背靠背圍成了一個個小陣。在接下來的戰斗中,他們表現出的近戰實力,居然不在姚家百戰精銳之下。
姚氏兄弟驚訝之余,起了愛才之心。他們換了幾波戰士,以車輪戰耗盡對方的體力,將這些陷陣軍盡數擒下。其中只有幾人受了些輕傷,也都在四肢等部位。在前日所擒村民的指認下,他們知道了這些人的來歷。姚家兄弟都是精通漢學之人,聽聞這些人乃是三國呂布和高順之後,又見識了陷陣軍的威力,望著高磊的目光,頓時熾烈起來。